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生态扶贫的山西样本

2017-10-26 中国林业网

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同属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省58个贫困县集中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条件恶劣的贫困山区,既有加快荒山绿化、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态治理任务,也有让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同步达小康的扶贫攻坚任务。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这一省情特点,做出了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围绕荒山增绿、群众增收两条主线,采取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将贫困人口组织起来,打破以往招投标的工程管理机制,搭建起群众参与生态治理、获取劳务收益的平台,让他们在绿化家园的过程中增收致富。

去年以来,山西林业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联动实施生态扶贫“五大项目”,20.76万贫困户、51.9万贫困人口得到实惠,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赞许和认可。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期间,对山西联动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五大项目,通过组建造林合作社,帮助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脱贫的思路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指出,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把脱贫攻坚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是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也是生态建设的好路子。要求山西将“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坚持下去,不断取得实效。

山西生态扶贫的模式是怎样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聚焦精准方略,细化政策机制

“山西生态扶贫模式的核心是树立共享式发展理念,本质是以工代赈,既是精准扶贫政策,也是区域性扶贫政策。”山西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总结道。

生态扶贫,顶层设计是关键。为保证合作社由贫困人口精准组成、造林工程由贫困人口精准完成、劳务收入由贫困人口精准获取,山西制定了一整套规范有序的运行办法,从制度层面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意见》《山西省林业精准扶贫工作规范》《申领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施工专用资质办法》《关于完善和规范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的意见》等一揽子政策制度,最大限度提升扶贫惠民政策的覆盖面,吸收更多的贫困人口在参与造林绿化过程中增收脱贫。

任建中告诉记者,根据这些制度,要求贫困社员必须占到60%以上,打通了贫困人口参与造林获得劳务收入的通道。同时采取议标形式将造林任务全部安排给合作社,按照人均35亩核定任务,确保一人造林、全家脱贫;规定劳务支出必须达到造林投资的45%以上,贫困社员劳务收入占到60%以上,确保贫困社员的劳务所得。“我们还要求以银行转账方式支付劳务费,以此强化监管考核,并将贫困县造林投资标准由每亩500元提高到800元,加大了生态扶贫的财政支持力度。今年,全省2400多个合作社承揽了260万亩造林任务,6.2万贫困劳力参与造林,带动15.5万人脱贫。”任建中说。

在运行过程中,山西还建立了社员进退动态管理机制,对无劳动能力、不愿参加或长期不能参加劳动的社员及时劝退;积极吸纳有参加意愿、具备劳动能力、能够长期参与林业建设的贫困人员入社。贫困县造林任务全部通过议标方式落实到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县级人民政府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制定出台议标办法,成立相应议标工作机构,负责具体议标工作,杜绝不履行议标程序、向合作社收取议标费用的问题。统筹考虑年度造林任务和合作社承载的贫困人口数量,按照每个贫困社员平均劳务收4000元,贫困户年收入1.2万元,平均造林34亩核算合作社造林规模,并根据合作社人员构成、交通便利情况,确定合作社造林地点。

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

岚县贾引明老人,60多岁了还单身一人,去年加入合作社,挣了钱还娶了媳妇,逢人就说合作社好。左权县的王瑞花,丈夫瘫痪在床,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她就近加入合作社,挣了钱还不误照顾家庭,每每提及总要流下感激的眼泪。生态扶贫的实践,拉近了林业和百姓的距离,提高了百姓爱绿护绿的意识。

对于生态扶贫,山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形成共识、由顾虑重重到形成内生动力的过程。有的干部认为,脱贫攻坚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之事,与林业部门关系不大,实施造林脱贫,林业部门不仅要完成造林任务,同时还要承担向党委、政府交账的扶贫任务,搞不好还必须接受考核问责;有的干部担心,贫困人员懒散弱,让他们成为造林主体,质量难以保证;把造林工程议标给合作社,让原来参与的造林公司退出,是否违背市场规则,会不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有的领办人顾虑,合作社劳务支出达到45%以上,压缩了利润空间,造林扶贫赚不了多少钱;有的贫困户甚至说,入了社就等于脱了贫,不干活政府也得给钱。

针对这些认识,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五大问题之一,把生态扶贫纳入全省脱贫攻坚“8大工程20个专项行动”,放在攻坚深度贫困“10大超常举措”的首要位置。骆惠宁书记专门安排11个市和58个贫困县的书记每人调研一个合作社,并亲自到蹲点的临县进行指导;楼阳生省长要求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郭迎光副省长多次听取情况汇报,指导合作社规范运行,有力地促进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省林业厅先后5次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组织20个督导组开展6轮循环督导,随机抽取21个合作社深度调研,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并通报全省,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各市县林业部门组织合作社开展“回头看”,逐一对标,梳理问题,自查整改。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研,破解发展难题。各级财政、发改、国土、扶贫、农业、工商、金融等部门全力配合,协同共战。

任建中表示,山西实施合作社造林扶贫,实现了林业建设由以生态建设为主向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转变,贫困县造林组织形式由造林公司承担任务向全部由合作社组织实施转变,造林收益由市场分配为主向市场分配和“以工代赈”扶贫相结合转变,造林施工主体的牵头人由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向追求经济收益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转变等“四大转变”。

拓宽扶贫路径,实现持续增收

目前,山西全省58个贫困县已组建成立2869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6.3万人。“十三五”期间,山西将每年安排贫困县造林任务260万亩以上,全部由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揽实施,每年可为贫困群众增加劳务收入5.6亿元。

为了拓宽扶贫路径,山西实施了“五大项目”联动扶贫,除合作社劳务增收外,在退耕奖补上,连续两年提前启动工程,财政垫资提前兑现农民,省级增加配套资金700元/亩,实现惠民富民。2017年国家正式计划下达时我省已经完成60%的任务,兑现87%的资金,8.2万贫困户提前享受惠民政策。在管护就业上,国家生态护林员项目聘用10786个贫困人口,天保工程、国家公益林和省级未成林管护60%的岗位吸纳8142个贫困人口。在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上,省级每年安排3.5亿元用于20万贫困户的经济林管理,实现了户均增收500元。在产业富民上,把发展特色经济林作为突破口,培育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增加林农资产性收益,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构建形成“稳受益、不返贫”的长效机制。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山西积极推进太行山、吕梁山生态修复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林业生态建设,为合作社增加更多造林任务;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原有工程项目投入渠道基础上,每年为深度贫困县增加造林任务50万亩;坚持任务下达一批,议标落实一批,及时组织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开展造林预整地、苗木栽植等工作,实现贫困群众长期有活干、务工可持续。“我们还鼓励有条件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担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管理,沙棘、皂荚、油用牡丹等特色经济林产业,以及森林抚育、村庄绿化、森林管护等涉林工程项目,拓宽合作社经营范围和增收渠道,实现合作社由单一造林向造林、管护、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资产性收益,让更多的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合作社经营增收脱贫。”任建中告诉记者。

吸引工商资本投资林业生态建设,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将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政策性补助资金入股合作社,或者流转到村集体再入股,实现贫困群众由领办人员带动脱贫向入股经营增收转变,让贫困群众分享林业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增收。

任建中充满信心地说,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山西推进生态扶贫的重要机制和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平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运行管理,拓宽合作社增收渠道,提高贫困群众参与率,让贫困群众享受更多的政策实惠和经济利益,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绿色扶贫之路。


来源:发展导报

记者 尤佳

小编推荐 

展开美丽中国的时代画卷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总结推广山西林业扶贫经验 推动生态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启动治沙生态扶贫项目



了解更多林业资讯请登录

中国林业网微门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