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告别机会主义,去体系化地发掘和创造财富
(1)
我自己也没想到,回首往事时,2005年对我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元年。
我的记忆定格在六月,
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大华中国超市的一家川菜馆。那一年我去凤凰城炒期房,有的地方新房子刚交订金,一两个月后价格就涨了十万美元。我还记得川菜馆的小二,和我的经纪人打招呼,得意地说他已经订了四套房子,每幢房都涨了好多。我的直觉有些不安,但是自己在这种炒房中已经获利,所以也想不出该做什么别的。
八月份时百度来美国上市。CNBC
记者电视上采访李彦宏,质疑上市时的高估值。李的回答大意是市场很大,一切都还是开始。此时,硅谷刚刚从2000 -
2003年这三年漫长的高科技熊市中复苏不久,我对这种回答的直觉是:极度怀疑。马东敏是我在科大少年班高两级的师姐,九七年底在硅谷还曾经一起吃过饭。现在差距这么大,如果说没有一点失落感,那是不客观的。
十二月时回国访问亲友,吃饭间大家谈到了上市一年多的谷歌。一位同学不断强调,谷歌本质上是一个媒体公司,不能够以传统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理解他的估值。席间所有人包括我,并没有理解他的话的真正含义。我半年前还曾经因为看空谷歌而买了他的
put option,刹羽而归。当然这位同学自己也没有真正重仓谷歌,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北京和多年未见的表弟重逢,给他的见面礼是一个 iPod, 但遗憾的是,知道它的产品火爆,却一直觉得它太贵是个泡沫,我没有买过一股苹果股票。
王川: 我和苹果公司, 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在表弟的住处,发现他用 QQ 和网上的朋友聊天,用各种表情符号打情骂俏,不亦乐乎。我只是把这个东西当成小孩子的玩具,却没有意识到腾讯已经在香港上市一年多,这是一个公开的唾手可得的机会,这将是未来十年回报最好的投资之一。
王川:四千亿个理由告诉你,视野比勤奋更重要,长期持有才是王道
这时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产已经连续涨了好几年,在奥运村附近看见各种场馆如火如荼的施工。要不要在北京买幢房子?这个念头,和脑海中日本房产九十年代泡沫破灭的镜头不断打架。
我在纽约的同学朋友那边,不断传来各种对冲基金经理挣几千万,几亿美元的消息,让我怀疑九十年代的互联网高科技浪潮,是否要彻底被纽约的“金融创新”所替代。三年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才终于顿悟,这本质上是一堆狗屎
(以亚利桑那房地产为代表的次级贷款)包装后被金融杠杆推波助澜的结果。
(2)
如果说时光可以让我重回到 2005年,让我可以获得上帝视角,我多么希望:
1/ 有人会苦口婆心地劝说我,当时美国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房的炒作,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不能因为绝对价格看起来比一线城市便宜很多,就以为它是一个好的投资。一线中心城市的各种资源集聚效应,是二三线城市永远无法比拟的。
2/ 有人来告诉我,互联网任何领域的龙头老大,因为极强的扩展性,一旦形成正反馈循环和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后进者不可能在现有游戏规则下追赶的。
王川投资第四法则:波爱为王
3/ 有人来告诉我,中国的人口红利刚刚开始爆发,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以过去的经济数据,过去的 PE 来估值,是可笑的。
4/ 有人来告诉我, 增量永远比存量更重要。最大最快的增量,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王川投资第三法则: 增速为王
5/ 有人来告诉我,如果一个产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整体宏观经济的增速,要么就是别的传统产业萎缩受损,要么就存在庞式骗局。不劳而获地永动机不存在,something has to give.
(3)
我慢慢意识到,如果缺乏一个更全面,更多元化,更高,更远的感知视角,个体人在商业社会中的盲动和瞎子没什么差别。这里的几个痛点在于:
1/ 各类信息渠道噪音太多,需要有办法能够节省时间,去粗取精,较快地抓住主要矛盾。
2/ 线上和线下认识交往的人,大多认知肤浅,能力平庸,要一个个去甄别其信用和能力的成本非常高。
王川:为什么大多数商务社交活动是”彩票型机会主义“
3/ 需要一个高效的渠道,可以和世界上各地各行各业的聪明人频繁沟通,获得不同的视角和洞见。
最终需要这个渠道,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视角的真实信息高效综合起来,更准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提前发现和把握世界经济科技的大趋势,抓住最大最好的机会,而规避庞式骗局的陷阱。
不解决这些痛点,后果就是人长期处于一种机会主义盲动的泥潭无法自拔,不能系统化地提升自己。
(4)
即使是曾因机会主义侥幸致富的人,如果缺乏这样的渠道和一套全面的体系,也同样会因为机会主义而散尽千金。
而拥有这个渠道后,当这个渠道的人数量越多,背景和地区越多元化,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就越接近真相。
王川:论弱关系的重要性 - 反脆弱的随想 (四)
有了这个渠道,也许我会十几年前就开始摆脱偏见,重仓布局苹果,谷歌,腾讯或者百度,而且基于对底层商业逻辑的深刻理解,就渐渐对各种无聊的短期波动和媒体肤浅的负面消息无动于衷。
王川: 论移动屁股和改变脑袋的艺术 -- 范式转移的随想 (四)
也许我会十几年前就抽身离开二线城市房产的投机,不再浪费时间和次贷危机重灾区的经济困难的租客纠缠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也许我就更早地规避各类机会主义的盲动,获得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和安静地思考, 把时间和资源聚焦在发掘世界上最好的事物上,并更早进入良性循环。
王川: 从叔本华的"天才论"看知识的广度之重要性
(5)
所以我在 2015年,成立了一个网上讨论投资和创业的俱乐部。
经过三年多的运营, 这个社群已经有约一百名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精英。
这个社群的会员背景跨越多个传统和高科技行业。会员所在地包括北上杭广深,北美和欧洲。会员百分之八十为男性,目前平均年龄为三十八岁。最年轻的会员,年仅二十三岁。
会员中,有资深的专业人士, 有上市公司的高管,有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家,有初出茅庐的创业者,也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
我们日常主要在微信群里讨论交流.
并且每个月定期有会员对某个行业做专题分享。由于会员是来自不同领域,常常在某个具体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有人发表了专业细致的评论和非常接地气的分析,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讨论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时间推移和人数的增加, 也在不断进步.
在会员的线上交流时,我不时发现各类潜在资源互补交换的机会。有的会员有多余的办公场所的资源正好别的会员需要,有的会员寻求的专业知识和渠道正好是另一位会员所熟知的.
随着俱乐部人数的增加,这类资源互补合作的可能性就更多,这将催生各种意外好运气 serendipity。
王川: 论意外好运气 serendipity (一)
在运营这个社群和对科技经济领域的钻研过程中, 我自己也抓住了过去几年的一些大的投资机会,并且有更多时间去聚焦和深度思考, 慢慢进入了一个体系化的良性循环。
(6)
对于真正有实力/高净值的人群,如果有个渠道,可以持续和世界各地同样有实力的/经过甄别的高手,深度交流各种接地气的信息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认知的维度,这样的渠道价值几何? 对于合适的人来说,可能很大很大。至少,对于十三年前还在整天机会主义盲动的我而言,这样的社群价值很大很大。
目前加入俱乐部仅需要一次性的注册费一千五百美元,再加年费五千美元.对于已经加入的会员,只要按时续费,年费永远不会上调。
年费是有效筛选会员,保证会员素质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工作量算法证明”(Proof of Work)。古人云: ”书非借不能读也”, 我以为“费不交不能学也”. 人们对于免费获取的信息大多不重视,对于没有门槛的社群也不会很认真投入其活动。由于这个俱乐部有较高的门槛,我们的会员都是真正有实力, 有热情的一群人,每个人背后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经历和某种反脆弱的特质。
随着俱乐部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内在价值日益增加,每隔六个月或新增 25 名新会员,会费将自动上调。
如果你赞同我们的理念,如果你雄心勃勃,如果你是一个"明确的乐观主义者",欢迎和我直接联系加入我的俱乐部, 我的微信号是 9935070,新浪微博"硅谷王川"。
点击下面的连接可以看到我过去三年多在公众号 investguru 上发表的两百多篇原创文章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