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琼剧,我们来到了琼剧名村定安卜效村。
01
这个村子,几乎人人都会唱琼剧
卜效村大约400来户1000多人,村里大多数人都姓吴。相传是清朝时期,由于福建籍的艺人经常来到这传授戏剧技艺,从那个时候开始,村民们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清乾隆年间,艺人吴应钦来到卜效村,开了组建木偶戏团的先河,卜效村也因此发展起木偶琼剧(琼剧的前身)。随着年代的变更,木偶戏转变为用人扮扮相演出的琼剧,这时候的琼剧表演,不仅有了真正的行头,还会使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及锣鼓伴奏。
早些年的卜效村就有“戏班村”之称,鼎盛时期光是教戏馆就有3个,村子的琼剧历史已有170多年之久,代代都有人走走乡串村演戏,至今从未断过。
刚下车,发现妹就看见了很多琼剧元素,名副其实的“琼剧第一村”。
(随处可见的琼剧长廊真实还原了戏台演出的场景,还有琼剧文化宣传栏,介绍琼剧剧情的游客打卡墙等等。)听说卜效村人人都会唱琼剧,平均每户至少有一人上台演过戏,至于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村子里一间小卖部的阿vo告诉发现妹:
“在这土生土长的人大多数都会咯,像我这种外嫁过来的就不会了。”
卜效村广场中心的文化室里,墙面上贴满了定安琼剧历史和卜效村的介绍,还摆着各种有关于琼剧的伴奏乐器、琼剧戏服和舞台道具等。定安琼剧群众基础雄厚,从解放五十至六十年代,定安的琼剧观众已达到80%以上,闲时就会唱三两句琼戏,甚至连农忙季节犁田、割稻也唱,不只青年人唱,老人、妇女、小孩也唱。解放初期全县共有70多个民营琼剧团,约2000多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定安的民营琼剧团更像雨后春笋,全县一下子发展到80多个,人数达到4000多人。
当天,发现妹有幸遇到了吴村长,在表明来意后,他带着我们敲开了村子里一户人家的门。
今年72岁的吴阿公,不仅是琼剧的老戏迷,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是琼剧班里的一员,还参与了解放后村子里的第一批戏班。
提起早年唱戏的经历,吴阿公还记忆犹新。当时条件简陋,唱戏没有剧本,靠的就是口口相传,一句一句台词地硬背,就连舞台都是用那种打气的汽灯去照明,字幕也是手摇的。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通了电,舞台也相对成熟,服装道具都变得比较精美,戏班子就变成了“香饽饽”。
阿公说,当时他们的戏班叫做“卜效剧团”,很多地方的人会邀请他们去村子里表演,离得近的村,村子里的年轻人会过来帮他们扛道具,而他们,只需要人到就行。
“以前我们去演出,人家还会杀鸡杀猪来招待我们,而且那个年代是很缺水的,记得有一年,我们去演出,那个村还特地安排人给我们打扫庭院、收拾床铺、还打水给我们洗衣服,反正是安排得非常妥当,所以这个经历我记得特别清楚。”阿公在回忆这件事时,感觉神情还有些自豪,这也算是当年琼剧鼎盛时期,会唱琼戏的一个“优待”吧~“像我们出去和人家聊天,人家问我们那个村的,我们说是卜效村,他们都会说你们这个村唱海南戏很厉害啊很棒啊,我们听着会觉得特别光荣。”
海南岛解放后,从卜效村走出了很多当红个的琼剧“明星”,省琼剧团、海口、定安、屯昌、东方、报亭、万宁等地的琼剧团,以及海南各大艺术学校都能看到卜效村人的身影,上世纪90年代之后,电视、电影、ktv等五花八门的娱乐方式逐渐流行起来,琼剧才开始面临低潮。
吴阿公说,现在看琼剧的机会也少了,但是只要哪里有琼剧,多远他都会去看,应该算是骨灰级戏迷了,面临琼剧如今的发展现状,他是既无奈又遗憾。
“现在的年轻人只会低头看手机,听海南戏听不出味道,也不觉得热闹,不像我们这些老人,平时的娱乐就是听听海南戏,偶尔干活的时候也会犯戏瘾唱上两句,如果有一天它消失了,那我的寄托也就没有了。”
的确,现在大部分琼剧的观众都在50+以上,阿公害怕有一天这些老戏迷们老去后,琼剧也就没有观众了,他唱了将近二十年的戏,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琼剧陪伴着阿公的一生,从孩童到老,也见证了卜效村一代又一代村民的成长,但无论时代怎么改变,他们永远对琼剧情有独钟。02
听不懂琼剧,也请为它喝彩
在海南,还有这样一群戏迷,虽然不像卜效村村民那样会唱戏,可琼剧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家住在海口六灶村的李阿vo,每个周末都会准时到海口人民公园听琼剧,这里有一些散的琼剧班子,他们有的是专业演员,有的就是普通的琼剧爱好者,纯粹就是爱唱戏。
演出开始以后,你就会看见一群阿罢阿嬷阿die阿vo坐在塑料凳上,他们和李阿vo一样,都是这里的常驻观众。这里没有舞台,没有字幕,也不需要门票,音箱一打开,扩音器一戴上,上去就是唱。
如果你不是海南话十级的选手,你可能需要和这些阿die阿vo们打成一片,当天发现妹全靠一旁的李阿vo翻译,才能深入了解剧情。
“现在做“斋”(海南戏)的地方也少了,听戏就是我最大的爱好,我每个星期都会约姐妹一起过来。”李阿vo告诉发现妹。
人民公园这些散台班子陆陆续续也唱了十几年了,他们每周六日早上八点就会自带工具赶过来化妆扮相,运气好的时候,你还会碰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他们退休后,也没办法割舍一生挚爱的琼剧。上午10点以后,围观的群众逐渐多了起来,有像李阿vo这样的常驻的老观众,也有路过凑热闹的,他们用手打着节拍,时不时还跟着演员哼上几句。
“忆当初想结拜,同攻读难忘怀,三年来,情投意合相敬爱,此心早许梁祝台。”
当天上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演出过程中,发现妹看见时不时会有一些观众上前,往地上的爱心捐赠箱里放些纸币,面额不大,也算是对台上演员的一种小鼓励吧。
从桂林洋赶过来的王阿die也是这里的忠实观众了,他退伍后最大的爱好就是听琼剧,觉得电视上演的那些戏,都没有琼剧有味道。
“我是听着海南戏长大的,小时候为了去听戏,总是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到处去巡村看演出,有时会坐小巴车去看,坐在车上都能闻到那种浓浓的汽油味,现在想起来,这段记忆还是很深刻。”
聊天过程中,一位阿嫲听到发现妹用普通话聊天,还狠狠地“批评”了发现妹一番:
“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嘞,要学海南话知道不,海南人要会说海南话嘞,海南戏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你们这代人不爱听以后就没人听了。”
(现场有些小朋友虽然听不懂,也会拿手机来拍)
阿嬷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每个星期必来人民公园这里听海南戏,现在精神不如前几年好了,都是阿嫲的女儿带她来。
也许这些阿罢阿嫲阿die阿vo,年轻时的很多快乐时光都与琼剧有关,一旦喜欢上了,这辈子就改不掉了。琼剧,是海南本土文化。它不仅是一抹乡愁,让你时刻想起乡音,也是流淌在海南人血液里的音符,当年看戏的小孩长成了大人,听戏的少女变成了阿嫲,那一曲曲浓厚的琼音,是很多人成长的记忆。戏幕开,感受到的是人生百态,戏幕落,留下的是生活余味。
|这张图片拍摄于11月22日晚上10:30分的滨海新村,阿嫲们看完海南戏开开心心手拉着手回家。
有时候,保护文化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美好记忆。希望琼剧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即使你听不懂,也请用心去了解。它是海南的,也是我们的。#本期话题#
你身边有特别爱听琼剧的戏迷吗?
-END-
主编:ELVA 编辑:一颗圆香芹
商务咨询:18608921952(微信同号)
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海南心发现视频号)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回顾详情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