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时代开启司法新征程——十九大报告十大关键词解读

2017-10-22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2017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这是一份关键时期的纲领性文献,通篇贯穿着法治精神,闪烁着法治光辉。据统计,这份3万多字的报告里,“法治”一词出现了33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司法”出现了8次。一幅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法治蓝图,被如此清晰、生动地勾勒出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哪些新论断、新理念?对法治中国建设乃至司法进步有哪些新观点、新部署?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报告的内容,人民法院报梳理十大关键词,特别邀请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左卫民、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刚志,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王勇对十九大报告进行解读,同时呈现和记录来自五湖四海的法院干警热议报告的心声,激励法院人以更加豪迈的情怀和更加矫健的步履,踏上新的征程。


1.新时代

报告摘要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专家解读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左卫民:


  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央的这一基本判断为人民法院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法院的基本功能是解决社会纠纷,处理社会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势必从宏观上影响法院面临的纠纷形态和案件类型。因此,人民法院应当在准确理解、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纠纷形态的新变量,围绕解决纠纷这一核心功能,不断调整优化组织形态与运行机制,探索法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尤其是在迈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新兴背景下,应乘信息科技的东风,全方位地继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法官心声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主审法官骆电:


  习近平站在时空之巅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是事关全局的战略考量。人民法官唯有准确把握这一历史定位,才能更好地切准新时代的脉搏,深刻理解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从马克思唯物史观出发自觉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把握“四个自信”,切实把握审判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规律,依法公正高效廉洁审理好每一起案件。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郑重:


  新时代呼唤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的责任担当,人民法院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责无旁贷。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和要求更高,法官既要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还要有很强的群众工作能力。新时代,人民法院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发挥司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中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人民法院要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解决矛盾纠纷。

2、党的全面领导

报告摘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专家解读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王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由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成立以来,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时期,党不断自我革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断追求和实践其根本宗旨,这体现在各个领域。当前,法院审判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意义更为重大。法院是维护公民权益的最后一道救济闸门,是实践党的宗旨的重要战场,我们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不断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官心声

  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法院院长王如平: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基层法院中的一名党员干部、一名法官,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找准法治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党的引领下破浪前行,以实干精神让每一个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成广: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能凝聚起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报告摘要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专家解读

  左卫民:


  自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一直是举国上下共同着力的重要战略方向,对处于法治建设一线的人民法院而言尤其如此。过去五年,围绕“依法治国”这一宏观的战略目标,法院系统主导或参与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改革实践,包括省统管人财物改革、员额制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涵盖了司法制度、诉讼制度等各大方面,同时也牵动、关联了其它机构和系统的变迁与改革。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既是对既往改革成效的充分认可,也为进一步总结改革经验,巩固改革成果,协调改革利益、化解改革矛盾,强化改革力度打下了坚实的领导基础,提供了顶层设计空间。从其它领域的改革实践来看,类似中央领导小组的成立,其引领作用和协调功能的发挥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司法改革领域,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对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引领作用和协调功能同样值得期待。

法官心声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院长祝菊红:


  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法治建设升级版蓝图,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和路线图,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让法院人倍受鼓舞。报告对法治建设的重视可谓空前,我们的法治中国梦想已在不远处。


  浙江省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立东:


  期盼司法改革配套措施尽快出台,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让员额法官凝心聚力多办案、办好案。

4、公正司法

报告摘要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没有公正,司法就失去灵魂,势必人所共弃,形同槁木。因此,司法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就需要满足民众的热切期待,获得民众的衷心拥护,这就必须锻造公正的品格。司法公正是具体的,只有通过个案加以呈现,方能集腋成裘,获得司法公信力,司法人员也可以藉此获得极高的社会尊崇度,这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之要义。多年来,人民法院致力于司法改革,多方面推进公正在诉讼领域内的实现,不但在实体公正方面不遗余力,在程序公正方面也有所精进,如通过司法解释以及推动立法,确立起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则,而且努力扩大该规则的适用范围,为司法中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提供了重要机制,使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法官心声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方芳: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人民法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砥砺自己的党性修养,坚守司法公正底线,不断提高审判专业化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人民法院院长白音宝力格:


  公正司法与法官的联系密不可分。司法公正不仅能够维护社会公正,而且可以通过矫正、恢复、弥补等方式实现法律公平和正义。人民法院通过依法行使审判权,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需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司法工作者要始终奋斗的目标。

5、深化司法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

报告摘要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专家解读

  张建伟:


  涉深水者见蛟龙。司法改革的目标在于兴利除弊,建立实现司法公正的长效机制,这就不能“见好就收”,浅尝辄止。因此,司法改革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深入的过程。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司法改革工作,成绩斐然,包括以审判公开为切入点,大力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网络直播,形成对于司法过程的倒逼机制,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人民法院从司法实际出发,大力推动案件繁简分流,提高诉讼效率,增进庭审实质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并且与司法行政机关联手展开试点工作,努力促成刑事辩护的全覆盖,同时多地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为这些改革积累实践经验。司法改革及配套改革内容丰富、意义重大,构成整个国家法治化进程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法官心声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张元华: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势必对人民法院的工作提出新要求。十九大报告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作为一名法官,我深切感受到现有改革举措的落地有声,更期望于综合配套体制改革的同步推进,彻底破除制约和影响司法公正的各种藩篱,牢牢牵住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出新时代下的审判职能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司法贡献。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李莹: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法官助理,也是司法改革的亲历者之一,我能够切身感受到,司法改革启动以来,司法队伍活力不断迸发,基层法院干警尤其是一线办案的法官多办案、办好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明显增强。

6、司法责任制

报告摘要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专家解读

  张建伟:


  权力大,责任就大,两者理应形成鲜明的对应关系。司法权称得上干系重大,其行使牵涉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维护,与个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的予夺相关,对此司法机关自然不可掉以轻心。这些年里纠正的一些冤错案件,一方面体现了司法机关有错必纠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司法活动还存在不少需要改善问题。这些案件的曝光,在政法系统投下震撼弹,让司法机关意识到,要实现司法公正,防止错裁误判,就必须增强司法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其谨慎度,这就需要完善和落实司法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随着对司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人民法院在司法责任制方面也强化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避免锄草伤苗,既要做到对于应当追究的绝不宽贷,也要考虑到对于认识、判断上的错误,防止责任追究的泛化,从而使司法责任制在发挥作用的同时,避免司法人员对于办案产生畏葸心理,戕害其司法独立人格的培育。

法官心声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审判员刘磊:


  我所在的吴忠中院近两年来为落实司法责任制作出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今后要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办好每一起案件,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法院法官易俭国:


  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员额制法官,我切身感受到,司法责任制这项改革举措在赋予法官办案主体地位和更大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更大的责任。

7、宪法权威

报告摘要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专家解读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刚志:


  “捍卫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工作。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观点,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中国未来推进宪法实施工作的基本思路,此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宪法实施与宪法监督工作。人民法院作为宪法规定的审判机关,在宪法实施和宪法监督中承担了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具体而言,人民法院需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宪法精神和宪法原则贯彻落实到具体案件的审判过程之中,让人民群众能够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宪法的价值关怀。

法官心声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郑金雄:


  八二宪法,是我国法治重建的起点。在此后35年波澜壮阔的行程中,我们历尽艰辛,抽象的宪法一次又一次以具体鲜活的方式走进民众,催生出对宪法敬畏的巨大力量。这个伟大行程的每一步迈出,无不宣示一个历久弥新的真理,即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了“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这意味着,合宪性审查的理论研究、制度设置和司法实践将如钱江之潮万马奔腾,奋勇向前。我们相信,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奋进的脚步须臾莫歇,尊宪护宪,捍卫宪法权威,发挥宪法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定海神针的功能。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林劲标:


  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其关键就是依宪治国,通过宪法实现国家治理。作为一名党员法官,更应将宪法作为行动的最高指南,自觉在司法工作中维护宪法权威,在具体司法个案中贯彻宪法的理念、原则和精神。厉行宪法之治,首先要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立法上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原则和精神;其次是确保宪法得以实施。第三是加强监督,大力推进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合宪性审查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第四要将维护宪法权威和党的权威结合起来,通过宪法凝聚共识和力量。

8、建设生态文明

报告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专家解读

  周刚志: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并列的一项重要内容,足见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保护生态安全,它不仅需要全民积极参与,也需要各部门协同推进,以建立完善的生态风险管控机制和环境纠纷裁决机制。相对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我国现有的环境立法、执法和司法还存在法益保护范围有限等问题。今后,人民法院需要配合国家生态立法进程,逐步将“生态安全”纳入司法保护范围,通过审理环境侵权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等途径,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法官心声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汤媛媛:


  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断为环境保护注入了时代精神。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公平的环境司法体制是生态环境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是人民法院应承担的政治使命和法律责任,要通过更新环境资源司法理念、完善环资审判机构体系、创新环资诉讼机制、打造环资审判人才库等途径,积极推进环资审判专门化建设,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捍卫者。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主审法官杨卓: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者,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环节,既是稳步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也体现了为人民负责,为子孙后代造福,放弃部分短期利益的担当与魄力。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我们应当放眼全球,不能满足于关上门自己干,要勇于担当,做全球生态建设的引领者,做规则制定者。这一切,需要司法机关有所作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9、全面从严治党

报告摘要

  打铁必须自身硬。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专家解读

  王勇:


  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首先需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其本质上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这就需要不忘初心,继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注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其次,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同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再次,需要严格执行制度,严格依规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特别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这样才会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当然,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特别是要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法官心声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拥建:


  法治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基础性的作用。法院人重任在肩,尤其是要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法院队伍。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尹健:


  基层人民法院要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牢牢把握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突出全体干警这个主体,强化素质能力提升这个核心,全面深入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方针,持续加强队伍政治思想、业务能力、责任担当、纪律作风建设,用心用力打造过硬队伍。

10、反腐败

报告摘要

  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专家解读

  周刚志:


  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司法腐败不仅严重侵犯了人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利,也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人民法院要贯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精神,就需要积极推进人民法院的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保证人民法官都能清正、廉洁地审理案件。作为专门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在反腐败斗争中承担了审理贪污受贿罪等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犯罪案件等重要职能。人民法院需要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与即将成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一起,积极推进反腐败工作,坚持公正司法,形成并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为国家法治反腐事业贡献力量。

法官心声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院长段辉:


  我们不仅是反腐败工作的执行者,以人民赋予的审判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更是反腐败的被监督者,面对司法改革的新时代,我们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政治素养,保持法官清廉本色,自觉抵制司法腐败,终其一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监察室副主任徐素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呈现高压态势,力度空前。作为一名法院的纪检监察干部,我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我将化压力为动力,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司法腐败,维护法院形象。


记者:郭士辉 沈 荣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韩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