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卖萌,政务新媒体还能靠什么“吸粉”?
截至2017年底,以微博、微信、客户端、政务号及政务客户端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已经涵盖中央和地方的公安、司法、旅游、医疗卫生、工商税务、交通、市政等各个系统。其中,新浪政务微博账号超过17万,腾讯政务微信工作号超过51万,政务类APP有1000多。2017年,仅在新浪微博,他们就发出了8000多万条信息,总阅读量3303亿,获取了24.6亿粉丝。
在网络世界,政务新媒体是一群特殊的存在。政务新媒体如此快速地“吸粉”成长,仅靠卖萌行吗?
在初期,卖萌可能是拉近跟网友关系的捷径,让网友们觉得这些官微挺好玩,但是政务微博的价值首先在于其信息的权威性,提高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近几年,在一些有争议的事件中,都是政务新媒体将政府权威声音通过科学、恰当的方式快速有效地传播,凝聚社会共识,释放正能量。
比如,2017年末的嘻哈歌手那场娱乐话题,最终将事件推向大众的,就是新华社、紫光阁等官微发出的声音。特别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政务新媒体不闪不躲,正视事实,处理果断,在舆论漩涡中保持了公信力,在纷扰的舆论场中一锤定音。
政务新媒体能成为网友们的“心头好”,还在于其服务的及时性,有些官微甚至做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回复,以小时为单位解决,服务范围全面升级,服务效率大幅提高。这是其他任何新媒体都做不到的。
比如,去年10月份,一个被困传销的网友向中国联通求救,湖南省公安的三级微博矩阵与联通携手,3小时之内就成功解救了被困传销人员。再比如,九寨沟地震期间,中国地震台网速报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布九寨沟地震的最新情况,其中一条微博单条阅读量超过了一个亿,平复了多少颗紧张担忧的心。
可以说,政务新媒体经过多年发展,在政务公开、创新宣传、社会化治理等方面持续深入探索,积极实践,不断取得新的创新和突破,已经成为推动政务公开、开展舆论引导等工作不可或缺的平台。未来,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社交媒体同人工智能、AI、VR等技术深度结合,政务新媒体在互联网+社会治理这一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当然,挑战还是存在的,而且还很严峻。比如,有些新闻事件发生之后,谣言小道消息传得铺天盖地,权威信息反而跟不上。主流媒体和政务新媒体有没有勇气、有没有能力及时发声,这是第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是,优质创新的内容产品还是稀缺。新媒体讲究内容为王,这种内容是创意加技术的结合。目前,政务新媒体在优质创意方面还需要加强,技术还要有突破。
原标题:政务新媒体靠什么“吸粉”
作者:佘颖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公开渠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资讯尽在“阅读原文”
或许您还想看:
邀您互动:
后台回复“50强评选”即可获取“2017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评选研究报告”;
后台回复“IPWH”即可获取《开放政府+:IP时代政务公开新格局》PPT完整版;
后台回复“Y”即可获取“2017中国城市移动政务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报告”;
或者回复您对我们公众号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努力做到更好!
电子政务大数据解决方案
产品宣传片在此
拿走不谢!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28730usf&width=500&height=375&aut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