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访谈 | 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文明:推动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

2018-03-04 头条江西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文明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

  新华网:请问近年来赣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下一步,赣州将采取什么具体举措,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曾文明:赣州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赣南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于2012年6月28日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使赣南这片浸润革命烈士鲜血的红土地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赣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打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组合拳。特别是突出产业扶贫这个关键,通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机制,因地制宜发展脐橙、蔬菜、油茶等特色产业,实施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扶贫车间等产业扶贫项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入产业链,产业扶贫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打好安居扶贫这个硬仗,大力实施移民搬迁挪“穷窝”;采取政府兜底、交钥匙的办法建设农村保障房,让建不起房的特困户住上了新房。构筑起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在已有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基础上,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并实行贫困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卡通”即时结算制度,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负比例降至10%以内,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抓实兜底保障这条底线,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和五保保障范围进行兜底。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五年多来,全市脱贫159.9万人,占江西的44.7%;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下降22.4个百分点,实现建国以来最大规模人口脱贫。

  我市脱贫攻坚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收入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贫困,抓实产业扶贫全覆盖、健康扶贫再提升、搬迁扶贫再精准、教育扶贫再对接、贫困村村庄整治再推进等工程,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抓好“两城两谷一带”建设

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请问赣州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有什么新的思路举措?

  曾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此,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打好主攻工业攻坚战,主抓“两城两谷一带”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其中,“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围绕打造我国南方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已落户投资80亿元的国机智骏、投资15亿元的山东凯马等7个整车及配套项目,今年将实现整车下线,并启动汽车配套产业园建设。

  “现代家居城”致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家具集散地,目前建成了国内首个家具制造云——康居网、全省首个家具设计中心,“南康家具”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特别是依托赣州港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家具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300亿元。

  充分利用赣州“稀土王国、世界钨都”优势,打造“中国稀金谷”,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稀土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着力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话语权。今年将重点引进和培育1-2家核心企业,做大做强中国南方稀土集团,全市稀土和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1200亿元。

  “青峰药谷”主要以龙头企业——青峰药业为引领,集聚药企入驻,打造集药材种植观光、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旅游休闲、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围绕建设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电子产业基地,着力建链、延链、强链,已引进投资100亿元的合力泰电子产业园、投资超20亿元的比邦科技、志浩电子等60多个新型电子产业项目,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加快把赣州打造成“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新华网:请您结合赣州港的建设、发展,谈谈如何以扩大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曾文明:赣州作为内陆地区,既不靠海,也不沿边,但赣州有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是江西对接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桥头堡,扩大开放是赣州发挥区位优势的重要途径。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赣州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近年来,我市以赣州港为抓手,出台实施了支持赣州港建设运营、支持赣州港口岸物流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赣州港先后获批全国内陆第8个永久对外开放铁路口岸、中国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全省首个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目前已开通了16条内贸和铁海联运班列线路、14条中欧(亚)班列线路,并初步实现多品种、多口岸直通,以及国际铁路货运班列“重去重回”双向运行,2017年实现吞吐量达23.8万标箱,是上年的4倍,成为全省吞吐量最大、全国铁海联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内陆港。目前我市依托赣州港,正在加快推动全市口岸一体化,并积极申报设立进境粮食、水果、肉类、钻石、整车进口等指定口岸,逐步形成以赣州港为龙头的“1+N”大型内陆国际港,构建双向开放新高地,加快把赣州打造成“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当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排头兵

  新华网: 江西省是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赣州提出要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排头兵,请问赣州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曾文明:赣州是长江支流、江西母亲河——赣江和香港同胞饮用水源地——东江的源头,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生态保护责任重大。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省委关于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争当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排头兵。

  一是努力在生态治理上走在前列。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三年行动计划。筹资183亿元,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等五大类63个项目。启动10年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计划,对林相差、生态弱、病害多的山林进行改造,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扎实推进东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五大类79个项目,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大气污染整治有力,“河长制”全面落实。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荣获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二是努力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台实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一揽子政策,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以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改造提升稀土和钨、家具等传统产业,启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占比达23%。深入推进“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智慧农业,深入实施绿色生态品牌建设、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等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加快实施“生态+”服务业。全面启动实施全域旅游、健康养老等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特色康养中心。积极推进“生态+”扶贫。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带动11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三是努力在制度创新上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创新环保司法和执法体制,探索成立生态综合执法机构,以最严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每年将新增财力的近八成

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华网:赣州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有何成就,下一步还将作哪些方面的努力?

  曾文明:《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五年多来,赣州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每年将财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的近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2-2017年,全市民生投入累计超过2300亿元,年均增长25%。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万户,300多万农民住上新房。全面解决300多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以及300万山区群众不通电或长期“低电压”问题。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3万公里。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570多万平方米,全面消除校舍D级危房。新增病床数2.25万张,每千常住人口病床数5.2张,比2011年度增长了近一倍。长期困扰赣南老区人民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基本解决。老百姓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结束了点煤油灯照明、电饭煲煮不熟饭的历史,不再喝浑浊的泥塘水,不再是“出门三步羊肠道,百里千斤靠肩挑”,农村学生不再打地铺、睡通铺。

  与此同时,深入推进法治赣州、平安赣州建设,连续六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四届夺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今年赣州将重点实施城乡学校建设、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升、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新一轮棚改、国省道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等五个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解决民生痛点难点问题。

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新华网: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赣州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推进?

  曾文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赣州是农业大市,全市974万人口中,农业户籍人口占比达到71.6%,有284个乡镇、3463个行政村,乡村点多面广。我市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产业兴旺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做大做强赣南脐橙、蔬菜、油茶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黄鸡、麻鸭、灰鹅等特色产业。赣南脐橙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产量120万吨左右,稳居全国同类农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榜首。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功开行中欧蔬菜班列,赣南蔬菜进军国际市场。赣南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油茶种植总面积269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茶主产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

  建设生态宜居方面,重点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每年抓好5000个左右村点整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尤其是全市农村“空心房”整治基本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初步得到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禁养区内确需关停的3211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到位。

  促进乡风文明方面,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推进移风易俗,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村党员签订了“带头移风易俗协议书”,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面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全覆盖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农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礼轻情重、勤劳致富渐成主流,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

  加强乡村治理方面,坚持法治、德治与村民自治相结合,重点推进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星级文明信用户”评选、家风家训征集、身边好人选树等活动,用道德的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于广大农民群众心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实现生活富裕方面,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特别是加速壮大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全市村集体平均收入达12.3万元,同比增长186.9%;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由上年的338个增加到1451个,增长3倍多。下一步,我市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努力探索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让百姓尽享文化福利

  新华网: 赣州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打算?

  曾文明:近年来,我市把“文化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三年建设计划,加快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加完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综合文化站实现乡镇全覆盖,文化活动室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深入实施赣南采茶戏振兴工程,推出了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文艺作品,赣南采茶歌舞剧“红色三部曲”《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获“五个一工程奖”。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长征出发地于都县群众合唱团创排的《长征组歌》成功上演。连续三年开展“文化惠民周”活动,让数十万群众享受“文化盛宴”。

  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不断创新。在全省首创实施“农家书屋+电商”工作,建成“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800多个。我市寻乌县农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模式在全国贫困地区推广。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建设提升一批基层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培养一批基层文化骨干和文化能人,策划推出一批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并全面提升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美术馆的展览展示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百姓尽享文化福利。

建议在赣南革命老区

设立全国乡村振兴试验区

  新华网:今年全国两会,您带来的建议是什么?

  曾文明:这次我带来两个建议:一个是关于赣南革命老区人民盼望已久的瑞梅铁路,希望能够尽早开工建设。瑞梅铁路是国家“十二五”铁路发展规划结转的项目,已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线路设计贯穿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地带,途经赣南革命老区的瑞金市、会昌县、安远县、寻乌县和广东梅州市的平远县、梅县区、梅江区等7个县(市、区),覆盖人口约330万人,是江西和广东两省沿线革命老区人民盼了很多年的一条“扶贫路”“致富路”。我们希望这条铁路能够尽快开工,带动江西和广东两省沿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第二是建议在赣南革命老区设立全国乡村振兴试验区。赣州接近1000万人口,70%多是农村人口,是典型的农业大市。这些年,我们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项任务目标,立足自身优势,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做了一些积极探索,有一定的基础和较好的条件,但也还有一些短板要补,我们希望国家支持赣州创建全国乡村振兴试验区,特别是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支持赣州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赣州经验”,为全国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推荐阅读:


新华社“媒体大脑”上岗两会!厉害了!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


来源/新华网

监制/林淡 主编/邱黎 编辑/王凯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