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开幕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开幕
张建龙当选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主席
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隆重开幕
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幕。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当选为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主席。
张建龙说,23年前,国际社会达成共识,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开启了各国携手防治荒漠化的新里程。23年来,在公约秘书处的积极协调下,经过各缔约方共同努力,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稳步推进,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必须看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荒漠化防治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干旱和沙尘暴灾害肆虐,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影响,直接危及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导致饥饿和贫困,诱发冲突,阻碍发展。国际社会必须进一步强化共同行动,采取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措施,推进全球荒漠化防治取得新进展。
张建龙说,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三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初步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2012年,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确定了到2020年5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本次大会期间还将发布《中国土地退化零增长履约自愿目标国家报告》,为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作出承诺。
张建龙说,在国际社会致力于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之际,我们以“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为主题召开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人将参加为期两周的会议,为共同防治荒漠化贡献智慧、分享经验、凝聚力量,必将对推动各方制定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中荒漠化防治相关行动计划,促进全球可持续土地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为构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实现联合国确定的“维护安全,拯救地球,消除贫困”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张建龙说,中国有句谚语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应对荒漠化挑战,需要所有缔约方的共同努力,需要联合国系统以及所有相关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人士通力合作。这正是本次大会的主题“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所倡导的精神。我期待出席本次大会的各缔约方和相关国际组织,能够秉持诚意,求同存异,加强交流,有效对接国际战略,共同推进这次大会制定面向未来的新战略框架,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描绘新的蓝图愿景。我也非常荣幸当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主席,感谢各缔约方对我的信任。我将在接下来的两年任期内,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动合作,为进一步推进公约进程竭尽全力。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莫妮卡·巴布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实施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政府为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召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公约秘书处表示衷心感谢。本次缔约方大会将在回顾过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共商公约未来发展方向,讨论制定公约新的战略框架,推动公约在国家、次区域和区域各层面的实施,确保实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希望各缔约方在为期两周的会议期间,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分享经验技术,凝聚力量共识,共同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发展,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维护地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刘东生,国家林业局总经济师张鸿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马明、白向群,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出席会议。
会上,厄瓜多尔、爱沙尼亚、肯尼亚、伊拉克、阿根廷、亚美尼亚、意大利分别代表77国集团加中国、欧盟、非洲国家集团、亚洲和太平洋国家集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集团、东欧国家集团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附录4区域国家发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绿化基金会代表联合国机构、政府间组织发言。
大会审议通过了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临时议程、暂定工作日程,摩洛哥、肯尼亚代表非洲国家,不丹代表亚洲国家,阿根廷、圭亚那代表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法国代表西欧和其他国家等当选为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团副主席成员。
大会决定设立全体委员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办公室主任拉吉博·布哈罗夫向大会报告准备交给全体委员会处理的议程内容,并提名通过任命南非的诺西弗·恩卡巴为全体委员会主席。
大会还审议认可了ICCD/COP13/17号会议文件中列出的组织机构和私营单位作为会议观察员。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 焦玉海 刘泽英
相关推荐
了解更多林业资讯请登录
中国林业网微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