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定要把这个转给爸妈,已有老人被骗256万元!

2017-10-27 头条江西



爸妈的朋友圈一直是个非常神奇的存在

各种谣言满天飞

“你还在吃它吗?致癌!……”

“《转发一条就拯救一个人的性命……》”

“《吃什么长寿……》”


全天下的绝密

仿佛都在爸妈手里

“《震惊!……》”

“《赶紧看,马上就删!……》”

“《刚曝光的!……》”


明明一眼就能识破的谣言

爸妈却乐此不疲地转发分享

真担心爸妈的鉴别能力了

现在被朋友圈谣言骗骗事小

等他们再老一些

碰上那些专坑老年人的骗子可怎么办啊?



头条君

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了解到

四方面“陷阱”比较常见

保健品消费、投资理财、

来路不明的中奖信息、旅游消费

各位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投资理财案例

142名老年人“投资”旅游山庄被骗




江西一公司以开发旅游山庄项目为幌子,采取投资送红包的方式,诱使142名老年人“投资”,“投资”金额达256万元。


这些业务员通常在车站、广场等中老年人密集场所散发宣传单,以某市某开发有限公司与江西某市园林管理局及浮梁县某村委会三方合作开发某市旅游山庄项目为幌子,采取投资送红包的方式,诱骗中老年人“投资”旅游山庄项目,并承诺年利息24%。

常见手段有以下四类:


1、分红险违规推销。

很多被忽悠购买分红险的老年投资者都是通过银行销售人员介绍和推荐的,对方以“资金可以随时支取,每年有7%-8%的收益等”来吸引老年人购买。

2、非法集资名目多。

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或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群众掏钱。

3、投资收藏成“鱼饵”。

某些所谓的拍卖行、收藏品公司以及电视购物频道利用老年人“巧取”“捡漏”“暴富”的心理,编制各种谎言,诸如到家中回收藏品、购买纪念币享受国家补贴、帮你拍卖、数万元金条只收几千元押金等诱骗老年人上当。

4、高额收益成噱头。

不少网站以“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达20%以上”等诱惑性信息为噱头,打着帮投资者购买原始股等有价证券的幌子,让老年投资者将资金汇入他人账号。



提醒


 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要保持独立理性的头脑,所有的投资都是收益越高,风险越高,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一定要评估资金的安全系数,如果不能确保本金的安全,坚决不能参与,此外还要尽量多和子女交流自己的理财计划,多听取子女的意见再做决定。



中奖诈骗案例

“中奖”26万元被要求交税费公证费



张女士的母亲在打扫门前卫生时,发现一信用卡袋,打开卡袋后,发现里面有四张刮刮卡和一张“成都德泽实业有限公司出库单”,然后其母亲就叫来其父亲一起将四张刮刮卡刮开,发现其中一张竟然中得奖金26万元(支票)。


张女士就按照刮刮卡上的电话打过去,被对方以交公证费、交税费、交担保费以及沾点喜气要求包红包等理由分四次通过银行汇款诈骗现金55100元。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1、以中奖为由诈骗老年人。

犯罪嫌疑人通过投放纸质信函、刮刮卡或者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大量群发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QQ号码中奖等信息,要求中奖人打“兑奖热线”电话,以先交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为借口,诈骗钱财。

2、闹市前摆摊抽奖。

骗子先以“免费”下诱饵,再利用托儿摸中奖来吸引人参与,实际上托儿是提前将奖票藏在手里,等中奖者发觉上当,不想要奖品时,他们便强迫中奖者掏钱购买,不从者就可能被威胁。而他们所谓的奖品实际都是劣质产品。

提醒


老年人一定要懂得拒绝这类“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尤其是要掏钱才能兑奖的情况,坚决不能参与。在此同时呼吁银行工作人员,在老年人独自办理汇款业务时多询问、多提醒,尽可能降低老年人被骗几率。


 

低价旅游案例

低价参加“答谢会”被骗




胡阿婆是一家老年保健品店的常客,销售员告诉她一个“好消息”,为答谢忠实客户,公司组织一次无锡短途游,包吃包住,两天只要100元。胡阿婆约了同小区的退休教师黄阿姨一起前往。


到了无锡,他们入住的是一家小旅馆,午餐是简单的“大锅饭”。除了常规的景点,当天还带他们参观了保健品的生产厂。第二天,参加“答谢会”,还邀请了养生专家,现场免费体检、指导。后来,在工作人员的撺掇下,胡阿婆买了各4盒氨基酸和氧能源,总共花去2万多元。黄阿姨也购买了四五万元的产品。

提醒

老年人在签订旅游合同时,一定要多看、多想、多问,切莫轻信旅行社的口头承诺。对可能涉及的违约责任等内容不但要仔细阅读,而且要写进合同并保存好相关缴费凭证。一旦遇到消费纠纷等,可及时向有关部门及消协组织投诉,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侵犯。

 

除了上述骗局外

还有哪些骗局容易使老年人上当?


其一、以健康为诱饵:骗子以免费体检、免费服务为名,深入社区,忽悠中老年人“身体有病”要及早治疗;有的则在宾馆酒店、教室礼堂举办所谓的“健康讲座”,诱导中老年人购“神奇”药品或理疗器械。


其二、以亲情为诱饵:此类骗局常以当事人的子女、亲友发生车祸、欠债等意外事件为由,要求当事人转账救急。当事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常常会因为心情焦急而乱了方寸,情急之下,按照骗子的要求行事,因而上当。

其三、以发财为诱饵:此类骗局主要针对发财心切的当事人。骗子描绘只要参加他们集资、参股等投资理财活动,或者购买奇特的宝物、古董,就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骗子在开始的时候,往往会放长线钓大鱼,给予当事人一定的甜头尝尝,当敛财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随即销声匿迹,让上当者叫苦不迭。

其四、以分赃为诱饵:此类骗局多发生于街头巷尾,以捡到大额现金、贵重金属、珠宝等值钱的物品为诱饵,让当事人参与“见者有份”的分赃,然后以分赃现金不足需要筹钱为由,由当事人拿现金或贵重物品作为抵押,保管捡到的贵重物品。其实,所谓的贵重物品或钱财,要么是假货,要么就被调包。

其五、以“权威人士”为招牌:此类骗局涉及健康、发财等多种骗局,而担任忽悠职能的人常常是披上权威的外衣。例如,养生专家、海归博士、古董收藏鉴定师、荐股分析师等等,反正什么来头有效,就顺手拈来当作招牌。而当事人往往被这些耀眼的光环所唬倒。

其六、以恐吓手段圈钱:此类骗局常见于利用电讯手段威吓当事人,他们常常冒充公安、银行、电信公司,甚至孩子、老师、亲友等,一个电话,一条短信,甚至网上聊天工具,告诉当事人亲属遭绑架,银行卡密码泄露被盗用等。什么让当事人担忧害怕,他们就采用什么手段,让当事人上当。

其七、以“碰瓷”加威胁手段行骗:此类骗局以当事人碰撞以后致人受伤为主要方式,其同伙配以恐吓威胁、和事劝架等多种方式,让当事人掏钱私了。



老人如何防止上当

第一,不贪小便宜。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第二,平时多关注新闻。关注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第三,远离可疑人员。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第四,动钱就告知家人。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第五,去正规场所。老人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去征,谋求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的出版社去洽谈。



当骗局发生后

在我们指责骗子的丧心病狂

指责父母智商不够的时候

是否也要反问一下自己

父母感到孤单的时候我在哪里

这种陪伴感为什么会被骗子抢了先


马上就要到重阳节了

赶紧收藏本文,找个时间

和父母坐下来一起唠嗑

防患于未然!


推荐阅读:

十九大胜利闭幕!你关心的信息都在这里!(附现场视频、中央委员等名单)


吃货们注意了!江西这些地方的大闸蟹你吃过吗?吃完还能各种玩儿


来源:江南都市报

监制/林淡 主编/邱黎 编辑/杨益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