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出重围!红军如何踏上万里远征的漫漫征途?

中国军视网 中国军视网 2021-12-25


他们冲破黑暗,突出重围,

高擎火炬踏上漫漫征途。
于都河口,
他们柔肠百转,
十送红军唱尽不舍与眷恋。
湘江鏖战,
他们视死如归,
生死绝境中尽显英雄本色。


9月26日本周日下午17:54,《讲武堂》将播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特别节目《万水千山只等闲》第一集《突出重围》,敬请收看!

本期嘉宾

军史专家 卢 勇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陈 力国防大学军史教员 刘 帅
85年前,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远征取得了光辉的胜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万里长征。在这条漫漫征途上,共产党人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寻找胜利的曙光。《万水千山只等闲》系列节目将回望那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重温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01

堡垒对堡垒,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长征并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迫进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左”倾教条主义导致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3年9月,国民党出动50万兵力,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这一次蒋介石高薪聘请了德军名将来担任军事顾问,制定了堡垒战和消耗战相结合的战略。红军一改原先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以堡垒对堡垒的对攻战,在敌人飞机和大炮轰炸之下,红军修筑的堡垒根本起不到作用,人员伤亡惨重。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红军不得不撤离中央苏区。红军在过往的战斗中曾缴获大量的金银财宝,毛泽民同志将这些金银藏至山洞中封存。红军转移前夕,这些财宝从山洞中被搬了出来,一部分由中央直接掌握,一部分分给了各军团,它们在长征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配合主力红军的转移,一部分红军将士留在了根据地,并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异常艰苦、九死一生,然而这些红军将士仍然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斗争,建立起中国革命在南方的战略支点。


02

于都河畔,十送红军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第一、第二野战纵队,分别由瑞金田心圩、梅坑地区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所有参加战略转移的人员共约8.6万余人,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由此拉开帷幕。


在苏区,军民关系像鱼水之情,部队出发前,百姓纷纷前来送行。为了让红军战士一路上不打赤足,苏区百姓日夜加班加点赶制出了数十万双草鞋。部队准备搭浮桥渡过于都河,百姓主动捐献木料,全心全意支持红军。


除了物资上的支援,苏区百姓还将自己的子弟送入部队。农妇钟招子有十个儿子,八个都参加了红军。红军离开后,钟招子天天都在盼望儿子的归来,直到1949年于都解放,依然没有儿子的消息,但她每天晚上仍然要点亮马灯,好让归来的儿子看到灯光。



03

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战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一仗,经过这一仗,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余人锐减至三万余人。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损失,就在于“左”倾教条主义者把一次突破重围的战略转移变成一次大搬家式的行动,完全违背军事规律、军事常识。


湘江战役中,国民党军各路部队倾巢出动,从四面八方扑向红军。为了确保中央纵队突围出去,红军采取甬道式的队形,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保护渡口的安全,在光华铺战场、脚山铺战场、新圩战场进行着激战。


湘江战役后,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足见战争之惨烈。然而经历战斗最惨烈的是担任殿后任务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战斗中不幸被俘,在押解路上,陈树湘从腹部的伤口中将肠子掏出来,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肠子绞断,英勇就义,时年仅仅29岁。


红34师5000多名将士绝大部分血染疆场,最后活到新中国成立时仅有6人。红18团被困在湘江东岸,终因寡不敌众,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湘江血战五昼夜,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战役。湘江战役后,红军突出重围,走向新的征程。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CCTV-7《讲武堂》本周日播出系列节目
《万水千山只等闲》第一集
《突出重围》


首播时间:周日17:54
重播时间:
下周一、周四、周六7:58


▍下期预告



10月3日,《讲武堂》将播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特别节目《万水千山只等闲》第二集《战史奇观》,解读“四渡赤水”等“用兵如神”的经典战例,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讲武堂》,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刘韶茗

投稿邮箱:js7tvwxwb@163.com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