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心!16岁男孩去世,他得的并非绝症······

2017-03-02 头条江西


任性的代价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标准不一的答案

可很少有人会把生死视为任性的代价

而16岁的小健(化名)

却因自己的任性

以及父母无原则的退让

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6岁

这是个关于任性的糖尿病孩子

和只会迁就他的父母的悲剧故事


“今天是你离开爸妈一个月的忌日。爸妈很后悔,爱你变成了害你。16岁的你就这么匆匆离开了,是爸妈的错……”


“是一位小患者妈妈的朋友圈,孩子才上初中,他得的不是绝症,是糖尿病,完全可以控制好的。”浙江省人民内分泌主任华燕吟想起这位小患者的事情,连连感慨。


医生交代每天要打胰岛素

爸妈却因儿子发脾气给停了


孩子叫“小健”,16岁,因为生病,到初中读了1年书就休学在家。


3年前的春天,小健爸妈觉得儿子突然瘦了很多,但是吃的没少啊,而且很爱喝水,一口气能喝两大杯水。


爸妈拉着小健去医院,医生说小健患了1型糖尿病,这个病可以控制,只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和严格控制饮食。


小健脾气很大,护士拿着针筒要给他注射,他拉下衣服,不打一声照护就跑出医院,爸妈赶紧追。


“我这个侄儿非常任性,一天几次注射胰岛素,他不愿意,哥哥嫂子也没有法子。”小健叔叔摇着头说:“我哥嫂很宠这个孩子,已到毫无原则的地步。


小健和大人们谈条件,不让敞开了吃就拒绝打胰岛素。对于这种无理取闹,哥嫂也退让了……


小健叔叔叹气道,“我后来才从哥嫂这里知道,这几年小健(空腹)血糖控制得不好,一直徘徊在10(mmol/L)以上(正常值上限为6.3)。”


过了半年,事情更加恶化。小健又不愿意打胰岛素了,父母竟然再次妥协,找到土郎中,开了“草药”

送到医院抢救

血抽出来一半是脂肪


“这个小患者我有印象,一个半月之前送到我们这里来抢救,急诊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心内科和呼吸科的医生都来会诊了,都摇头,一个1型糖尿病的孩子,怎么会严重到这种地步!直接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美齐说。


当天晚上,小健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几分钟后恢复自主心跳。


“听小患者父母讲,大约半年个月前,给患者改吃中药,是一点点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及剂量,最终完全停了胰岛素。”张美齐医师说。

在来杭州的前几天,小健几乎撑不住了。


小健突然感到胸口好像被大石头压住,嘴被塞了东西般,喘不过气来,有明显窒息感,同时额头剧痛,浑身无力,惊慌失措的爸妈连忙将小健送到当地医院。


医生拿到血糖报告吓一跳,飚升到27mmol/L!抽出的血为粉色(红白混合物),当地医生认为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


 

“小患者神志模糊、呼吸急促、口唇发紫、逐渐昏迷,血糖已爆表,无法测出,” 张美齐医师说,患者抽出的血马上就凝固,表面有一半是白色脂肪类物质,无法进行正常的检测。

(医生从小健体内抽出来的血 院方供图)


内分泌科主任华燕吟主任医师说,出现这种情况是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内环境紊乱,导致高脂血症的缘故。此时,患者诊断为急性肾损伤末期、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


“酮症酸中毒是一种致命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大量酮体的产生和聚积,可使机体发生酸中毒,导致各种代谢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


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激、感染、中断治疗等诱因下也可发生。”华燕吟医师说。


进行一系列紧急抢救,小健血糖下降,电解质逐步恢复正常,转入重症监护室。但过了半个月,还是因为多器官衰竭,病情恶化而去世。

 

糖尿病不可怕

控制好血糖很关键


糖尿病患者药量增减和停用,都要经过医生指导,自己乱来就是“慢性自杀”。

糖尿病常分为2种类型: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3%左右,以儿童、青少年多见,特点为胰岛素绝对不足,需要胰岛素终生治疗;2型糖尿病:占到95%,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


小健属于1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若不采取及时妥善处理,有较高的病死率。

爱子心切可以理解

但作为监护人的父母

在治疗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做好劝导

没了“底线”

“偏方”、“秘方”便乘机而入

危险自然而然就逼近了

这样的悲剧

希望不要再重演

为人父母的都看看

推荐阅读


旧牙刷千万不要扔,她用打火机轻轻一烧,没想到奇迹出现了·······

晚上11点还不睡,小心这7个地方先坏!补再多觉都没用!

来源/浙医在线

本期监制/林淡 主编/邱黎 编辑/亚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