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 | 惊天动地 :创新发展实现强国大业(百年风华专题示范团课四)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为更好帮助广大团员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同时进一步丰富假期学习内容供给,确保暑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断线,根据河南共青团重点工作项目——团队课引导示范工程工作安排,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分四个专题录制“百年风华专题示范团课”,今日推出第四期。
本期示范团课聚焦“惊天动地:创新发展实现强国大业”这一主题,讲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强国大业,创新发展、创造辉煌的伟大历程,快来一起学习吧!
惊天动地(2012--2021):创新发展实现强国大业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文娟。
今天我跟同学们分享的主题就是惊天动地(2012-2021):创新发展实现强国大业。2015年10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它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取得惊天动地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与我国坚持创新发展息息相关。创新发展就是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包括多方面创新。本专题主要聚焦在理论创新发展、制度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发展这三个方面探讨问题。
一、理论创新发展是实现强国大业的旗帜灵魂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我们党选择了并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或许有同学会问,诞生于一个半多世纪之前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更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历史事实表明,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无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是党中央紧密契合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代主题,不断开辟理论发展新境界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实现强国大业的思想旗帜,是立足中国、引领时代、影响世界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他说对共产党人而言,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
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正在推进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为实现新时代强国大业扎深理论之根、筑牢信仰之魂。
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张富清、杜富国、张桂梅、黄文秀等等,这些不断涌现的“时代楷模”,充分说明理论创新发展是实现强国大业的旗帜灵魂,是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尤其“十三五”时期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党中央为此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中心推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为实现新时代强国大业的重要基础。
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上下同心协力、顽强奋战,摘穷帽,拔穷根,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至此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有关脱贫攻坚制度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精准扶贫系列制度创新,促使“有能力”的“扶起来”,实现家家有致富产业;“扶不了”的“带起来”,实现个个有资产性收益;“带不了”的“保起来”,实现人人都兜底保障;“住不了”的“建起来”,实现户户有安居住房;“建好了”的“靓起来”,实现村村面貌有提升。
可以说,中国这种大体量的脱贫规模、这种快进程的脱贫速度前所未有,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评价说,中国非凡的发展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让全村84户贫困户全部搬迁到了位于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从此结束了爬“天梯”的日子。“悬崖村”的搬迁可以说是全国易地搬迁制度的真实写照,也是探索高质量脱贫之路的生动注脚。在八年精准扶贫路上,党中央通过创新发展一系列扎扎实实的脱贫攻坚制度,使得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我国在扶贫脱贫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精准扶贫理念和相关制度经验已被写入联合国大会文件,未来将造福全世界人民。
纵观国际大势,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创新是一个重要指标。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科技发展的“先手棋”,打好科技自强的“主动仗”,是我们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实现强国大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量质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现如今,我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一个个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项项卡脖子技术不断被攻克,正在实现“跟跑”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比如,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中,我国超级计算机台数占45% ;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400万辆,占全球50%以上;5G基站数已经超过60万个,5G技术核心专利数世界第一,等等。这些不断跳动的数字、不断增多的“第一”,见证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坚实步伐。
再比如,仅在去年一年,我国已率先进入5G时代、中国天眼投入运行、天问一号首探火星、嫦娥五号登月回家、华龙一号并网发电、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再次领先、北斗导航全面建成、新冠疫苗研发,等等,这些最新科技成果集中“井喷”,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我国科学前沿已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战略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
(二)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在经历了研发、试验、道路测试等漫长历程以后,我国无人驾驶汽车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渐行渐近”。系上安全带、点击屏幕“开始”键,车辆就可以自动避让行人或者障碍物,这早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汽车的迭代更新折射出我国科技创新动能源源不断、后劲十足。过去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增长到2.2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14位。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涌现,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增强。
(二)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在经历了研发、试验、道路测试等漫长历程以后,我国无人驾驶汽车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渐行渐近”。系上安全带、点击屏幕“开始”键,车辆就可以自动避让行人或者障碍物,这早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汽车的迭代更新折射出我国科技创新动能源源不断、后劲十足。过去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增长到2.23%,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14位。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涌现,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增强。
新时代我国已锻造出一支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要、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掌握了一批“杀手锏”技术。但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短板依然突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威胁依然存在。“华为断芯”“中兴禁令”等事件,暴露出我国在芯片、操作系统、发动机、精密仪器等核心领域“缺芯少魂”。
为改善这些情况,它要求我国在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迫切需要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只有创新发展,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只有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筋骨”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打好核心技术攻关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才是实现强国大业的核心关键。
2020年10月22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强调,在“十三五”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实现强国大业的制胜根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根本。2012年以来,面对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展条件的变化,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了“速度焦虑”,摆脱了短期刺激依赖,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取得重大成果。特别是过去一年多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迅疾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0余次领导小组会议,各级党委政府、各地区各部门守土有责、担责尽责。
2020年,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历史再次证明,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风雨来袭之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披荆斩棘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最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制度所具有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对全国资源的调动能力,是其他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新时代我国实现强国大业的制度保障,促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而今,在14亿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已扬帆起航。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奏响民族复兴更加壮丽的乐章!
精彩回顾
河南科技大学 青年传媒联盟
编辑:运营中心 程思源(经济学院)
素材来源:“河南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审核:刘格彤(信息工程学院)
微博关注:@河南科技大学团委
欢迎来稿:hkdqncmlm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