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水宝藏》 | 天水北山出土了一件国宝,竟是匹“会跳舞”的陶马?

天水广播电视台 爱天水 2019-04-19

对话岁月,万语千言

历史这本书,我们一起慢慢翻

一眼千年,光阴似箭

守护的故事里,已过沧海桑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672v1rbq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天水市博物馆有一件陶俑作品,它是中国唐代的文物,叫陶舞马。这件国宝虽然身高只有四十多公分,但却以生动传神的造型和异乎寻常的亲和力深受世人瞩目。那么,这匹会跳舞的陶马究竟如何称得上国宝,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陶舞马的前世-出土-今生


1976年夏季的一天,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正在开展农田基建,几个村民像往常一样在北山平整农田。地里不时有一些陶片被挖出,这在北山一带是经常遇到的事,起初,这几位村民并没有太在意。

在挖去了表层的泥土之后,土层中忽然间出现了红、黄、青等颜色的土壤,在铲除了坚硬的地表皮和深厚的五花土后,一种柔软而粘性的土壤出现了。突然,有人发现土里出现了一个白色的东西,这几位农民俯身查看后,用手慢慢的把它挖了出来,一件不同寻常的陶马顿时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显然,这不是一匹普通的陶马,村民一时拿不定主意,悄悄地将陶马拿回到了自己家里。北山挖出陶马的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幸运的是,当时天水市文化馆的文物专家从村民手中顺利收集到了这件文物。这尊被挖出的陶俑就是本期节目的主人公:唐代陶舞马。


陶舞马


唐代陶舞马,高42厘米,长41厘米,这匹陶马形体矫健,肌肉匀称,昂首鼓尾,左前蹄抬起,三足踏立于平板之上。微微扬起的鬃毛如波浪般披在颈部左侧,脖颈弯曲,张嘴嘶鸣,动感十足。

  

这匹陶马的表情十分夸张,用力弯曲的脖颈和鸣叫的嘴巴作舞蹈之状,陶马神情激昂的一瞬间。让欣赏者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仿佛感受到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精彩场面。

天水市博物馆的副研究员王焕新长期从事文物的鉴定与管理工作,他与这尊唐舞马打了近三十年的交道。今天,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安放在天水市博物馆现代化的库房中,得到了最为科学的管理。唐代陶舞马在甘肃省仅此一件,即便是王焕新本人,平常也难得一见。然而,这匹会跳舞的陶马被专家认可却等待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陶舞马红陶土质,手塑成型,在天水市博物馆众多的馆藏文物中,可谓独树一帜,尤其是它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让人们浮想联翩。


史料记载,舞马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唐时期,舞马是皇家在举行盛大活动时专门用来庆祝的御用马匹,这些马匹经过特殊训练后,就会随着跌宕起伏的乐曲翩翩起舞,跳跃旋转。

陶舞马俑像为什么会在天水北山出土

现收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唐代舞马衔杯皮囊式银壶,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昭陵出土的白陶舞马,都生动的再现了早已失传的唐代宫廷舞马祝寿场面。而天水出土的这匹唐舞马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大唐盛世舞马欢歌的动人场景。史料表明,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位舞马活动的发烧友,他不仅亲自训练舞马,而且还为舞马活动填词谱曲。

天水市博物馆讲解员 彭玉婷:玄宗一生爱马成癖,他最多时养了几百匹舞马供他自己赏玩,每匹都冠以某虫某蛟的名号,每逢千秋节,他的生日之际,舞马都会一呼奔腾,一呼跳跃,为他衔杯下跪,最后一饮而尽。

陶舞马俑像为什么会在天水北山出土

舞马作为上层贵族的娱乐活动,大多出现于宫廷活动之中,民间百姓无缘相见,与舞马有关的文物也都出现在高级贵族的墓葬中。而唐朝时期的天水,有这样高级别的贵族吗?


天水市博物馆副研究员 文物保管部主任 王焕新:天水一带出现过好多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大家族,比如说姜姓的家族,在清水出现的这一支。还有宇文家族,李氏家族,他们都是在唐朝的早中期历史上,在这一时期,咱们天水作为陇右的这个关陇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这一时期整个国家的层面发挥了重要影响。

专家通过研究进一步做出推断

唐朝时期的天水很可能就是

皇家驯养舞马的基地

这匹陶舞马肯定与唐代的皇室有关

而陶舞马的主人

应该就是唐代早中期称雄陇右的

秦州宇文家族或具有皇家血统的李氏家族



制片人:郭 锋

编导   撰稿:王鹏

摄像: 豆兴军 崔陇海

主持人:周文彬





天水人都在看

▶️@所有天水人,这个,你必须要知道!


▶️城事 | 天水首条3D斑马线亮相!效果逼真司机立马减速......


▶️高考季 | 老师篇:毕业前,再认真听老师说一次......


编审:刘丹

责任编辑:胡亚斌丨编辑:丁丽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