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退役军人是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强国是年轻一代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脸色红润,声若洪钟,身材高大,步履铿锵。阳光下,年逾古稀的罗援将军健步走来。一双大手,温暖有力;一个微笑,神采飞扬。
每个公民都要有忧患意识
记者:您曾任过驻丹麦副武官,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过访问学者。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国防教育,将其视为事关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的大事,以此激发爱国内生动力。他们哪些做法让您印象深刻?
罗 援
国外的国防教育制度性较强,就像依法服兵役,多大岁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有明确规定。很多国家还设有专门的国防教育学校,公民定期前来就读,履行学习义务。有一次,我带领一个学术代表团访问以色列,一下飞机,接待方不是送我们去宾馆,而是直接把我们拉到戈兰高地,感受以色列的安全环境。以色列国小人少、战事频繁,周边安全环境复杂。每逢独立日、阵亡将士纪念日、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等,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利用“哭墙”“纳粹大屠杀纪念馆”等设施,教育民众不忘犹太人苦求生存空间的血泪历史。俄罗斯国防教育,通过强化战争记忆,加深对军队历史和荣誉的了解,增强保家卫国观念。他们在城市道路和公园设置反映历史著名战役或英雄人物的雕像,邀请老兵讲述战争年代抗击外敌、浴血奋战的故事,激发国民自豪感、强化民族自信心。美国的国防教育渗透在爱国教育里,每逢节日,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居民家中飘扬的国旗,城市到处都有军人公墓。在老兵节期间,老兵们上街游行,接受具有仪式感的褒奖和慰问。丹麦作为一个小国,兵员不是特别充足,更加注重培养忧患意识、提高战争危机警示,增强全民国防技能。
记者:您曾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对国家安全有更加深刻的领悟。请分析一下我国国防教育的现状。
罗 援
我国现在有国防教育法,从法律上给予准确定位;有专门的队伍,省市、大的企事业单位都有国防教育办公室;有光荣传统,开国领袖毛泽东提出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深入人心,全民都在办国防。可见,我们的国防教育,有好的传统、好的作风、好的制度。
当然,我们的国防教育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机制上需要明确。有些地方把国防教育办公室设在政府机关,有些设在党委宣传部,缺乏规范,不利于管理。二是要有硬指标。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忽略了国防教育,缺乏紧迫感连续性。三是力量欠缺。国防教育办公室人员很少,专业人员更少,部队忙于战备训练,没有人员和精力搞国防教育。四是内容缺乏规范。单纯讲武器装备和部队光荣传统,远远不够。
国防教育的内涵很深、领域很宽,需要很好地挖掘。顶层设计部门要做好引领,比如各地的市民大讲堂、大中小学的教室和课本,都应该嵌入国防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重要的是精神复兴
记者:您一直将国防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做,甚至在一档收视率极高的娱乐节目中出镜,赢得超高的收视率。在全社会树立关心国防、崇军尚武的良好风尚,对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有什么样的意义?
罗 援
国防教育不能生硬,一定要大众化、喜闻乐见。湖南卫视受年轻人青睐。参加他们的节目,我讲的题材很严肃,跟他们以往的节目大不一样。但是没想到的是,年轻人很喜欢,效果很好。
主持人请我讲军队的过去和未来,孩子们听了特别高兴,追着我问这问那。还有一个叫《成人礼》的节目,请了很多明星,最后由我压轴。我讲了我祖孙三代18岁的故事。
我父亲18岁的时候,已经深入到敌人的龙潭虎穴,开始他的情报生涯,他的理想信念是救国;我18岁的时候,参军到了最艰苦的云南边防,我的理想信念是卫国;我女儿18岁的时候,在日记本上写了周总理的一句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说,年轻人,现在你们也18岁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你们的选择是什么呢?强国,这是你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全场就像追明星一样,录制结束后,跟我照相、合影。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娱乐性再强的节目也应有国防教育的一席之地,无非是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
我到北京市八一中学讲思政课,校长给我“打预防针”说,孩子们特别逆反,如果按部就班地讲,10分钟之内就开始交头接耳,15—20分钟开始打开水、上厕所。出现这种情况,您千万不要拂袖而去。那天我讲弘扬周恩来精神,我跟总理有过接触,讲的全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周恩来的故事太多太精彩,孩子们听得跟泪人似的,没有一个人走动。第二天,校长交给我一大堆东西——孩子们写的日记。他们说因为一堂课,知道了一个人应该怎么活,应该像周总理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党和人民服务。我问校长,他们以前没上过思政课吗?校长回答我:“老师照本宣科,和百度里的材料差不多,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可见,要改变思政课的刻板印象,首先要创新思政课的授课方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精神复兴,国防教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灌输和培养,在启发、感悟后形成。而青年时期是人生中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青年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重大战略问题。
有人说,中华民族崛起,两次都因被拖进战争而终止,现在的崛起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不然会使我们的第三次崛起夭折。我想说的是,战略机遇期是需要维护争取的。一味祈求,只能适得其反。能战才能止战,敢战方能言和。畏战状态发展起来,只能成为一个富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富国是虚胖,长了一身肥肉,但没有力量;强国是力量型的,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敢于亮剑,善于亮剑。
这些年参加国防教育实践,孩子们有爱国激情、崇尚英雄,非常喜欢军事,非常热爱我们国防。怎么把他们的爱国潜质激发出来、调动出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简单的说教不行,枯燥的灌输也不行,必须与时俱进。或者生动鲜活;或者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或者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总之,要更多采用现代传媒手段,吸引人、感召人,引人入胜。新时代,国防教育应该有新内容、新形式、新手段。
从娃娃抓起
培养年轻一代的血性
记者: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提出,要实施退役军人教育培养计划。最近,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的意见》。请问,退役军人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培养年轻一代的血性,您觉得可行吗?有哪些优势?
罗 援
如果中国的孩子不从小进行国防教育,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退役军人本来就是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经过了部队大熔炉的锻炼,有很好的政治、身体素质,如果再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统一规划,一定能担负起这份使命责任。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尤其是基层服务中心(站)是广大退役军人家门口的服务保障管理机构,掌握退役军人的情况,对他们的特长非常清楚,与宣传、教育、武装部门联合起来,把这些优秀人才组织好,经过科学的教育培训,教学相长,一定会让国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案将军
罗 援
在研究外军时,我发现美国退役军人事务部是仅小于国防部的第二大部。我们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退役军人数千万,也应该有这样一个部门,解决退役军人工作出现的职能交叉、政策不平衡、不统一等问题,解决政策滞后、制度空白等缺陷,攻克一些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问题,开创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新局面。于是我与叶向真联名,提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后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各方的努力下,2018年4月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挂牌成立。
军人比一般公民有更多的责任。一旦国家有难,军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国家的利益、保卫人民的安全。义务与权利应该是相匹配的,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就理应享受什么样的权利。关爱和尊崇人民子弟兵,这是社会的良心。只有中国军人有尊严地站立着,中华民族才能有尊严地崛起。我期待把军人的义务和权利统一起来,维护好军人地位、保障好军人权益,解决他们的“后路”“后代”“后院”问题,解决一些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于是,我向政协递交了提案,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都非常关注和支持。2021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长期研究世界军事,发现很多国家非常尊崇参战老兵。我认识很多老将军,战功赫赫,对党忠诚,他们去世时,身上都是带着敌人的子弹走的,战创是他们对党忠诚的光荣花。开国十大元帅7个受过重伤,刘伯承身上有10块弹片,徐海东大将身上有20块弹片。粟裕大将头疼无法医治,就枕在冰冷的玻璃上镇痛,将军去世后,从他骨灰里发现了4块弹片,其中3块成为军事科学院院史馆的镇馆之宝。原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徐其孝,记者问他到底受过多少伤,他把衣服一撩,仅肚皮上就有10多个伤疤。但徐将军说:“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我全部是前面受伤。如果后面受伤,那很可能是逃兵。”我听了这些,特别感动。于是写了提案:在国庆阅兵方队中增加老兵方队和荣誉方队(战旗方队)。这件事后来变为现实,我感到很欣慰。尤其是国庆70周年阅兵那天,看到游行的老兵方队彩车上,320名抗战老战士、英烈子女、支前模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自豪地通过天安门。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功臣。虽然皱纹满面、白发苍苍,但豪情依然洋溢在每一位老人脸上。老人眼里有泪,观礼台上的人们眼中有泪,我更是热泪盈眶。这就是无声的国防教育,无声的爱国教育,无声的关爱老兵尊崇老兵教育。
100面战旗方队由全军荣誉功勋部队代表组成,象征着人民军队基因血脉永不磨灭、永远传承。从战旗授称年代来看,包含了我军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等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战斗集体。100面荣誉战旗在八一军旗的引领下集中受阅,昭示着我军改革强军的铿锵足迹。这是我们胜利的旗帜,光荣的旗帜,传统的旗帜,不可战胜的旗帜。
我还有一个提案,就是设立烈士纪念日。我当时的提案题目叫《中华民族英烈纪念日》,现在国家将每年9月30日正式批准为烈士纪念日。我们有了纪念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先烈们的方式和时间。
志愿军老兵李际均中将反复叮嘱我,应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呼吁韩国归葬志愿军英烈遗骸”的提案。许多志愿军老兵也来找我,他们要自费去韩国寻找魂牵梦绕的战友。中韩两国政府共同努力,圆了志愿军烈士们的回家梦。从2014年至今,已有8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魂归故里,共计825人。(吕高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