其他

荐读 | 杨利慧·神话学阅读书目

2018-04-24 杨利慧 古代文学考研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杨利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神话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2000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曾为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访问学者,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文艺评论奖等。担任中国民俗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查机构专家组副组长(2015-2017)、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等。


出版有《女娲的神话与信仰》《神话与神话学》《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合著)、《中国神话母题索引》(合著)、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 (合著)等中英文学术专著多部。



感谢杨利慧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民俗学论坛的读者们修订书单!

杨利慧推荐神话学阅读书目

(2018年春季修订)

 一、通论 


1、《神话学入门》,[日]大林太良著;林相泰、贾福水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

该书原由日本著名神话学家大林太良撰写于20世纪60年代。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世界神话学的发展历程、神话的概念、特征与分类,以及神话与社会的关系。条理清晰,评述深刻,言简意赅,是非常好的入门书。

 

2、《神话学》,〔美〕戴维·利明、埃德温·贝尔德著;李培茱、何其敏、金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该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分别叙述了古代埃及、希腊、印度、北欧、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神话;中编则对神话中蕴藏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内涵进行了阐释;下编是节选自《圣经•创世记》、《神谱》、《梨俱吠陀》、《古事记》、《卡勒瓦拉》等记述神话较多的文献的直录。该书结构明晰,分析饶有趣味,还附有大量相关的插图,对学习者尤有助益。

 

3、《世界神话百科全书》,[法] G. H. 吕凯,J. 维奥等著;徐汝舟、史昆、李扬、孟尹、陈建宪、陈世丹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该书由多位世界知名神话学者合作撰写而成,分章介绍了世界各地区诸多民族的神话,介绍时又以时间为线索,上自史前时代,下至中古,详细阐述各民族神话的发源和演变,以及与神话密切相关的历史、风俗、信仰和仪式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视野开阔,许多文字幽默生动,娓娓动听。

 

4、《世界古代神话》,〔美〕塞·诺·克雷默编,魏庆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该书是由十位西方学者撰写,分别介绍了十个古代国度的神话。与《世界神话百科全书》相比,此书虽然也是普及性读物,然而更注重古代文献资料的梳理,具有更强的学术性。其中汉学家杰克•博德对中国古代神话的介绍,常为中国神话研究者引用。

 

5、《西方神话学读本》,[美]阿兰•邓迪斯编,朝戈金等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该书由美国著名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选编而成,其中22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神话的定义、性质、功能和主旨等发表了各具特点的看法,他们对于神话的许多见解,迄今多已成为世界神话学界常常援引的经典,而他们对于神话的不同阐释,也鲜明地显示着神话研究途径和视角的丰富多样性。该书曾以《西方神话学论文选》之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

 

6、《神话与神话学》,杨利慧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本书以明白晓畅的语言、生动翔实的案例,系统而全面地向大学本科学生以及其他一般读者介绍有关神话和神话学的丰富知识。它广泛吸取了中国和世界神话学界的新成就,较充分地反映了作者近年来研究神话的新成果。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已有的一些外国神话学概论不同,本教材非常注重向学生传播有关中国神话与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知识,尤其关注中国神话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研究范例


1、《比较神话学》,〔德〕麦克斯·缪勒著,金泽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该书是自然神话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麦克斯•缪勒的代表性著作,为了解该派学说以及阐释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金枝》,[英]詹•乔•弗雷泽著,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上、下册,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此书是早期人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在神话、巫术、宗教、仪式以及人类信仰观念的发展等的研究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3、《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李安宅编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该书收录了表述马氏神话观的两篇主要研究成果:《原始心理中的神话》与《巫术科学与宗教》,是了解功能主义神话学的经典文献,也为研究特定文化社区中的神话讲述活动提供了早期的典范。1936年,中国人类学家李安宅将两篇论文译为中文,合在一起,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名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该书于1987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再次影印出版。

 

4、《千面英雄》,[美]约瑟夫•坎贝尔著,张承谟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该书是多产的神话普及作家约瑟夫•坎贝尔的代表性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通过对大量东西方神话的比较研究,作者企图揭示“被宗教和神话的比喻伪装起来的真理”。该书为了解精神分析方法、比较神话学以及神话的普遍论研究,提供了范例。

 

5、《结构主义神话学》,叶舒宪编选,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该书以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研究为中心,收入了15篇结构主义神话学的研究成果。上编主要展示结构主义理论和方法的由来及其实际运用;下编辑录了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结构主义神话学的评述,是了解结构主义神话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性读物。

 


三、神话文本


1、《太阳之歌——世界各地创世神话》,〔美〕雷蒙德·范·奥弗编,毛天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该书收集了包括南北美洲、北欧、美索不达米亚、希腊、非洲、犹太教和基督教、埃及、印度和波斯、远东、大洋州和南海岛民等地流传的诸多创世神话,涉及宇宙的起源、人类的创造、死亡与复活以及大洪水等等。其中的神话文本都有可信赖的文献来源,尤其可贵的是该书收入了许多土著人群中流传的神话。每章前的编者按语介绍了该地创世神话的特点以及文献来源,是了解世界各地神话文本的很好参考。

 

2、“世界神话故事库”丛书,华清、马朝阳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该套丛书共有8册:《中国神话故事》、《印度神话故事》、《东亚东南亚神话故事》、《西亚神话故事》、《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欧洲神话故事》、《美洲神话故事》和《非洲澳洲神话故事》,其中介绍了世界各地流传的主要神话以及部分幻想故事。编选者对来自各种文献记录的神话故事进行了改写,叙述更加通俗生动、富有意趣,对于普通读者了解丰富广袤的神话世界有所帮助。

 

3、《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上、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1994年第6次印刷。

该书作者从多种不同的文献中,将凌乱复杂而又矛盾歧出的古希腊神话和传说重新加以编排、梳理和重述,形成了一个前后连贯、线索清晰的希腊神话和传说体系。

 


四、中国神话研究通论


1、《中国古代神话》,袁珂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袁珂为中国神话的体系化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他从浩如烟海的古籍当中,将分散、片段、彼此矛盾或者毫无关系的神话记录缀集、连贯起来,重新加以阐释并娓娓地重述出来。汉语记录的“中国神话”也在他的努力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系统和完整。本书即是袁珂的辛勤努力的较早成果之一,曾再版、重印多次,具有广泛的影响,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基础性参考书。

 

2、《中国的神话世界——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及信仰》,王孝廉著,上、下册,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

该书广泛考察了中国东北族群、西南族群以及中原民族的创世神话及相关信仰,深入探讨了包括犬(狼)祖、感生、洪水、射日、时序、死亡与再生、石头的神话与信仰等诸多重要主题,许多见解富于启发性。该书的下册曾以同名标题,199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3、《中国民间文学史•神话编》,吕微著,见祁连休、程蔷、吕微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史》,25~108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该文细致地梳理了“汉语古典神话”在中国历史、尤其是在秦汉时期前后的发展和变化,对中国神话的演变与特定历史语境的互动关系有深入的阐释。该文也论及各少数民族的原始神话及其“古典化”。

 

4、《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马昌仪编,上、下册,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

该书遴选了自1903年中国现代神话学建立伊始直至20世纪末的98篇论文,集中体现了中国神话学在一个世纪里取得的成就,是考察其发展历程的绝好范例。

 

5、《中国神话学》,潜明兹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梳理了自晚清以来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发展历程,对鲁迅、茅盾、闻一多、顾颉刚、钟敬文、袁珂等人的神话研究进行了细致的评说;下篇则按主题对中国神话学的成就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6、《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孟慧英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

该书集中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中流传的“活态神话”,主张典型的活态神话是依赖仪式而存在的。书中对于神话的传承者以及神话表演的仪式场合的归纳,对了解少数民族的神话世界有开阔视野的作用。

 


五、中国神话研究范例


1、《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李子贤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该书是作者多年来考察和探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活形态神话的成果结晶,对于了解该地域诸多少数民族中依然与仪式和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神话,深有助益。

 

2、《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陈建宪著,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

该书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诸多重要神话以及其中包蕴的核心母题进行了分析,有助于读者通过母题分析方法来了解中国神话以及其中的文化内涵。

 

3、《女娲的神话与信仰》,杨利慧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该书力图打破以往古典神话研究的局限,将女娲的神话与信仰联系起来,并将其置于生动的民众生活中加以整体考察,从中探讨女娲及其神话与信仰在群体与个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女娲在中国民族信仰中的位置。同时,书中大量采用了现代民间口承神话,以从中探求女娲神话流变的规律及其长期延续的内在原由。

 

4、《洪水神话——以中国南方民族与台湾原住民为中心》,鹿忆鹿著,台北,里仁书局,2002年。

该书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翔实的资料,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南方诸民族、台湾原住民以及中原地区的洪水神话,从多方面细致阐发了洪水神话的相同与差异以及其中的象征意涵,为中国神话的个案研究提供了又一个成功的范例。

 

5、《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想象地理学”与东西文化碰撞》,叶舒宪、萧兵、[韩]郑在书著,上、下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该书视野宏阔,旁征博引,运用当代文化人类学的模式研究方法,并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山海经》进行了“知识考古”性的思想发掘与现代性的意义诠释。

 

6、《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刘宗迪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与上一本书的阐释视角不同,该书从古代天文学和地理学的视角,对《山海经》及其记述的神话传说进行了别具新意的解释。作者认为《山海经》与其说是地理志,不如说是天文书;与其说是中国神话之渊薮,不如说是华夏世界观之原型。

 

7、《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杨利慧、张霞等合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本书是第一部当代中国口承神话的民族志。依据大量来自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集中探讨了以往研究中很少关注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神话是怎样在特定的社区中存在的?它们扮演着何种角色、担负着何种功能?哪些人在讲述神话?那些保有和传承着神话传统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神话的?讲述神话对他们的生活具有什么意义?神话如何在具体的讲述情境中发生变化?中国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对神话的传承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神话在社区文化的复兴与重建过程中扮演着哪些角色?……本书生动地展示了古老的神话如何在当下语境中被讲述和表演、如何被人们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传承和建构,并揭示了神话与中国社会、政治和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对中国神话的民族志研究有新的探索和贡献,对神话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有深入思考。

 


六、中国神话文本


1、《古神话选释》,袁珂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该书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最为重要的参考书之一。作者从浩繁的古代汉语典籍中,将分散、凌乱的神话加以选择、辑录,并在不同神祇的名目之下有条理地陈列出来。每一大段古文之后都有注释和解说。

 

2、《古本山海经图说》,马昌仪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

作者从国内外现存的9种古本《山海经图》中,遴选出古图1000幅,图后附有解说,引经据典,陈述相关怪异形象的各种记述和阐释。该书直观生动,是了解神奇的《山海经》世界的基础性参考书。

 

3、《人神共舞:中国各族民间神话精品》,陈建宪选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该书选录了36个民族中流传的108则神话,其中四分之三来自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成果。所有神话按照主题被分成“人类的由来”、“人类与环境”、“人类的生活”、“人类的归宿”以及“系列神话”。书末附有所有资料的出处以及讲述人的名字。

 

4、《中国神话故事》,马昌仪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该书辑录了在当代中国51个民族中口头流传的163篇神话故事,包括与信仰相关的“活形态”神话和含有“神话素”的神话故事两类。所有神话故事均按照民族编排,所选神话大多在特定民族中流播广泛,并常为学界引用。

 

5、《四川神话选》,侯光、何祥录编选,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

作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成果之一,该书选编了从四川省的10个民族中搜集来的120多则现代民间口承神话及其相关异文。许多神话的讲述带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对了解神话在特定区域的流传和变迁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如果您还有想阅(mo)读(bai)的书单,请以“学校+任课老师+课程”的格式留言告知民俗君,万一实现了呐?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民俗学论坛

编辑团队

顾问:叶涛    巴莫曲布嫫    施爱东

主编:王晓涛

副主编:彭佳琪   刘颖

责任编辑:刘颖

见习编辑:邓熠


民俗学论坛

    微信号:folklore-foru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 | 合作 | 交流 | 联系

folklore_forum@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