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群兵哥很神秘!他们手握着国之重器的“准生证”

在导弹试验现场,某型导弹腾空而起。与此同时,在各站位上,多组导弹飞行数据、参数,被海军某试验训练区测控通信科研创新团队的官兵们记录了下来。



在我国唯一的海上靶场,海军某试验训练区测控通信科研创新团队的官兵们常年担负着我国海上重大武器试验数据测量、航区安控及时统通信任务,手握着国之重器的“准生证”。



测控通信是导弹试验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个团队从创始至今,一代代试验人不断传承着为民族利益而搏,为国家安全而战的信念,40多年来,他们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加速推动战斗力形成。同时,他们还编写了百余册各型导弹武器系统理论教材等,架起了与一线部队的桥梁,有力促进新型导弹向实战化转变。


点击观看视频

上世纪90年代末,上级赋予该区某型导弹试验任务,需要团队在3个月内建立一套高精度、远测距的测控系统。



当时,海上高精度测控通信系统在国内尚属技术空白,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世界各军事强国将此视为导弹试验核心技术对外封锁。怎么办?“在事关国家战略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团队人员将使命举过头顶,向科技高地发起冲锋。时任团队带头人李福才带领人员白天走访科研院所,晚上做数据分析,最终用了2个月制定出一套适应新型导弹要求的全新测量控制系统方案。



海上飞行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是世界公认的测控技术难题。团队受领任务后,叫响了“向世界性难题挑战,创造世界奇迹”的口号。他们将各项指标和参数反复验证和校对,并结合试验进程,动手改进装备。

经过顽强攻关,最终成功实现对海上飞行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并申请了多项国家级课题。近年来,他们还大胆挑战,创新引入“弹道偏移法”,保证了导弹飞行航路中重要目标的绝对安全;构建起超高精度测控系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人才是科研创新的源头。该区拥有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专门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有5名博士出站成为相关专业顶梁柱。



近年来,团队先后获得国家专利3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人获国家级人才奖,7人获军队级人才奖。



猜你喜欢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张欣格、郑志成、杨毅斌、奉云鹤、管岳、梅桂、邹永昊、许鑫

编辑:张凯

投稿邮箱:js7tvwxwb@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