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谢您,陈薇院士!











在万众期待中,新冠疫苗终于研制成功!昨天,从武汉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自抵达武汉以来,就集中力量展开在疫苗研制方面的应急科研攻关。3月16号,他们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新冠疫苗之所以能够快速问世,并进入临床阶段,不仅依托我们成熟的平台技术,更离不开科研团队夜以继日的付出。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重组新冠疫苗科研团队带头人——陈薇。


怀揣军事医学理想,毅然参军报国


熟悉陈薇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特点:快。走路快、说话语速快、工作节奏快,这是陈薇20多年科研生涯养成的习惯。



工作中雷厉风行的陈薇,在学生时代却是一个喜欢文学和舞蹈的时尚女孩。1988年,陈薇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毕业后,怀揣着对军事医学的理想,陈薇毅然决定穿上军装,开始自己的科研生涯。



战非典:穿上军装,意味着这一切我都该做


2003年非典在中国爆发,陈薇所在研究所率先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确定了非典的元凶。为验证治疗丙型肝炎的干扰素是否对预防非典有效,她第一个钻进了负压实验室。



按照常规,人在负压实验室里一次最多工作五个小时,但为了与疫情抢时间、争速度,陈薇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八九个小时。



“我们进去前都尽量不喝水不吃饭,

甚至用成人尿不湿,

就是为了在里面待的时间长一些,

出来的次数少一些。”



在随后的实验中,考虑到每天都要与高浓度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和团队被单独隔离了起来,这张照片就是当时拍下的。



此时,年幼的儿子已经有小半年没有见到妈妈了,看到妈妈出现在电视里,他立马扑上去亲吻。而陈薇跑遍了全国83个非典定点医院,在高危人群中指导用药、收集数据。


当时,记者问她:你每天跟非典病毒面对面,怕不怕?她回答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我该做的。



最终,陈薇团队研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为保护1.4万名医护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击埃博拉,御病毒于国门之外


2004年,陈薇的目光又投向了埃博拉病毒。但她没有想到,与埃博拉的斗争持续了十年之久。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并首次离开非洲传播到欧洲和美洲,因为病毒发生了变异,陈薇决定亲自跑一趟。



不久,第一支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发成功。陈薇团队拿到了境外临床试验的准入证,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突破。



2015年5月,陈薇团队走进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二期临床试验。面对未知危险,陈薇主动走进志愿者中,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最终她带领团队取得了临床试验的成功,为疫区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当时有48个孩子的家人生命

全部都被埃博拉夺去了,

这也促使我们去做,

让我们的科研不仅用在中国人身上,

还让国际社会受益。”



26年与毒共舞,陈薇始终紧盯一切可能影响国家生物安全的隐患,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是她作为科研工作者的追求,更是她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最后,让我们诚挚地向陈薇院士和她的团队表示祝贺,并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您!

猜你喜欢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国防军事早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张泸 王战胜 阚少龙 甄鸿海

编辑:李帅

投稿邮箱:js7tvwxwb@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