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毅超丨广州市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现状以及未来思考
本文为广州市大数据局副局长叶毅超在2016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政府大数据与数据开放论坛”的主题演讲实录,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共聚一堂参加2016年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希望借助年会这个平台与各位一起交流学习,相互启发。我八月份进入大数据局,准备材料与分享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剖析、自我思考的过程。
广州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及应用工作主要以整合、共享、协同作为目标,我很赞同刚才第一位专家所说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我们是以整合共享协同作为目标,先把小数据做好。
2006年广州市开始建设政府信息共享平台,2008年、2012年、2016年广州市政府先后颁布了《广州市法人基础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和《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经过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平台、两个抓手、两个支撑、四大应用的局面,促进了政府信息互通共享、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在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表率方便市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作为管理体系,一共有三大特色。首先是统一性,然后是全覆盖,第三是海量数据。解决了政府部门不对称和信息孤岛的问题,形成了持续动态快速支撑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在海量数据方面,信息共享平台分为共享资源目录、基础信息库、共享交换、专项工作等模块,信息供需的双方可以按照授权,在线完成信息的配对,实现自动分发。
截止到目前,平台汇集了1746类数据主题,累计交换数据超过111亿条,日均交换约691万条,共享数据量逐年递增,而且今年以来是指数型增长。其中自然人的基础信息大概有1800万条,法人信息168万条,涵盖了工商、税务、民政等五个部门,5类20个基础信息主题,这些数据信息的共享为低保、综合、治税等多个专项工作以及公共信用、数据开放、电子证照等提供了帮助。
强化顶层设计(制度)和信息化立项(资金)的两个抓手,以政府规章率先打破了部门信息壁垒,先后出台了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以及实施细则。在2014年颁布了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目录(第一版),今年准备修订颁布第二版。共享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解决了政府信息共享里面的三个核心问题:以谁为准、能否共享、如何共享。
第一个核心问题是以谁为准。我们努力实现一数一源,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包括户籍、婚姻、出生、死亡等十类自然人基础信息,还有企业和个体户登记等六类法人基础信息。这些信息的责任提供部门也一一予以明确,使一数一源落到实处,其他部门不再需要重复采集这十六类基础信息,在具体行政办事过程里面,将以责任部门提供的信息为基准,最大限度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不用再重复填表,不用重复提交信息。
第二个核心问题是能否共享。我们的原则是各部门要依职能获取信息,改变了过去政府部门信息协商,不得利用共享的政府信息谋利。如何共享,推动政府信息共享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实施细则赋予了市编办、法制办、工信委等权力,扫清了部门利益对信息共享的阻碍,体现了政府信息数据资产是归政府所有,部门仅仅是政府委托的管理者这个思想,从而打破了信息孤岛。
第三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共享。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管理规定和它的实施细则完全契合国务院9月出台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精神,为法制政府和信息惠民铺设扎实可靠的通道。
第二个抓手是牢牢把握政府信息化建设方向,用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广州市工信委作为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立项、验收以及绩效的主管部门,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和应用纳入主要评价指标,要求每一个申请财政资金的建设类或者是运维类的信息项目,必须要明确信息资源管理情况,包括它的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目录,否则不予批准。
在建设的信息系统中,验收前应当先通过市政府的信息共享平台,完成全量信息资源目录注册登记工作,否则不接受验收申请。信息系统不能与其他部门互通信息共享的不能通过验收,并制定了年度市政府信息共享评价方案,对各个部门的基础信息和共享目录信息的共享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个部门信息化项目立项、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以政府的全量信息目录和共享目录作为两大支撑。第一个支撑是开展政府全量信息资源目录梳理,我们目前也在开展这个工作。依托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了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的管理系统,由各个部门梳理业务和信息资源,对职能范围内采集和产生的信息资源进行登记,这个工作从今年开始进行,估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第二个支撑是组织修订政府信息共享目录。2014年广州市发布了第一版政府信息共享目录,包括36个政府部门。计划今年发布第二版信息共享目录,新目录分基础信息共享目录、部门信息共享目录和专项应用共享目录三大类。其中部门信息共享目录包括52个部门的699个专题信息。
四大应用方面,以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核心,所有的政府信息应用都是基于信息共享平台至上成长出来的,第一个应用是专项工作助推业务协同,有效的支撑了低保低收救助等30多项政府重点、热点工作,这里列举三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低保、低收救助信息共享。广州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和对信息工作从2013年开展,共有八个部门,24个家银行,1家保险机构,通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救助信息核对工作。2015年全市一共受理核对业务4万多宗,其中基本低生活保障3万多宗,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4919项,核对的准确率达到98.5%,复核率仅为1.48%。通过核对减除不合格的申请9400多宗,核对减除率达17%,为全市节约了社会救助资金超过1亿元,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效的保障了社会救助的政策公平、公正实施。
第二个案例是综合治税信息共享,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税务、工商、住建等31个部门税源信息共享,实现重点税源全流程监控。税源信息共享后,广州市的国税、地税登记率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2015年市国税局查补入库税款9526万元,市地税据税收收入增加23.6亿元。
第三个案例商事登记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以来,市工商局基于广州市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全市各个区、三十多个市直部门以及广州海关,中国银行广东分行等单位实现了178万次商改主体登记信息的下发,150多万条行政许可,以及备案信息的汇集和共享。企业仅需网上向工商部门提交登记申请,免除了多部门的跑动。
第二个应用是各审批部门都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统一调用共享信息,办理行政许可和监管的业务,通过统一窗口将证件发给商事主体,构建公共信用体系。依托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广州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目录体系,五个信用主体库,三个服务系统和一个网站广州市公共信息信用管理系统,截止到11月已经归集了51个部门,392个数据主体,约15.5亿条数据,建立企业、个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等主体。
信用广州网发布试行,依法提供个人企业的登记、监管、资质、违约、执行、管理、公益、判决等八类信用信息公开查询和授权查询,异议处理等服务,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合作实现与中小微企业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连通。
第三个应用是建立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广州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在今年十月上线,首期开放了约200多个涉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教育科技、民生服务、企业服务等14个重点领域。数据开放平台与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对接,以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支撑,实时接受推送过来开放数据的资源,保证开放数据的质量和鲜活性。平台可通过关联分析数据资源之间的关系定位数据,对数据资源进行在线抽样、统计、分析,以地图的方式展现数据信息的区位以及热度,大大推动了公共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和利用,带动了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的开发和创新性的应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获利。
第四个应用是推进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同样是基于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广州市电子证照系统在今年十月上线运行,支撑全流程网上办事,全天后在线服务,政府部门的业务人员可以在线验证、查阅办事人电子证照,提供有效的证件即可查阅证照信息。其中全市14.4万残疾人证已全部实现电子化签发,首个应用示范业务已经顺利开展,残疾人凭身份证既可以在业务窗口,通过调用残疾人证身份证可以办理报销业务。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领域在法律和法规上目前还尚存空白,如在数据开放、公共信用、电子证照方面的立法领域空白,缺乏明确的依据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和信息化建设不相同步,行政相对人的体验有待提升。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广州市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渠道已经贯通,信息孤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办事流程还没能跟上改革的步伐,造成了电子证照等应用还没有嵌入业务办理环节,群众满意度不高。垂直系统信息共享难,垂直管理系统较多使用的是国家、省业务系统,据我们统计,在区级部门使用的国家、省市各类审批业务系统超过30个,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的标准不一样,增加了共享的难度,也限制了简化服务材料提交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
下一步广州市将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互联网+政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政府信息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互认共享,加快推进政府信息资源标准化体系建设。
第二届(2016)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附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