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不惧危险,与病毒“面对面”,只为提供病毒核酸“最具价值的情报”!


有这样一群人,既不出现在临床诊治患者病床前,也不现身在暖心安抚的病房中,担起的却是千斤重任。提供着关于病毒核酸的“最具价值的情报”


深夜12点,泰康同济医院的42岁检验技师杨东,仍在低头忙碌“侦查”患者血样数据。
他是部队首批现役转文职人员,
而今,更是近身病毒,直面交锋的“硬核战士”。
▲  抵达武汉

2020年春节,

疫情全面爆发。

杨东迅速向原单位党委递交请战书,

申请加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

赴前线战斗,再圆兵心。

2月13日晚,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

这是杨东第二次来到这座城市,

他暗下决心:

不赢战“疫”,绝不收兵!


01

    30分钟的防护装备穿戴


战“疫”的枪声,从当天凌晨6点打响。战斗的先决条件,
就是做好自我防护。杨东和同事们将二级防护做了升级加强,内、外两层全套防护衣物。杨东丝毫不敢马虎,和战友相互检查防护装备,整个过程近30分钟。

▲ 相互检查防护装备密封性

02

    60分钟的取样路程


检验是幕后的“参谋”,是医生的“眼睛”。虽然不用直接面对患者,
但杨东和同事们全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与病毒打交道。尤其取检验标本,可谓“过五关斩六将”

▲ 往返病区收取检验标本

从科室工作区出来后,要到13个病区和1个重症监护室去。整个过程还需与护士密切配合:采集患者标本、核对是否合格,登记数据,做好标本预处理……
扎实的装备将他全身上下
包裹得严严实实,杨东每步行几百米,就要歇下脚,每到一个病区,就要缓口气。
“来回走动多,但动作不能大,否则呼吸不畅,护目镜也容易起雾。”杨东说,仅这一段路程上,就耗时近60分钟。

03

    5个小时的“红区”工作


工作负荷稍大,护目镜中心位置就起雾,杨东就用余光从侧面瞟,要是碰到操作仪器,就利用镜片侧边的反光看。

▲准备进入红区

“雾里看花”时间一长,眼睛容易酸胀。“不能揉眼,就眨巴几下。尤其刚开始防护服物资紧缺,护目镜也不轻易替换。”

▲  工作负荷稍大 护目镜就起雾

实验室“红区”,
是近800例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体液、咽拭子等危险样本集中区域。高速离心的样本、
各类呼吸道样本的处理等等,都可能造成气溶胶的产生,再加上接触大量患者标本,置身“红区”,就是直面高感染风险,但杨东毫不畏惧。
▲ 收回检验样本预处理

多年与检验设备、
检测样本打交道的杨东,早已是身经百战的锤炼。每天近5个小时,他都要在“红区”,与这批特殊“敌人”展开较量。
▲  操作检验设备

04

     7个小时的不吃不喝


顽强战斗的背后,是坚韧不拔的付出。清晨起床后,杨东就开始禁水,刚来泰康同济医院的时候,战斗还比较吃紧,近7个小时不去厕所小便。
“不仅没有上厕所,而且里面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杨东说,晚上回到宿舍,
像头水牛,拼命喝水。

▲ 脱掉防护服的杨东满脸疲惫
有人说,像杨东这样近身病毒直面交锋的“硬核战士”,他们是疫情防控战线上的“排雷兵”、“侦察尖兵”以最快速度“揪”出病毒,减少感染风险。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但面对疫情,直面危险,他们都不曾多言,
只知冲锋在前。


抗击新冠病毒肺炎已一月有余,疫情尚未结束,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还将继续与病毒“搏斗”。
又到一天的深夜,
杨东和他的战友们仍在加班加点高速运转,默默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全力以赴。


猜你喜欢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韦红平 龙超 旷岳军 

摄影:王华

编辑:赵雨莹

投稿邮箱:js7tvwxwb@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