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记忆 | 我的母校江西师大

2016-10-14 加右》》 诗性正义

看到这篇图文,想起母校江西师范大学,忆起青春年少时,28年前的点点滴滴.....


  

 江西师大前身国立中正大学校门及大礼堂


东行记事

老师大的风景与印象


阿瑾


老师大是指江西师范大学的老校址,"老"是相对位于瑤湖的新校区。 老师大至今有七十六年的历史。1940年成立,那时名为中正大学,风风雨雨,约在五十年代中期改名至今。 老师大是我梦牵心萦的地方,因为我的父母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一辈子,而我因此就住在院子里的家属区,从这儿长大。建立了我旧时的回忆,以及和同学朋友们的深情厚意。 那天,我又回访了老师大。时值一夜雨后,雨微渐停,树叶洁净,草地青绿,空气清新,淡雾如烟。漫步走进校园,印象仍然如昔,美丽静好。细细品味,老师大的美就象一位南方的佳丽,温婉细腻,柔美多情,一步一景,一景一忆,良景如美酒,佳忆拟瑤歌,幸福的醉意渐渐地浸入眼里,漫进心田……


老师大的原址是中央南昌建造厂。下图的大楼是原工厂的指挥楼兼办公大楼。1935年,由四家意大利航空公司菲亚特(Fiat)、卡坡尼亚(Caproni)、布端达(Breda)、及萨伏亚(S a voi a)合资修建。风风雨雨,云云月月,甚至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炸弹,这一幢楼至今仍骄傲地挺立。 这座楼后来变成了老师大的总办公大楼,因为悠久的历史,更是成为了老师大的形象。人们喜爱地称呼它为"红楼"!

一进校门,就可以看见这座洁白美丽的师范女生塑像。在老师大,因为深深地受校园气氛的影响,去做一位人民教师,似乎自然地变成年个师大子弟的第一理想。 童年时候,我自己也特别地梦想去做人民教师,特别是去做一位乡村女教师。总是幻想,在青山绿水中,每天教鞭点点,书声朗朗,能够从混沌无知中教出一批又一批知识懂事,并成为一群幼稚纯真孩子们眼里的崇拜,这该是多么诗情画意! 长大后方知那些诗情画意的确存在,但是却会是非常的短暂与浮浅。许许多多事实及历史证明,即使同为师范生,乡村教师要比城市教师艰辛困苦,会经历一千倍不止的更多艰难处境。 毎次进出老师大,看着这洁白美丽的师范女生塑像,心绪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儿时的梦想,会想为那些坚守岗位的乡村教师们敬礼,更为培养了这一代又一代中小学教师的老师大感到非常骄傲。

校园主干道风景是曾经的飞机跑道。

老师大的青蓝湖最初是当年日寇两颗炸弹轰炸留下的弹坑。 经过多年的维护和维修,如今却成为老师大最亮眼的景点。 青蓝湖不大,方寸之间,却别有洞天。实木的地桥及栏杆绕湖一圈,为深处大都市中高楼低屋之间的小湖,带来些许山野乡间的质朴风情。 凭栏而望,杨柳依依下,碧水平波如镜。不时有黒天鹅、白天鹅、鸳鸯、绿头鸭以及白鹅的缓缓地游动,带来湖水微微的涟漪。湖中小岛上,江南风情的小红亭边,还有两只白鹿的饮水雕像。 这两只鹿是老师大的吉祥物,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寓意,来赞美广大师范生的志向、心愿。的确,中国能有今天的巨大发展成就,最深层的原因,来自于一代又一代师范毕业生 - 人民教师的辛苦工作和无私奉献,让中国的建设人才代代涌现,辈辈层出,永无止境。这正应该是所有师范大学的骄傲。

第二教学大楼曾是中文系所在,父亲工作于此多年,因而是我最喜欢的大楼。 记得很多年前的春天,我从北京回来休假。有一天上午,父亲去上课。我在家无事,忽发奇想,想去听听父亲的讲课。我从大楼的侧门(下图),悄悄地溜进大梯形教室,坐在后排的一个空位,听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现代文学课。 那堂课主题有关中国文学大师郭沬若。父亲备课充分,演讲很是诙谐幽默,即引经据典,又穿挿郭老生平趣事,我和大学生们全部被吸收住了,不时会爆发出理解的笑声。…… 课后,有不少同学向父亲请教问题。我静静地排在询问队伍的最后。终于轮到我时,父亲的眼睛一亮,满脸宠溺的爱。我笑嘻嘻:"请问邹教授,什么时候回家吃饭?" 这一辈子,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林林总总,我拥有的总上课时间超过上万小时,但我只听过父亲的两节公开课。人生一世,很多时候很多机遇,都是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我非常庆幸我那天的随兴而为,更是从不后悔我那天的听课行为!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难忘那个春日的明媚灿烂,以及我和父亲肩并着肩回家的暖暖的时光……

当年在师大附中,一年里最盼望的日子就是来这个田径场参加学校运动会。在开运动会的日子里,不仅可以不上课,更可以光明正大地玩:比赛! 在那几天,整个田径场,到处可以看到一大帮半大不大的中学生沛沸并折腾着。遍地冲满了毫不掩饰,毫不在意,毫不吝啬地青春气氛。高音喇叭总是在反复地播放着热腾腾的进行曲,而在这激昂的音乐中,少男少女们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即使芝麻小事,那也是必须严肃对待的。那时的风气很是严谨,少男少女们平时都特别地单纯害羞,在校园里,似乎都会绕着异性走。但运动会上,比赛名次为重,班级名誉为上,大家就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彼此说话了!为了集体荣誉,大家以班为单位,兴奋地出谋划策,鼓吹呐喊,互帮又互助,一心一意地要赢过他班! 记得自己的强项似乎是跑步,走在田径场上,耳畔至今仍然响着同班同学的鼓励:阿瑾,加油!

草地上的巨大棋盘。

象是巨大钢琴键遗落在草地上。

这一大片绿草地,充满南国风情。

站在树下,是不是也可以听见雨打芭蕉声?


外专楼,由于瑶湖新师大校区的建立,这儿似乎人去楼空,不复昔日的神秘。 记得当年我是在这儿第一次见到外专(外国援助专家,好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交流项目有关)。那些年头,外国人可是稀罕物种,即使在北京街头,也正享受路人围观的待遇。我虽然巳读了不少本翻译成中文的外国名著,但听说有真人出现,好奇心怎么也按捺不住。 向妈妈的好友打听了"外专"的大致行走时间表,于是某个下午的某个最佳时间,在外专园子的门前林荫道,我开始来来回回地散起步来。几十个来回后,一对外专从外教楼的园门不负所望地走出来。为了看个清楚,我鼓起勇气,决定去作迎面的"偶遇",心里牢记着妈妈的嘱咐,不要作围观状,不要去搭闲腔,不要去作任何可能有损中国人脸面的事。我揣着狂跳的心,很勇敢地迎面走上去作"偶遇"。似乎记得我在与他们擦身而过时,还故作矜持的向他们点了点头。偶遇似乎很顺利,问题是擦肩而过后,我仍然不知他们长什么样,因为在擦身而过的刹那间,我却忘记去看他们的脸了。甚至连他们头发的颜色,也是我回头䃼看的结果。 呵呵,这一桩少年时的糗事,如今想来仍然挺好笑的。



老师大的大礼堂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看电影。那些年代,没有电视,没有iPad, 文化生活极为贫乏。因此每次一有电影放映,大家都感觉象过节。特别是小孩子们,奔走相告,如果知道的早,甚至从一星期前就开始激动不已。 电影多半在晚上放映。大家一般都会一致地提前吃晚饭,提前来大礼堂前等开场,然后凭票(单位发的)入场。电影开始前,大家总是在不断地方互相打招呼,就象是久别的亲戚突然见面,热热闹闹,喜喜庆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电影开始前的时间里格外地变得那么的亲近,有趣及和谐。 这么多年过去,曾经看过的电影早巳忘记,但那时在大礼堂看电影的热闹气氛实在令人怀念。


显微湖畔

显微湖靠近幼儿园,师大附小和红房子。印象中曾经就是一口随便的小水塘,如今却修正的精巧可爱。 记得初中时一位挚友就住在红房子。一日应邀去她家,回忆中屋子似乎很小,也似乎是比较乱,但令人惊叹难忘的是她家满满的几书架书。记得她的父亲颇有名气,民盟人士,在文革中被打倒,历经了了许多折磨。但在她的家里,我却深深体会到什么是"陋室闻书香"。 记得挚友有书桌在窗前。从窗户望出去,正对的是显微湖,记忆中,破败荷叶中仍有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



https://a.meipian.me/6scpqex?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回复关键词 获取相关文章


机场 | 枪丨上访丨司改丨无辜丨冤案丨申冤丨刑法丨刑讯丨律师丨人权丨旁听丨日本丨咨询丨阅读丨救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