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畔轻语:厨房的记忆






点击可聆听此篇美文







厨房的记忆the memory


作者 | 袁野

朗诵 | 泽洋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在那里度过了我最初的童年时光。


一栋废弃的教学楼成了教师宿舍,一条长而斑驳的走廊,分布在其两边的大教室就是我们吃饭睡觉的小天地。那个时候,每个老师会分配到一间小小的房子。走廊便是大家做饭的“公用厨房”。


清晨微亮的光线中,早早地飘来了母亲上课前准备的面条的清香;每天上下午放学后,走廊里就会响起此起彼伏的炒菜的油吱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各家各户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进进出出的脚步声,俨然一部生活交响曲,简单悠长,共同演奏着一个时代的交响曲。


春日里会有自己在田埂边采摘的折耳根,母亲会将它调制成味道鲜美的凉拌小菜;夏季,父亲会带我到开二中外面那片望不到边的荷田采莲子,看荷花,教我到大自然中最初的写生画;秋天之时,虽不见了荷花,但却收获着泥土里肥实的莲藕,餐桌上就会有母亲精心炖的莲藕骨头汤,童年记忆里母亲的双手最会烹饪全天下最可口的美味;冬天来临,全家一起灌香肠,小孩子们围着盛满肉的盆子流着口水,瞅准大人们给香肠打结的空当儿,悄悄拿一块肉,然后放在锅铲里面在火炉上烤上嗞嗞作响,不一会儿,那麻辣鲜香的烤肉味儿毫无拘束地在房间里飞舞、弥漫,小小的厨房里是四季轮回的平凡日子,是旧时万家灯火的朴素与现实的真实写照。食物的香气与家人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让它充满沉静而从容的流光,让人回味难忘。


渐渐地,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结束了搬煤倒炭灰的历史,母亲也通过考试调入县城小学教书。一家三口,一日三餐,厨房里每天上演着平凡的烟火故事。最热闹的时候,要数过年或者外地的亲戚回来探亲,母亲会大展厨艺,连平日里许久不用的煤炭炉也会搬出来,火炉上用慢火炖着鸡汤,天然气灶上一格一格的蒸笼里是各式各样的蒸菜,高压锅的气压阀转动得吱吱响……那个年代,请客吃饭都是在家里。在母亲翻炒菜肴中,岁月就这样从指尖慢慢流淌……


直到三峡移民搬迁来了,旧县城被正式列为移民搬迁后,我们全家也即将搬到新房。对于新房的装修,我们决定在厨房与客厅之间安装一面半透明落地玻璃门,厨房的地砖采用防滑,耐脏的优质地砖,灶台和橱柜采用整体式的橱柜设计。炉灶是智能的,洗碗机,微波炉,空气炸锅各式五花八门的厨具,让厨房更像一个实验室。


日子越过越好,我们对食物的要求不再拘泥于填饱肚子,而开始在烹饪上讲究健康饮食搭配。后来,我考取了一个国家级营养师,经常对母亲说:饮食要清淡,少炒、少煎、尽量不吃油炸食品,宜清蒸和煨炖。母亲说:“说得倒是好,你们一年到头在家吃过几次饭?厨房都快成摆设了。”


是啊,现在工作节奏加快,我们经常被加班、应酬占据了大量时间,与家人的团聚也只能过春节的时候比较多。但因假期短,便在外面的餐厅里订上几桌,三亲六戚匆匆忙忙地仿佛完成某个仪式,吃完饭后就各奔东西。


一个周末到朋友荣家小聚。那天,荣做了满满一桌珍馐美肴,盛满了一壶陈年佳酿,大家兴奋备至,开怀畅饮,大家一起叙旧感怀,一起回味过往,一起感受时光匆匆,一起见证世事无常带给我们的朦胧迷茫与深度思索,一起珍视我们越久弥坚的友谊,一起规划着退休后一起环游天下的美好愿景!


那一刻,让我回想起遥远的童年时代,那个烧着煤炭炉,被煤烟,油烟呛得直流眼泪的年代,一大家人聚在一起,七大姑八大姨在简易的厨房忙活,表哥表弟们玩捉迷藏,那个纯粹而质朴的情感年代;那一刻,让我明白,不论厨房的陈设如何变迁,它都不仅仅是烹饪食物的物理空间、柴米油盐的琐碎,它永远撑起了每个人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幸福的留念!光阴易逝,时光易老,厨房的炊烟却生生不息......




听新闻:2023年十大流行语发布,分别是……

开州这场展览被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联合推介

听新闻:万开达高速建成通车时间出炉!

关于支原体肺炎,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