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风华 | 刘姝雯:为热爱的事业奋力追逐
作者简介
刘姝雯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5级本科生
曾获国家奖学金、永旺奖学金、北京市挑战杯二等奖与寒假优秀实践个人、两次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
目前已发表EI会议论文2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6篇。
经验这东西其实真的挺玄乎的,人生本来就是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的事情。而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本来就是enjoyable的。
高考结束后,面对记者的采访,大家都会说:“我们当初都是玩啦……我高考之前都在可劲儿地看足球比赛啦,看动漫啦……我还成天玩网游啦,才不管学习什么的……”
没错,我当年也是这样说的。
虽然的确是玩了不少,虽然过程中有很多趣味性的部分,但我们似乎都倾向于把它强调成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像是花掉不少力气走过泥泞,换了一双鞋之后告诉你:“那段路可好走啦,我当初没花一点劲儿。”
可我今天不想告诉你这些。
我想告诉你,一切都很不容易,一切都需要花上很大的力气。
你从没想过生活是一个巨大的锤子。你觉得自己披上床单就变成了超人,戴朵小花在头上就成了仙女,它永远都锤不了你。可是一切都不那么好对付,你会累,会烦,会无奈,会哭泣,会自责,会焦虑。
安啦,这一切都很正常嘛,你想想,你碰到的哪个困难,是普通人所不会碰到的?
这下总算找到我们之间的共性了吧。面对眼前的泥泞,我拉不了你,但我可以让你走慢一点,走稳一点。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答案,我的信念:
为热爱的事业奋力追逐。
1、关于迷茫和焦虑
私以为“迷茫”和“焦虑”可以算是我们在大学尤其是本科阶段很重要的两个主题了。
但是我无法给它们归纳出它们应该出现的时间段,因为这对于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有人敏感,有人开朗;有人需要为之后的事情全做好计划,甚至来个plan B,有人觉得“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人纠结于过去,有人纠结于未来;有人大一就开始思考未来出国的英语该怎么准备,有人到了大四终于看清自己喜欢走的路。谁更好?人生没有答案,在这里更没有。一切都来得刚刚好,一点都不算早,一点都不算晚。所以,也许你现在既不迷茫,也不焦虑;或者你正在经历;或者你已经走过那段被雾霭遮蔽天空的日子。但在此之前,请你一定要理解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他们也许和你并不同步,他们也许经历着一些你所没有经历(或者你未来可能经历)的烦恼。如果他们选择向你吐露烦恼,不妨稍稍努力着去理解一下。ta可能真的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ta可能真的觉得自己会失学……那真的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走过的真实。
虽说我不能给这两个词汇界定准确的timeline,它们往往都是先后发生的。
人为什么会迷茫?
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目前的路,即使走得再漂亮,也通通都依靠的是惯性。一路走来,对大多数人来说,小学的目标是上个好的初中,初中的目标是上个好的高中,高中的目标是上个好的大学。那大学呢?念个好的研究生?选什么专业呢?选大家都抢着选的那个?然后一直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用赞美和鲜花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你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吗?你到底喜欢什么?
人生是没有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哪个领域的大牛都不会出来设定。
那迷茫的结果是什么?
一个小孩子面对一个糖罐子,他也不知道自己最喜欢的是哪颗糖呀,于是他尽可能抓着更多的糖,直到自己的手卡在罐口拿不出来。我们都是这样的小孩子,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所以我们去尝试所有的东西,学工,社团,科研,实习,甚至双学位……如果能在这样的初步尝试中,去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然是好的。但是想一直做到面面俱到,似乎有些困难,毕竟天才出现的概率还是很低的。当然,如果你就是上帝创造的一个bug,请告诉我,让我去给你的github加个star。
“我热爱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可以用一生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只要你稍稍想清楚一点点,你就有了奋力追逐的方向。
迷茫过后,大概就有了一点目标,可是实现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呢?于是我们都会焦虑。
焦虑是因为害怕,害怕未来会发生想象之中的坏事。焦虑是因为自己底气不足,又自知与外界的差距。焦虑是因为我们知道要努力呀,可又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
我只能告诉你弗格森的一句话啦:“任何事情在行至中局时,都有失败之象,但请你记住,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发生在直线上的。”
关于焦虑这件事,我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能告诉你的是,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一段岁月,并且走了出来。所以一切都会好的,你也是。你只需要静下来,朝着自己所爱的方向,一步一步,走下去。
2、关于“大神”和自信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流行起了“大神”这个词。高中的时候对这个词的理解还不太相同,大概是和班里的英语大神一起讨论一下这篇阅读,和数学大神讨论一下最后一道题各自的思路。所谓“大神”和“咸鱼”的称呼似乎把人和人之间画出一条深深的沟壑,“互膜”和“真强”、“最强”真是极大地夸张化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所有的大神,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闪闪发光。那些骄傲的,会让你不舒服的,会让你自卑的,都不是大神。起码你比他们长得好看多了【滑稽脸】。
那是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榜样了呢?恰好相反。
去看,去看真正优秀的人,看你所热爱的领域的天才,看那些能让人热血沸腾的成绩。有人博士毕业之前已经有几十篇Nature /Science,有人3年博士毕业还能成为顶会发表论文最多的人,有人创业直到公司上市,有人拿到你所有想拿的offer。
去看那些真正努力的人,看他们谈起所爱事业时眼里的光芒,看他们为梦想所付出的日日夜夜。暑假的时候,一个师兄每天晚上仍然在实验室工作,早上再回到住所洗澡补觉,等中午我们差不多到齐的时候,他也到了。我们在念叨着英文paper好难读的时候,有人每天都会读paper,做笔记,硬盘里存了100个G的论文。
有时候我们需要self-motivation,但是凭空产生似乎太过困难。那就去看。去看,所以知道自己还需要努力,知道自己热爱的事业同样被人热爱,知道努力会有回报。去追逐,因为榜样带给自己的,应该是力量和信念,而不是自卑和停滞不前。
我们踏进这个园子的时候,似乎都带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落差,或许是高数成绩,或许是计概上机。这种落差是谁都不能理解的,跟谁说呢?你考了80分,90分的人不知道怎么安慰你,70分的人觉得你不需要安慰。只能自嘲地笑笑。于是慢慢开始“认命”,觉得似乎颓废和逃避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
“我就是这么差劲吧。只是以前没发现而已。”
你哪里差了?你那么好。
你或许记忆力超群,或许博览群书,或许数理逻辑很强,或许计算速度超快,或许画画很棒,或许乐理知识丰富,或许很会和人打交道,或许擅长把一个问题思考出深度。你或许坚持健身,或许很喜欢小动物,或许对吃的东西很有见解,或许有一个你捧在手心上的偶像,或许温柔可爱,或许英气十足。你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闪光点,你以前也曾,或者正在,被那么多的人欣赏着。
等你真正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且奋力追逐,你会成为一个更加闪闪发光的人。
3、关于“立”与“跳”
虽然立定跳远大概是我这二十年来最不擅长的事情。
所谓“立”,我们似乎需要端正一下自己的状态。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上课认真听讲”,但是现在这对我们来说似乎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所普遍处在的状态,是“目标导向型”,或者说“评价体系导向型”。我们上这个课,先要了解给分好不好;我们上课时,会去做一些自己觉得“更重要”的事情。这不是我们应该有的状态,这也不是真正的“大学”。作为学生,我们的天职似乎更应该是上课。这就像医生治病救人,军人保家卫国,大家各司其职,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
尽量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尽量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让自己的这四年变得更有意义。才能不让最后的一纸文凭变成你大学四年的唯一见证。
回想当初,大一入学前,我们希望在这里学到的是什么?
我想你有了答案。
而关于“跳”,如果你也喜欢挑战,不妨试着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如果你已经在定量研究上游刃有余,不妨尝试一下定性研究。如果你学会了tensorflow,不妨再学习一下pytorch。如果你已经会画画,去学一种乐器吧。人生实在是太过丰富和精彩了,它有着那么多那么多的不确定性,何必因为自己目前过得还算顺手就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地方呢?说不定,你会因此发现你真正喜欢的东西,发现你真正想走的路
里尔克说:“要容忍心里难解的疑惑,试着去喜爱困扰你的问题。不要寻求答案,你找不到的,因为你还无法与之共存。重要的是,你必须活在每一件事情里。现在你要经历充满难题的生活,也许有一天,不知不觉,你将逐渐活出写满答案的人生。”
希望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希望你拥有迈步的勇气。
希望你,爱上自己的未来。
现在就去,跑着去。
撰稿:信息管理系2015级本科生刘姝雯
编辑:王汉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