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代仪仗兵齐聚,来感受中国第一“门面担当”的风采!
73年前的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73年的伟大征程,
五星红旗始终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
它已经成为每一位华夏儿女心中
永恒的信仰。
如果说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是中国人特有的向往和情怀,
那英姿飒爽的仪仗兵
就是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最好的代言。
★
#01
仪仗队象征着国家或军队最高礼仪
仪仗队是军队中执行礼仪任务的分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共同组成,或由某一军种人员单独组成,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象征着国家或军队的最高礼仪。
中国三军仪仗队是中国军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数重大场合中,中国的仪仗兵都用他们那坚定而整齐的步伐、豪迈和挺拔的身姿,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向世界展示了泱泱大国的豪迈。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从地方正式招收仪仗兵。讲到自己如何成为一名仪仗兵,三位老兵的故事都可以用“阴差阳错”来形容。
三位老兵入伍前,是地地道道的渔民、农民。王立行入伍前家里是世代渔民,本想加入海军的他,被陆军挑中后又因出色的外形被挑中加入了仪仗队。而老兵张士竹的入伍初心,只是因为这样就有机会到北京看一看天安门广场。老兵刘崇实则是在家里环境的影响下从军入伍。
#02
仪仗兵、礼炮兵的训练有何不同?
“仪仗队的训练,要求队员们要能吃苦,更要有常人忍受不了的意志”,三位老兵们在现场分享了仪仗兵的训练日常。
仪仗队里有这么一句顺口溜“踢腿带风、落地砸坑”来说明队员们的训练状态。夏天练三伏,冬天练三九,不论天气如何变化,训练强度都不会改变。
礼炮兵和仪仗兵训练的方法也所不同。礼炮兵主要是训练礼袍的装填,一门礼炮需要三个炮手,一炮手是担负着运输炮弹;二炮手是担负着把炮弹装到炮口里;三炮手负责关门。在当时,礼炮兵有一个一致的训练目标——每门炮后三个人动作结合一致,全连每个炮的声音一致。
在现场,还有多位仪仗老兵分享了自己难忘的训练故事。
仪仗兵张书强,在北京的深冬进行提枪训练,由于天气过冷枪都上冻了,他手指头的皮粘在了枪管上,到现在这个地方还留有疤痕。
仪仗兵王俊光,先后参加并担负了建国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国庆阅兵的女兵方队教练和总教练。
仪仗兵龙林柏,回忆不论春夏秋冬什么季节的训练,训练服每天都是湿透的甚至能拧出水。
#03
年纪越来越大
可刻在骨子里的体态记忆仍在
在节目现场,主持人观察到了几位老兵身上的一个小细节,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他们没有一位驼背弯腰。
老兵们介绍,仪仗兵是频繁参加大型司礼任务的兵,是阅兵分列式走在最前面的兵,是神圣的军旗手,也是负责升国旗的人。
所以在平时的训练或者出勤任务中,他们都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五星红旗。
仪仗兵合唱《打靶归来》
#04
多次出国执行任务
每一步都代表大国形象
身高1米92的曲江涛,是2012年入伍的仪仗兵。2015年,中国三军仪仗队首次参加俄罗斯红场受阅,队员中就有曲江涛。中国仪仗队员平均身高1.88米,身着第六代礼仪制服,仪容整洁,英姿飒爽。当年,中国军队坚定而有力的步伐行进通过红场,给全世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16年,中国仪仗队赴韩国执行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交接任务,以最高礼遇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曲江涛在现场也分享了执行交接任务前的训练细节。
早在执行任务一个月前,仪仗兵们就开始集中训练——礼步每分钟24到30步,更显庄重;把模拟箱重量提高到50斤,训练托举时长每次延长到20分钟,只为能稳稳托起棺椁。“当我真正把棺椁从韩国军人手中接过来的时候,外界的任何声音我都听不到了,我只听见口令员下的口令。当时脑子想,我一定要抱好,我要走好,因为我迎接的是我的先辈,我一定要抱好、走好。”
★
他们,追随着五角星的光,
在每一个日出东方的时刻扬起国旗;
用每一个动作细节,
展现着大国仪仗的风采;
目光所致皆为华夏,
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在家乡,他们是铁骨铮铮的好儿郎,
在部队,他们是不负使命的仪仗兵。
以寸心守华夏,
将岁月赠山河,
他们用铿锵坚定的步伐,
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排面”!
今晚20:46,
《老兵你好》节目特推出国庆特别节目,
为您深情讲述《大国风采仪仗兵》,
敬请关注!
重播:10月2日 7:58 16:47
10月7日 7:58
往期回顾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老兵你好》,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雨莹
投稿邮箱:js7tvwx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