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年轻人,为汉服掏心又掏钱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
——《重回汉唐》
“快看!这人都穿的什么啊,奇奇怪怪的”
如果你在海南街头,看到一群穿着青衫白褂、宽袍大袖的人,千万不要惊讶!你可能遇到的不是剧组在拍穿越剧,只是一群汉服爱好者在游街罢了。
(汉服爱好者之间也互称为同袍,这称呼沿用了十多年)
“喜欢汉服到现在也有7年了吧,当时觉得这个文化特别有意思,就买了几条自己试了试。”
夏颂是15年入坑的,算是海南汉服爱好者中比较早的一批人了。有一次,她在刷微博,看到了一群人在讨论汉服,好奇心让她点进去看了看,没想到,就是这次“看热闹”,让她彻底爱上了汉服。
00后的兮若,认识汉服是因为身边人的影响。有一次舍友买的汉服穿不下,就给了她,然后她就迷上了。
“当时我在学校还蛮出名的,那时候基本每天都穿着汉服去上课。”
现在,兮若把对汉服的喜爱延伸到了校园外,看看她的两个标签:汉服模特、杨树云老师在海南的亲传弟子。杨树云老师被汉服爱好者叫作”汉服妆造界的天花板”,87版《红楼梦》、《武则天》等影视剧的妆造,就出自杨树云老师之手。
海南汉服爱好者兮若
“接触汉服有4个年头了,汉服真的太好看了,小时候披床单的我们长大了”
和很多汉服爱好者一样,柳柳初识汉服,也是因为“一见钟情”。她那句“小时候披床单的我们”让发现妹挺感慨的,小时候,很多女孩都会羡慕古装电视剧里的女主角,把家里花花绿绿的床单裹在身上,幻想着自己是剧中的某个角色,然后上演“一个人的独角戏”。
如今,小女孩们都长大了,身上的床单也换做了更正统的文化服饰,现在的柳柳是一名汉服妆造师。
可能你看过很多穿汉服的美丽姑娘,但也不要忽略了还有一些英气的男孩子,他们也是这个群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油条的衣柜里,有大部分的空间都留给汉服,各种形制的都有。不过他说,有更多大佬的衣柜,比他这个还要“宝藏”。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里,总觉得汉服只有女生可以穿,我们男生只能guang着。”这句话说的,把我们都逗笑了。
这些心头好,也是他们每个月攒不住钱的原因之一。
(油条的衣柜)
“我单单在衣服上的花销都快过万了。”油条粗略的算了下他在汉服上的支出,入坑三年,消费过万。
“我买过最便宜的两三百块一整套,但贵的话就是一件七千多,然后一套下来是一万多。”和油条相比,夏颂在汉服上的“花销”还要高出一些。
海南汉服爱好者油条
知乎也有一些网友讨论过“你在汉服上花了多少钱”这个话题。
(某宝上的价格)
“有限量款,很多商家会以此为销售噱头推出新品,但如果消费群体呼声够高,多半会再贩。”
即使在一些二手平台,想要收一套不错的汉服,价格也不低。
“有一些萌款会被炒高价,收二手都会H价或者被要求打包。”
(某二手平台上的价格)
(夏颂的房间里有很多假发包还有饰品)
兮若自己做的发冠很漂亮,她会把做好的送给朋友或者自己收藏,遇到合适的活动就戴上。在汉服爱好者中她们被称为:簪娘。
很多汉服爱好者还会自己做妆造,搭配不同的形制进行调整,真真儿的把爱好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收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有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
海南汉服爱好者菜菜
“穿着汉服上街,经常有小女孩跑过来叫你仙女,拉着你说她也很喜欢汉服,以后她也要这样穿,那一刻真的感觉很开心。”
精心打扮之后,谁都想听到赞美的声音,那不只是对个体的肯定,还有可能是对一种文化的认知程度。
“有时候走在街上会被人说是穿着戏服,穿着红色的汉服还会被叫成新娘子,真是又气又搞笑。”
没办法,任何一个文化的发展,总要伴随着各种眼光和谈论。
但无论是哪种声音,都无法抵挡他们对汉服本身的热爱。
其实,汉服对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从线上的各种国风活动、国风音乐的流行,再到街上的汉服爱好者越来越多,我们海南的很多影楼、剧本杀店......都推出了国风主题。
据数据统计,2020年,全国汉服爱好者人数达到516.3万人、汉服市场规模达到63.6亿元,今年B站也有超1.77亿的国风爱好者,在海南接触汉服的也有很多。
海南汉服爱好者夏颂 (魏晋风)
当然,不同形制的汉服,风格也都不一样。有袄裙、马面裙、曳撒、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坦领襦裙、褙子等,这里就浅浅的给大家科普一下,感兴趣的话可以用小本本记下来哦。
图片来源丨海南汉服爱好者兮若
关于汉服也有不同的观点之争,但在这次聊天中,海南的汉服爱好者们都说,不太喜欢把汉服爱好者叫做“圈子”,因为它本身是一种传统文化,不应该被框住。
如今汉服也不再只是年轻人的代名词,也有很多叔叔阿姨加入到汉服的行列中来。
就像煈栩说的:“要问我怎么宣传,把汉服穿上街就是最好的宣传。”
如果你也对汉服感兴趣的话,可以进群和汉服爱好者们一起交流。
(海南心发现·同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