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首次野化放归林麝

2017-07-03 中国林业网

6月29日,13只人工繁育的林麝在陕西省宁陕县境内的响潭沟被放归山林,奔向郁郁葱葱的秦岭。此次林麝野化放归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陕西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参加放归活动。

配图与文章无关


放归的13只林麝来自陕西省凤县林麝科学研究示范基地,8雌5雄,平均年龄为1.2岁,正处于成年繁殖期。


野化放归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每只林麝进行健康评估、病原体调查及生存技能驯化、天敌驯化、识别人类威胁的驯化、越冬训练等,保证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野外环境。前期准备工作长达一年时间。


配图与文章无关


6月15日22时许,即将被放归的林麝从凤县启程,经过6小时、300公里的长途跋涉,安全抵达位于宁陕县境内的宁东林业局放归地响潭沟。响潭沟属秦岭腹地,曾经是野生林麝的自然栖息地。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4.5%,拥有良好的生态系统、森林环境和气候条件。此外,这里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能够最大限度避免人类活动对林麝造成惊扰。


正式放归前,工作人员为其佩戴了定位跟踪项圈。6月29日上午,放归10分钟后,科研人员通过跟踪设备,检测到跑得最快的一只已翻过山梁。


配图与文章无关


在接下来为期2年的监测中,科研人员还将通过自动感应红外相机技术、跟踪观察、样方调查等途径,从被放归林麝的生境选择、活动规律、繁殖状况、疾病与寄生虫、种内与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持续地跟踪监测,掌握其活动、休息时间分配和不同生理时期的活动特征,了解并掌握林麝对生境变化的适应机制,为今后的野化放归积累经验。

林麝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一起被称为“秦岭六宝”。其生性胆小,寿命在18岁至20岁之间。目前,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类乱捕滥猎,林麝野生种群极度濒危。

陕西林麝种群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省野生林麝数量约为4000只-4500只,人工养殖林麝存栏量超过1.3万只,养殖数量和麝香产量均占全国70%以上。


此次放归活动由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科学院主办,是陕西省继2007年成功开展朱鹮野化放飞后的又一个举措。目前,野生朱鹮种群数量已从个位数发展到2000多只,被国际保护组织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此次林麝野化放归可望复制这一模式。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 曹云  赵侠   韩莹


相关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9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可人工繁育

规范人工繁育 保护野外种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