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长文】16个必看政治常识

2018-04-03 蔡金龙

友情提示:本文干货满满,先转发保存好以防丢失哦~


-第1课-

政治常识1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是一种或几种实物(水、火、土、气等),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原子,具有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在自然观唯物、在历史观唯心,具有不彻底性,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万物皆在吾心中。(王阳明)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物是感觉的复合。(马赫)


②客观唯心主义

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

理在事先。(朱熹)

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朱熹)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黑格尔)

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黑格尔)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不可知论


考点二:物质观

1

物质的定义

恩格斯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

世界物质统一性

世界多样性的统一于物质。


列宁:“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外,什么都没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考点三:运动观

1

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承担者


2

运动和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和特殊状态。


3

运动和时空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考点四:意识观

1

意识的起源

意识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意识的本质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表现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

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五:实践观

1

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

实践的基本要素

①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②客体: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

③中介:实践和认识所使用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3

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高于认识的根本区别

②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即劳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社会政治实践:即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③科学文化实践: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


5

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6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特征:规律是客观的。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随堂测试

点击文末右下角“写留言”,写出你的答案哦~


1.【单选】“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单选】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这个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凡可象,皆气也”


3.【单选】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4.【单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5.【单选】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提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下列诗句中蕴涵哲理不同的是( )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5道题

正确答案在4月3日的推送及直播课中公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