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述 | 老记者揭秘:13年前神五返航后 杨利伟究竟经历了什么

2016-04-06 中国军视网
见 证 历 史 时 刻作者:梁鑫
  2003年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是一个载入历史的时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经过21小时的太空遨游,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顺利返回地面。这标志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中央电视台派出报道小组赶赴飞船主着陆场——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牧场,成功报道了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回家”的全过程。

  独 家 镜 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着陆点。

  飞船回收,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的关键。因此,主着陆场的确定了在确保任务完成的前提下组织好新闻宣传的工作模式。空中搜救分队的5架直升机上,搜救人员、医监医保人员、科研保障人员已塞得满满的,只允许一名电视记者上机。被安排随地面搜救分队拍摄的我听说直升机没有位置时,真的很遗憾,这意味着我不可能最先赶到飞船返回舱着陆点。对一个记者来说,能够及时记录历史的瞬间,那才是职业的莫大满足。夜晚11:40地面搜索分队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车队到达距离理论落点5公里的地域待命,车头朝北一字派开,分成三排。第一排是搜救人员的特种车辆;第二排是我们各种服务人员和一些科研人员;第三排是当地政府组织的维护秩序的公安人员和政府官员。当时气温零下4°C,大部分人员都在车里昏昏欲睡。忽然有人在喊,在轨舱和飞船分离啦,所有的人都蹿出车门,仰头张望。随行的科研人员解释说,6点10分左右才能看到飞船进入大气层,现在还早。正当有的人又回到车里暖和的时候,不知是谁大声呼喊:快看,飞船进入大气层了!顺着西边看去,一个小亮点拖着长长的尾巴,由西向东快速运动,像一颗流星在夜空划过。我立刻扑向车里拿出摄像机,对准天空。啊,巡天使者回来了!
  此时,东方一抹朝霞染红天边,几声巨响相继传来,寻像器里突然出现了一个黑点,我慢慢把镜头推上去,啊,那是飞船返回舱!按捺不住心中的狂跳,这个时刻,等待了多久。自有载人航天以来,返回舱降落的镜头还从来未被拍到过。我屏住呼吸,稳住、再稳住,人们欢呼雀跃,耳边人们在喊,祖国万岁!镜头里,降落伞拖带着返回舱宛若天仙飘向祖国的大地。随车队到达飞船返回舱落点时,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还没有出舱。我拉着冀惠彦的胳膊欣喜若狂:“我拍到飞船伞降了!你要给我二等功。”冀惠彦也打趣道:“二等功太低,我给你六等功。”

  独 自 享 受
笔者作为摄像记者,在采访现场拍摄。

  随第三架直升机赶到飞船返回舱着落点的冀惠彦,是第一个见到航天员杨利伟的媒体记者。舱门刚刚打开,杨利伟慢慢旋转着身子,调整到便于出舱的位置。这时,冀惠彦完全有机会最先采访中国航天英雄,但杨利伟还没有做医疗护理,为让杨利伟有足够的恢复时间,冀惠彦强迫自己没有张嘴问话。地面搜救分队随后到达,人们涌向飞船返回舱。主着陆场夏总指挥指挥搜救队员们扩开一小块地方,摆上一把椅子,准备让杨利伟出舱后进行适应性休息。舱内,杨利伟已经急不可耐,他向外边的医监医护人员示意,可以出舱了。人们又一次向前拥去,他们太想第一时间目睹到航天第一人的风采。杨利伟的腿先从舱口探出,当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时,人群中发出欢呼声:杨利伟,好样的!我们接你来了!杨利伟坐在椅子上进行“地球重力再适应”。人群越围越多,夏总指挥果断命令搜救队员将杨利伟抬上医监医保车,人们簇拥着杨利伟向医监医保车走去。冀惠彦边退边拍摄,没退几步就没有了路,人们潮水般地涌来,被挤得东倒西歪的冀惠彦终于倒在地上。杨利伟在人们的手中传递着,兴高采烈的人们从冀惠彦身上踩过去。爬起来又去追着拍摄的冀惠彦顾不上拍打满身的土心里却美滋滋的,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当了一回铺路石,值!

  独 家 专 访
  有过许多重大事件报道经验的评论部记者康锐,一到待命地就讲:拍别的没用,只有独家采访才是功夫,才有意义。大家都期待着他的独家专访。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杨利伟身上的时候,康锐找到了运送杨伟利的直升机。他刚刚登上直升机舷梯,便被机组人员请了下来。运送航天员的直升机谁也不许上。这边碰壁后,康锐又绕到另一架为护送航天员的各级领导准备的直升机。领导们被康锐的真诚所打动,临时决定让康锐随航天员回北京。这样,康锐在回北京的专机上,独家采访了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独 家 直 播
  当航天员乘直升机离开着陆点后,新闻频道编辑部要求报道组十分中内组织一场直播,介绍飞船情况和现场情况。由于前期报道计划时,直播已经被有关部门取消,因此没有准备按直播形式报道。这突如其来的直播让报道组所有人员紧张地开始工作。工程师贾培宏和小杨,立即拉线、调试信号。冀惠彦和我忙着找采访对象,商量采访内容。画面刚刚接通,就听后方主持人白岩松说:下面我们看看前方记者冀惠彦的报道。没想到十分钟那么快!冀惠彦利用自己的经验,看到什么就讲什么,还不时地对被采访者提问。我扛着摄像机在后面,他们指向哪里就拍向哪里。冀惠彦后来讲,到直播的最后一段,他正在想怎样结尾时,几个科研人员探过头来看摄像机。于是,冀惠彦灵机一动,马上对着镜头讲:“在这次‘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回收中,有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默默无闻地工作,让我们观众认识一下他们。”所有的现场科研技术和搜救人员冲着镜头欢呼起来!就这样,一场十几分钟的直播完成了。后来,因为这场直播现场感强、信息量大,受到好评。
来源:中国军视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