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是政府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等事宜,政务公开就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李克强总理在10月31日的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
当天会议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促进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李克强强调,对于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市场预期和突发公众事件等重点信息,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及时主动发声。
“对于可能引发公众舆论的热点要提前‘推演’,对于相关的质疑声音要及时回应。”总理说,“各级政府一定要时刻绷紧政务公开这根‘弦’,主动回应关切,引导社会预期!”
“市场经济‘预期管理’非常重要,政务公开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公开透明就是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给各界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李克强说。
李克强说,推进政务公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求各级政府制定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就是要明确告诉市场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政府该管、哪些事情政府不该管。“制定‘三张清单’,本身就是最大的政务公开。”
总理进一步阐释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决策如果出台前与市场沟通不够,就可能扰乱市场预期,后续就需要大量工作去弥补。但如果政务公开工作做到位,与社会和市场沟通工作做充分,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我们要不断与市场,包括与国际市场进行密切沟通,给各界一个中国经济的稳定预期。”李克强说。
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有媒体通过网络票选热点民生问题,将获得1000多万投票的“加快推进医保全国联网”问题提给了李克强总理,并得到了总理“争取用两年时间实现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回应。
“这个政策不算大,但确实涉及千万个家庭,而且与政府工作直接相关。”李克强在31日的常务会议上重提此事时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各部门有很多类似的具体政策,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改进工作,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理说,现在群众利益诉求虽然日益多元,但仍有许多相对集中的利益诉求,各地方、各部门都要学会与市场、与社会沟通,在决策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凡是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等事宜,相关决策信息就必须公开!”李克强明确强调,“要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寻找各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李克强要求,各地方、各部门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推进政务公开,当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突发事件发生时,更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政府能即时全面发布信息,就能最大限度消除人们疑虑、赢得各界的理解。”总理说,“反过来,如果相关负责人不出面,甚至找不相干的部门负责人‘答非所问’,就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巨大的被动,直至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李克强特别要求,国务院各部门“一把手”,要在恰当时候出现在恰当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高信息公开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对突发事件即时回应,同时要针对群众的重大利益关切,敢于担当,主动回应舆论关切,积极引导市场预期!”总理说。
原标题丨李克强:政务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
来 源丨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