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代人的责任坚守:战斗英雄的女儿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像父亲一样冲锋


2月14日,护士张艳随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入驻该院感染十科。时光回溯,1984年4月,某边境战争中,时任主攻连副连长的张大权,带领突击队冲锋时壮烈牺牲,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模”荣誉称号。张大权既是《高山下的花环》主角梁三喜的原型,也是张艳的父亲。这正是,虎父无犬女,两代皆英雄。



老山主峰张大权烈士像



时隔35年的责任传承
她毅然奔赴疫情一线


时隔35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时,当上级抽组任务下达后,作为英雄女儿的张艳,坚定地选择了接过父亲的钢枪,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毅然选择奔赴一线。


英雄血脉 毅然出征

女儿含泪为妈妈送行


张艳的丈夫,在某部服役,也是一名现役军人,工作繁忙,两人本也是长期两地分居。这次离家执行任务,正在读高一的女儿(小名毛毛)独自一人在家,平时外号“小哭包”的女儿,这次一反常态特别坚强,不仅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还特别乖巧地按时上网课。她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妈妈,可是我不能随便给她打电话,妈妈在一线治病救人,经常上夜班,我想让妈妈好好休息,专心工作。”她用大人的口吻鼓励妈妈,告诉妈妈要像外公一样当一名顶天立地的英雄,做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女儿的懂事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前线的妈妈。


母女视频连线

女儿自制蛋糕,“慰问”前线妈妈


抵达武汉的第五天晚上,张艳与远在贵阳的母亲通了电话,当听到女儿在武汉抗疫一线时,电话那头的母亲沉默了几秒,随后平静地说:“艳子,党叫干啥,你就干啥,这是当年我听你父亲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此时的张艳早已泪流满面,她不能让母亲听到她的哭泣,她不能让身边的战友看到她的“脆弱”。此刻,在张艳的心里,妈妈的淡定与坚强就是世上最温暖的力量。



童年时期的张艳(右一)与母亲、哥哥(左一)合影


生日当天没有鲜花和蛋糕

她带着“天使印记”不停忙碌


2月20日是张艳的生日,对于女同志来讲本该充满仪式感和梦幻感,有鲜花、有蛋糕、有祝福……可是,她却好像失忆了一样,照例像往常一样忙碌地穿梭在病区里,一会到病房与病人聊天,一会到护士站分发药品,一会又去给病人护理……没带手机、没有祝福。


一觉醒来 天使印记仍在


回想起走过的21年军旅生涯,军医院求学、下连队巡诊、参加抗震救灾、日常疗养护理……无数画面历历在目。面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没有丝毫迟疑,坚定地选择了出征。她说:“能赶上参加如此重大的抗疫行动,这种被祖国需要和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感,让我的军旅生涯更加完美。”


微笑前行 蓄势待发


同事眼中的“张妈”

患者心中的亲人


在一线工作的日子里,每天张艳总是第一个起床,第一个上班,按照医院每天4个多小时轮班,既要给病人打针吃药、完成各种护理工作,还主动帮助科里清理医疗垃圾,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时汗流浃背,脱下防护服劳动的时候还是一身汗水,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女汉子”+“女汗子”


白衣职责 军人使命

清理医疗垃圾


穿脱防护服是上下班最繁琐,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稍有不慎很容易被感染。张艳特别细心,也特别热心,对于年轻的护士,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大家,看看大小合不合身、整理护目镜、涂抹碘伏、查看密封性、写上祝福语……每个环节她都心细如发。她说:“我们都是一起出征的战友,照顾好病患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自身防护,大家都要高高兴兴来,安安全全回,我们一个都不能少。”姐妹们都调侃地叫她“张妈”。


帮战友穿戴防护服

整装待发 准备冲锋


2月20日,张艳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位危重的感染患者,张艳在给他换液体的时候,发现老人轻微地摆了一下头。凭着多年的经验,她迅速做出了喉管卡痰的判断,迅速组织人员给老人实施吸痰抢救,短短的十几秒钟,张艳与时间赛跑,打赢了一场漂亮的“遭遇战”。


精心护理患者


还有一位轻症患者,儿子长年在外地工作,没有老伴,是一位独居的孤独老人,平时很少说话,入院不久天天嚷着要回家。张艳就每天挤出时间和他聊家常、讲笑话,把对父亲的爱寄托在这位大爷身上,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他。喂饭、换尿不湿,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老大爷的情绪渐渐好转,像孩子一般略带羞涩地与张艳约定:等疫情结束后,邀请张艳到他家做客,他亲自下厨做一大桌好吃的饭菜。


特殊的“父女之情”


这一组组普通的画像,正是那群可爱可敬白衣天使、那些平凡的日夜坚守的缩影。我们的战“疫”行动必将取得全面胜利。待到春暖花开时,又见英雄丛中笑。



猜你喜欢




声明:内容来源于人民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雷大伟 龙春光 尧梦媛
图片来源: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供图

编辑:许怡

投稿邮箱:js7tvwxwb@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