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不要取消军训,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去寻找答案



近些天,因为江苏南京某校军训期间有一名学生中暑身亡和陕西洋县某校军训出现“吃泔水”事件,“军训无用”“取消军训”等言论又在一些网民中泛起。

知乎社区这几天也有一个匿名提问:如何看待某大学军训教官的行为?从问题所表达的意思看,题主应该是一位大一新生。参加军训几天时间,其对教官已经有诸多不满,列举包括“迟到了就会被罚站军姿”“队列训练过于严格苛刻”等几个问题……


问题怨气颇大,然而跟帖回答却出奇地一致。两百多人的回答中,包括新训大学生、退役军人、学生家长纷纷表示:“如何看待?正确看待!这就是军训的正确打开方式”。



1

什么是军训?我们需要把时间回拨到一百多年前去寻找答案。

1894年,甲午战场上,曾经被寄以厚望的北洋军被日军轻易击溃,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武器不比日本差,人力还比日本多,可为何上战场的可用之兵却捉襟见肘?有识之士痛定静思,得出的教训之一便是:长期“重文轻武”的传统教育,使得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缺失了近代基本的军事动员能力。

当时的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其《军国民教育》一文中,他认为应通过学校教育,训练学生行军、射靶、击剑、野外演习等能力,来增强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

此后的中国校园中,除了郎朗读书之声,也开始有了“一二一”口令声。那时的国人有了这样的认识:军训能够达到“锻炼学生身心涵养、纪律、服从、负责、耐劳诸观念,提高国民献身殉国之精神,以增进国防之能力”的作用。

虽然当年的中国依然积贫积弱,但这一军训制度的推广确实为国家民族带来了新的变化。抗战爆发后,大量受过基本军训的学生参军入伍奋起抗战,他们激情澎湃、无问西东,相对于其他人,更容易融入军队,也更容易掌握先进武器和战法战术,因此很快能在各个战场凸显出来,并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2



诚然,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的中国是不一样的:国家富足,军队强大,我们已经多年没有面临战火硝烟,也不必担忧亡国灭种的威胁……那么,学生军训还有意义吗?

每年的开学季军训季,网上总会有这样的讨论。

对刚刚经历完高考中考的许多学生来说,迎接他们的第一课便是艰苦的军训生活,需要整齐划一、严格纪律、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有些人受不了,有些情绪并不奇怪。

这种情绪会借助一些网上热点事件被放大。比如,队列训练时教官严格了一点,有人就会发出“培养奴性”的论调;军姿训练有人感到难受,就认为是“不讲科学”;甚至一次并不长远的拉练,在某些人看来也是“侵犯人权”……

以这样的言论,来否定整个军训,无异于因噎废食。

我们远离战争才短短几十年时间,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实在不应该。环顾世界,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国都保持着军训传统:在美国,大、中学校共设立了500多个后备军官训练团,学生每周要进行2至3小时军事训练;在英国,大学中设有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就连哈里王子也要参加军训;在俄罗斯,大学生军训科目几乎接近军队……

实际上,很多人对军训的不适应,却恰恰说明了军训的必要性。军训之所以是军训,就是因为其是锻造青年血性与坚韧意志的保证。“古之立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要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必须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军训的艰苦和严格仅仅是第一堂课而已。


创新制度机制,提高军训质量效益

——访组织学生军训工作有关负责人


中国国防报记者 鲁文帝 潘娣



资料图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学生军训,多次就加强和改进学生军训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多年来,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不断健全政策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学生军训工作蓬勃开展,取得良好的政治、国防和社会效益。近期,各地学生军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就军训相关话题,采访了组织学生军训工作的有关负责人。


问:开展学生军训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报效国家和服务社会的基本素质。加强学生军事训练(以下简称学生军训),按规定有计划地让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掌握必备的军事知识、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对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就是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着力创新制度机制,着力增强基础保障,着力加强质量监测,全面提高学生军训质量效益,充分发挥学生军训综合育人功能,涵养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实施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问:新形势下,开展学生军训工作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遵循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坚持党管军训,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确保学生军训工作的正确方向,确保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确保学生军训“不变形、不变味、不变色”;坚持军民融合,坚持国家主导,依法健全军队和地方协同推进学生军训的体制机制;坚持集约高效,推进中学和大学军训内容相互衔接、学生军训和后备力量训练及新兵训练有机结合,整合资源,提高学生军训质量效益;坚持依法治训,完善学生军训政策法规,健全问责机制,依法落实学生军训主体责任,确保按纲施训;坚持理论技能并重,把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作为高等学校学生必修课程,纳入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实施,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问:如何通过军训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


答:近几年,各地在学生军训工作中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创新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在军训中充实军事理论、新装备介绍、国家安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热点问题分析等内容,弘扬人民军队的英烈精神、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国防观念。这些做法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意识。


在军训内容上,增加贴近战场的多种形式的军事项目实践,通过强化军事技能训练激发学生血性;在军训形式上,通过军人的言传身教,感染和鼓舞学生学习军人身上的优良作风;在军训文化上,将学生置身于丰富的军营文化中,传承赓续红色基因。


问:做好新时期学生军训工作,应重点把握哪些重要环节?


答:下一步,学生军训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领导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健全学生军训工作机构。军委国防动员部和省军区要切实履行组织指导、统筹协调、督导检查等职能。


二是科学制订规划。实行学生军训中长期规划制度,科学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学生军训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切实搞好学生军训工作的顶层设计。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政府和军队各级都要从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学生军训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宣传作用,加大对学生军训政策、经验和做法的正面宣传报道,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学生军训的良好氛围。


问:您认为我国学生军训工作未来应朝哪些方向发展?


答:《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划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军地协作、高效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学科定位准确、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手段先进的教育教学体系,专职与兼职结合、部队与学校共建的师资队伍体系,以现役部队为骨干、民兵预备役部队为支撑的承训力量体系,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的质量监测体系,基本形成管理运行有序、综合效益显著的学生军训新格局。


猜你喜欢


声明:来源于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张凯

投稿邮箱:js7tvwxwb@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