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甘溪林场:一个国有林场的“绿色觉醒”
雨后的甘溪林场,有一种空谷幽兰的格调。漫步林荫道,香樟树、梓木树等各色树种林立两旁,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清香沁人心脾。
看着茂密的树林,呼吸着充盈的负氧离子,林场老职工彭芳前感叹不已。他曾经认为,自己将会在经济拮据、奔走上访中度过余生。是国有林场体制改革改变了这一切。林场改革后,彭芳前的工资由以前2009年的5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5000多元,收入翻了10倍多,每天过着闲适的日子安享晚年。特别是2015年甘溪林场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后,林场走上了森林旅游的路子,职工吃上了旅游饭,让他看到了林场绿色发展的前景。
以前,林场靠伐木为生,职工收入每况愈下。特别是2009年按规定停止一切采伐后,职工收入不够养家糊口,为生活所迫,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林场举步艰难。
2011年,贵定县国有甘溪林场作为全州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开始了一场深入“骨髓”的体制改革。
纳入甘溪森林公园的阳宝山文化旅游景区 李庆红 摄
沉疴痼疾:守着“金山”喊“饿饭”
甘溪林场位于县城西南面,始建于1958年。60年来,在几代人的苦心经营下,甘溪林场成为黔南州生态功能最完善、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林区之一。森林面积0.809万亩,森林总蓄积3.06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9%。
虽然坐拥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林场职工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长期以来,甘溪林场主要靠砍树、靠资源转化维持自身运转。国家实行禁伐限伐政策后,以“木头经济”为支柱产业的甘溪国有林场迎来“当头一棒”,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林场职工犹如“断奶”的孩子,失去了生活保障。加上历史原因,“不事不企”的尴尬身份,“非工非农”的困难处境,让职工陷入“想脱离,没勇气、没资本;想坚守,没希望、没前途”的困局。职工生活困顿,看不到未来,林场管理混乱,上访静坐更是家常便饭。加上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国有林场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自然条件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逐渐走向衰落,拥有上百号人的国有林场成为政府难以承受的“包袱”。
明明守着一座“金山”,为何却过着穷日子?这是贵定县历届党委政府班子的“锥心之痛”。
雷作胜 摄
绿色觉醒:牢记总书记嘱托
2011年5月9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甘溪林场,站在林场的半山腰上,看着满目苍翠的森林,习近平作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
从此,甘溪林场迎来了历史的转机。总书记的嘱托,让贵定县更加坚定了“刮骨疗毒”的决心,决定用“深化改革”这味猛药去掉这块“沉疴痼疾”。
2011年,甘溪林场作为黔南州国有林场改革的试点单位,立行先试,主动作为,坚守生态和发展底线,依法治林,加快转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更为甘溪林场的涅槃重生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贵定县按照“停、造、转、保”总体思路,深化对甘溪林场的改革,职工得到妥善安置的同时,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目标。
雷作胜 摄
深化改革:大刀阔斧破困局
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林场的定性。
甘溪林场是专门从事植树造林、森林抚育、保护和利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林业事业单位,承载着保护国有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的职能。因此,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中,贵定县作出了“政府花钱买生态”的决定,将国有林场定性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林场与其担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相适应。
就是这一改革方向,使甘溪林场实现了从生产销售木材到培育管护森林资源,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转变,甘溪林场重获生机。
改革的难度不言而喻。职工如何安置?钱从哪里来?都是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问题。
在管理体制上,贵定县重新核定了林场的机构编制、岗位和人员,2011年10月,将林场编制从119调减为26名。2014年2月,再次将林场事业编制从26名调减为14名,并明确林场为副科级差补事业单位,林场供养人员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竞聘上岗、择优聘用机制。林场职工待遇按照逐年提高10%的差额拨款比例,2015年10月全部实现财政全额拨款。2017年5月明确为贵定县林业局下辖的公益一类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林场现有编制为14人;独立事业法人。目前,退休职工月均工资5000元以上,在职职工月均工资4900元以上,工资翻了十倍,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制定了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工作环境变好了,在职职工干劲十足,退休职工有了养老保障,群体性上访事件彻底消失。
改制后,在职职工全部转为护林员,职工们还培育风景植物树苗,每年销售收入就达60多万元,为旅客提供餐饮服务,年纯收入超过100多万元。林场里还栽种了大量花草供游客欣赏,靠旅游业发展,日子越过越火红。
为了严守生态红线,甘溪林场出台了《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森林防火制度》等相关制度办法,建立了场长全权负责、职工划片包干、山头地块到人的“三级管护体系”,使森林资源管护实现全覆盖。强化依法治林,落实最严厉的源头保护制度,将甘溪森林公园列入环境保护大检查的重点范畴,出台了《严禁在甘溪林场及其公园内新建和改建坟墓》的告示,结合“六个严禁”“雷霆行动”等森林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县级审批的5家采石场叫停,对州级审批的九化采石场实施管控和跟踪监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整治,加强县城生活建筑垃圾的规范管理。同时,将森林公园与城市建设融合起来进行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了林场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雷作胜 摄
涅槃重生:誓把“青山”变“金山”
矛盾化解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
2014年以来,甘溪林场从“省级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先后获得“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十佳国有林场”等荣誉称号,贵定县因此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成为省内外知名企业团队、机关单位、中小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通过开发森林旅游,走上了“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径,甘溪林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为了加快甘溪森林公园建设,贵定县整合水利、交通、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投入8000多万元,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和森林旅游配大设施,将环西路延伸至公园,完成地热项目的钻探,建成公园广场、森林旅游观光步道、环形生态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实施了森林公园景观改造,编制完成了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目前正在开展森林公园详规编制和启动森林公园水景观、游客服务中心、生态文化展示馆建设。
按照规划,甘溪森林公园将建成以生态科普教育、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展示、森林康养、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郊型森林公园。
为了做响做亮“甘溪森林公园”品牌,贵定县将涉及盘江、德新、新巴、金南、宝山等三镇两个街道办事处保护完好的10多万亩森林资源,以及贵定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纳入甘溪森林公园建设,以甘溪林场为核心区,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旅游功能,将林场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推进,促进了林区和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让林区群众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
目前,通过招商引资,森林公园贵定阳宝山景区投入资金1.7亿元,建成国内知名的禅修、清修,养生、养心度假胜地。下一步,甘溪森林公园将按照生态立园、旅游兴园的理念,将甘溪林场优越的人文生态资源、阳宝山宗教文化遗址、独木河30里长峡生态修复打包纳入旅游招商,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建成全国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
来源:黔南日报
记者 刘雪红
小编推荐
【权威发布】全国绿化委员会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向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学习活动的决定
了解更多林业资讯请登录
中国林业网微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