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夸孩子聪明只会让他们更容易失败

2016-01-14 Carol S. Dweck 把科学带回家

作者Carol S. Dweck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她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和哈佛大学执教。她同时是美国文理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成员。她最近的新书是2006年由兰登书屋出版的《心理定向》(Mindset)。

编译 徐寒易

来源 科学美国人


成长的烦恼


· 许多人以为,高智商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超过三十年的研究发现,过于关注智力或者能力,并把它们视为天生不变的特质的话,只会让人变得容易失败、害怕挑战,并不愿意学习。

· 向孩子传输关注过程,而非智力或天赋的教导,会创造出在学校以及生活中具有高成就的人。

·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孩子的坚持不懈或者学习策略,来培养他们的“成长式心理定向”。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他们讲侧重于努力和爱学习方面的成功故事,还可以告诉孩子大脑是一个学习的机器,它如何可以运转得更好。


一个叫做Jonathan的聪明孩子在小学的学业一直是顺风顺水的。他很容易就能完成作业,还经常拿A。Jonathan搞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同学做作业做得那么费劲。他的家长告诉他,他有特殊的天赋。在七年级时,Jonathan突然对上学失去了兴趣,拒绝做作业或者为考试复习。结果,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他的父母试图重建他的自信,他们说他很聪明。但是父母的尝试失败了,Jonathan丝毫没有学习的动力(Jonathan这个人物是由好几个孩子的事例综合起来虚构的)。对于Jonathan来说,上学很无聊没有意义。

我们的社会非常看重天赋,因此许多人认为拥有超常的天赋或者能力,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才是成功的关键。实际上,超过35年的科学研究发现,对于智力和天赋的过分强调只会让人变得容易失败、害怕挑战,并且不愿意改造自己的弱点

Jonathan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这样的孩子在小时候学得很轻松,还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他们这么聪明,是因为不付出努力就能轻轻松松地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孩子有一种信念,那就是智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努力学习没有看上去聪明重要。这种信念让他们把挑战、错误甚至付出努力都看作是对自尊的威胁,而不是能够进行自我提升的机会。即使他们真这么做了,如果任务变得不再简单,他们就会失去信心和动力。

像Jonathan的父母那样表扬孩子的内在能力就会强化这种心理定向。而这种心理定向反过来就会阻止孩子(甚至成年人)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教人们采纳关注于“过程”(个人的努力和有效的策略)而非智力或者天赋的“成长式心理定向”,能够帮助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成为高成就者


失败造就的机遇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Steven Maier 以及Richard Solomon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在反复的失败后,大多数动物认识到它们毫无希望后,情况不再受自己控制。即使在状况出现转机时,动物也总是保持消极被动的姿态,他们把这种情况叫做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

人类也会习得性无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这种方式面对挫败。我曾自问:为什么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放弃,而另一些看上去资质并没有更出色的学生则选择继续奋斗和努力呢?这背后的答案在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

具体来说,将较差的表现归因于能力的缺乏,会比归因于缺乏努力遭受更大的打击。1972年,当我告诉一群表现出无助行为的孩子,缺乏努力(而不是能力)才是导致他们在数学问题上犯错的原因时,孩子们学会在数学问题变难时更加发奋努力。他们最后解决了许多难题。而另一组感到无助的孩子则在解决了简单的问题后得到夸奖,他们解决困难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这个实验说明,专注于努力(而不是个人能力)能够解决无助感的问题,使人成功。

接下来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许多坚持不懈的学生不会太在意过去的失败,而会多考虑将要解决的问题。在一项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让60个5年级小学生在解决非常难的模式识别问题时,把自己的想法大声念出来。一些学生对自己犯的错误表现出防御性,他们用这样的评价来贬低自己的能力:如“我的记性向来不好”。他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则越来越糟。

而其他人则专注于纠正错误,磨练自己的技能。一个学生告诉自己:“我应该放慢速度,把这个问题搞明白。”其中两个学生的例子非常励志。一个孩子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把椅子拉过来,摩拳擦掌,拍打自己的嘴巴然后说:“我喜欢挑战!”另一个学生也面临困难的问题,他望着实验人员,充满信心地宣称:“我本来就希望这个任务能够增长知识!”毫无疑问,有这样态度的学生在这个实验中的成绩比一般的学生好很多。


图片来源 inspiremykids


初中后,“成长式心理定向”的孩子脱颖而出

一些孩子相信智力是固定的,无法改变。我把这种心理定向叫做“固定式心理定向”(fixed mindset)。失败会摧毁他们的自信,因为他们会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能力是无法改变的。他们回避挑战,因为挑战将产生更多的失败,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聪明。和Jonathan一样,这样的孩子会避免努力,因为他们相信努力意味着自己很笨。

而另一些拥有“成长式心理定向”的孩子,认为智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努力塑,。他们想要学习的动机很强。对于他们来说,失败是由于缺乏努力,或者没学会某项技能,他们相信契而不舍会得到报偿,挑战让人充满活力而非闻风丧胆,是得到学习的机会。这种学生将会获得更高的学业成就,也更有可能比同龄人出色。

我们曾跟踪调查了373个学生2年,在这2年间他们从小学升入了初中,他们的学业变得更难,也更难拿高分。如我们预想的一样,具有“成长式心理定向”的学生,将学习视为重要目标,他们认为努力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努力奋斗才能获得较高的成就。在受到打击时(比如成绩不理想),他们会更加努力,或者尝试不同的策略来改进学习。

那些具有“固定式心理定向”的学生,却只想着要看起来如何聪明,而不太关注学习。他们对于努力的看法是消极的,他们相信努力是能力不佳的表现。他们认为聪明的人不需要努力就能成功。他们会把糟糕的成绩归因于缺乏能力,并表示以后会学得更少、不再学同一门课,或者在考试中作弊。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对于学业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初中开始的时候,两者的差异不大。但是当课业变得越来越难,具有“成长式心理定向”的学生显示出更强的后劲。他们的数学成绩在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超过了后者。接下来的两年,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


图片来源 theasianparent


恰当的赞扬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成长式心理定向”带给孩子们呢?一个方法是给他们讲述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比如,爱上了数学并且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巨大成就的数学家的故事,会让孩子产生“成长式心理定向”。人们也通过赞扬来培养心理定向,但家长应学习使用恰当的词汇,表扬孩子。

告诉孩子大脑如何工作

除了通过表扬他们的努力来让他们形成“成长式心理定向”以外,家长还可以教育孩子,人类的大脑是一台学习的机器。我们大脑就像肌肉,通过锻炼可以变得更强,学习可以促进脑神经发展,帮助神经元建立新的连结。通过这种指导,许多学生开始认为自己能够帮助自己的大脑发展。那些一度扰乱课堂秩序,或者混混欲睡的学生开始坐直,并认真做起了笔记。一个特别不守规矩的男孩,曾在讨论时仰起头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不一定是笨蛋?”

我们还把“成长式心理定向”的指导内容输入了一个叫做Brainology的交互软件。它的五个模块直观的教孩子们关于大脑的知识,用户可以点击大脑的不同区域了解每个区域的功能,观察当人们学习的时候神经元建立连结以及强化的方式。用户还可以教虚拟学生解决作业中的问题,这能够让他们锻炼自己处理学习问题的方式。


Brainology软件截图 图片来源 mindsetworks

一些使用了Brainology的纽约的7年级学生告诉我们,这个软件改变了他们对学习,以及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的看法。一个学生写道:“Brainology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神经元的那部分。你知道当你学习的时候神经元之间产生了连结,而且不断地生长。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脑子里就是这个画面。”一个老师这样评价使用了这个软件的学生:“他们自愿练习、学习、记笔记,或者注意听讲,为的是让神经元之间建立连结。”

教授孩子这些知识并不是为了诱骗他们去学习。人与人之间或许存在着智力、天赋和能力的差异,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巨大的成就,甚至被我们称为天才的人,大多是靠多年的激情和奉献造就,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天赋。莫扎特、爱迪生、居里夫人、达尔文和塞尚不仅仅天赋异禀,他们靠着惊人的、持久的努力才将他们的天赋培养、挖掘出来。同样的,努力和自制对于学业成就的贡献要高于智商对学业成就的贡献

同样的,许多人在没有外界不停的称赞或者鼓励来激励自己的情况下就会变得碌碌无为



图片来源 weebly

通过努力拿A

与此相似,泛泛地表扬孩子的稳定的特质,如“你是一个很棒的艺术家”,也会产生与表扬孩子聪明一样不佳的效果。但是,如果家长小心用词,表扬就会变得非常有价值。表扬孩子通过刻苦努力得来的成会增强孩子努力的动机和自信,因为孩子会关注于能够让自己成功的行动。这种对过程的赞扬包括,面临困难时愿意接受挑战,以及在困难的任务前表现出的努力、策略、专注以及坚持不懈。以下是家长们可以参考的表扬方式:


  • 你画得真不错。我喜欢你对人物面部的细节处理。

  • 你在学校考试前真的用功学习了。你把复习材料看了好几遍,划出了重点,还自己进行了模考。这些学习方法真的有效!

  • 我喜欢你用多种策略尝试并最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

  • 这个语文作业真的很难,但是你一直坚持下来,最后完成了。你一直在书桌边努力专心地学习,这很棒!

  • 你在科学课上参与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真棒!这需要许多努力——做研究、设计实验器材、制作零件并构造模型。你要做许多很棒的事情。


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表达对于挑战、努力和错误的积极看法来教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以下是一些例子:

  • 孩子,这虽然很难,但是却很有趣。

  • 对不起,这太简单了,一点意思也没有。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些难一点的任务,但是它们可以让你学到许多知识。

  • 我们来谈谈我们今天努力尝试做的事情,以及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我先说。

  • 错误非常有趣。这里就有一个绝妙的错误。我们来看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参考文献


Praise for Intelligence Can Undermine Children'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Claudia M. Mueller and Carol S. Dweck in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75, No. 1, pages 33–52; November 1998.

Self-Discipline Outdoes IQ in Predi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s. A. Duckworth and M. Seligman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6, pages 939–944; 2005.

Why Do Beliefs about Intelligence Influence Learning Success? A 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Model. J. A. Mangels, B. Butterfield, J. Lamb, C. Good and C. S. Dweck in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Vol. 1, No. 2, pages 75–86; September 2006.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 Edited by K. A. Ericsson, N. Charness, P. J. Feltovich and R. R. Hoffm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Predict Achievement across an Adolescent Transi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and an Intervention. Lisa S. Blackwell, Kali H. Trzesniewski and Carol S. Dweck in Child Development, Vol. 78, No. 1, pages 246–263; January/February 2007.

Subtle Linguistic Cues Affect Children's Motivation. A. Cimpian, H.-M. C. Arce, E. M. Markman and C. S. Dweck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8, No. 4, pages 314–316; April 2007.



不过瘾?请戳

如何养出不轻言放弃的孩子

早教让孩子更容易考上大学

体罚会降低孩子成绩,效果至少有4年




转载请先联系kids@huanqiukexu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