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音|中国一定行,中国人一定能!(中)
主播:孙晓航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历史坐标系中,这一年注定将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这是一道历史的分水岭。1949—1978—2020—2021—2035—2050,历史前进的脉络总是给人以深刻启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富起来”;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则标志着我们正处于全力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新时代。跨越重重峰峦,开拓全新境界,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族复兴事业将揭开新篇章。
这是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新征程,重新定义了发展,也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由量到质、由大到强的一次大跨越。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新奇迹。14亿中国人携手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如果说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启现代化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之后美国逐渐领跑现代化时人口是上亿级的,那么中国的现代化是“10亿级”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惊人一跃”,将超过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人口的总和,必将深刻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中国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扎根中国实际,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人类带来了新希望。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震古烁今、影响深远的大事。
现代化的梦想,曾经如此遥远,现在又如此真切。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里的预言,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畅想,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的深情呼唤,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逐渐化为现实。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曾经的历史叩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在新时代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中,得到了无比坚定的回答:
中国一定行,中国人一定能!
一家外国媒体感言:在中国,党的计划也是人民的计划,因为这些计划致力改善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生活。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万多字的内容,既有大国发展的雄心壮志,更有每一个人的期盼与幸福。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背后凝结着多少代人的追求与奋斗。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为民生改善打牢基础;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富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更有力地托举起学子们的梦想之翼;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有更多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十四五”规划建议字里行间传递着发展的温度,“人民”二字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更是一种温暖而朴素的价值追求: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新征程,是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新征程。在中国号巨轮航行的海图中,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坐标,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让个体奋斗与时代宏图相互激荡,就一定能建设一个更强盛的国家,成就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人间值得,每一个打拼的你更值得。
精彩回顾
河南科技大学 青年传媒联盟
编辑:运营中心 刘明珠
校对:运营中心 韩舒雅
素材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音频来源:青年传媒联盟广播站
审核:杨新兵
微博关注@河南科技大学团委
欢迎来稿:hkdqncmlm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