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身边筑梦人】学生眼中的“连芳大叔”

潘彩清 中国农业大学 2023-09-28

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源。扎根基础课教学20年,深深体会到教师的魅力来源于他的热情与投入,“身教重于言传”。教育教学是门科学,必须以科学态度看待教学,积极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于师生双方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长期以来,流传如下说法: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本人认为不够确切,实际上是教学相长,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有巨大收获——李连芳


“平日里我们都私下叫李老师为‘连芳叔’。他待我们也从不摆老师架子,亲亲切切。我们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都会问他,他会很耐心的解答,但随后会告诉你,下次再问问题前要有自己的一些思考,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讲给他听。思考的过程与方式比结果更加重要。连芳叔一点点地指导,我们蹒跚学步,一点点成长。”这是生物学院生物科学133班田宇芳同学眼里的李连芳老师——和她有相似感,很多同学都把这位李老师称作“连芳叔”。


植物生物学是国家精品课程,李连芳就是这门课程4位创建人之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建设人。李连芳的成就还不仅这一项。他还主讲植物学、生物学等多门课程,是北京市优秀植物学教学团队主要成员。2003年和2007年李连芳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分别赴澳大利亚(教育部 “基础课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和英国教学研修。他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教改项目26项,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完成人)1项,二等奖(第2,3完成人)2项;获校级优秀教案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4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副主编教育部精品教材1种,主编教材3种。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2014年,李连芳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


坚守基础课教学一线20多年


李连芳在教学第一线从教28年,主讲植物生物学课程,作为植物生物学最早创建人之一,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料,自费投入数万元购置照相器材,积累教学素材并编制图册供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使用。


“李老师是我们植物生物学课程的任课老师。植物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李老师在传授知识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理念。李老师认为当今生命科学如果想有更健康,更长足的发展,必须要重基础,基础不仅要广泛还要根深,不仅要全面还要扎实。老师说,现代生物学强调整合性,研究具有综合性特点,将来发展趋势是在分子、细胞、个体、居群,乃至生态等不同水平上揭示其规律,综合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借助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科学等工具,构建生物不同层次的模型,使生物学研究全面进入系统生物学阶段,最终真正达到预测阶段。因此,夯实基础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将来才能够触类旁通,有所作为。因此,李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是强调对基础学科一定要砸实,并且一定要注重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同是生物科学133班的冯谢安对记者说道。



善教者有法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植物生物学课程创建以来,李连芳坚持连续性教学研究,涉及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的所有环节。课堂教学采用“学习小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发现中逐步实施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谈话式”交流,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进而接受新知识,最终以学习小组活动的形式深刻领会重要知识点。基于10多年教改探索,创建了“研究-探索”式野外实习模式,并于2008年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自2010年以来,作为学校普通生物学教学团队负责人,积极开展课程和团队建设,制定了课程质量标准,规范了教学过程;研制了试题库。2011年成功主办了“北方六所农业院校普通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连续主编出版了3部教材,并初步构建起了校际间教研交流平台。


“李老师爱好摄影,我觉得李老师对摄影的爱好,其实是源于对自然的热爱。李老师说过,对于摄影,他一直在做的是“海量收集,精心挑选”。李老师基本不拍人物,只拍自然之景、物。内容囊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景观生态、人文生态、地质地貌。可以说,李老师用他的镜头忠实的记录着自然的点滴。老师对自己的摄影作品要求很严格,但对内容的要求仿佛又很随意,只要是自然之中的,不论他是稀有还是常见,也不论是美丽还是朴素,只要是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李老师都愿意记录他的一点一滴。我曾经在校园中遇到李老师在拍处于筑巢期的乌鸫鸟,尽管天气很热,老师仍然全神贯注地观察和拍照,而且和我讲解有关乌鸫的知识,可见老师不只是用镜头记录,也在记录的同时大量搜集资料,广泛学习。”学生冯凯说。



李连芳老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开启学生认知大门,启发思维,始终坚持互动式教学。注重课堂设计和教学技术的运用,基于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计划。要求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日志,每学期必须至少与教师一起开展课外活动1次。


“很早就知道李老师在野外工作方面很有经验,并且也是十分热爱。都被学长学姐们称为,野外的‘植物活字典’,在野外实习时跟着李老师一起学习的时候,也能深深感受到这一点。但是,相信李老师之所以积累了这么多的野外知识,必定也有自己独特的野外工作方法。所以李老师在野外的教学中很少会和大家说这是什么植物,而那又是什么。而是引导大家寻找这种植物的典型特征,从而结合我们的知识,一步步检索鉴定。这样,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多少种植物,而是认识所有植物的方法。因此我觉得李老师其实深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冯谢安表示。


作为一年级基础课教师,李老师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还肩负引导学生坚定专业思想、改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生活等责任。如第一次课,提供联系方式,并承诺及时回复同学的问题。长期以来,许多同学在思想波动、专业选择、出国留学、求职时,常常会第一时间与李连芳老师沟通。



耐心、和蔼——学生称他“连芳叔”


“我们的授课老师都是很认真负责的老师,但是李连芳老师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在上大学之前,听一些学长学姐说什么大学的老师都不管你,上完课就走人,当时就有点觉得大学老师挺冷淡的,后来上课以后发现我们老师都不这样,已经很欣喜了,而李连芳老师上课时给我们时间思考,并让我们进行小组讨论,使我们能跟上他上课的思路;课间与我们交流上节课的内容,让我们更透彻理解;下课后问我们有没有想问的问题,然后耐心解决大家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那一楼层最后走的老师。”“记得第一次见连芳叔是在实验课上。我初转入生物学院,没有问清楚上课时间,足迟到有十五分钟,在门外忐忑不安怕被训斥。鼓足勇气进了门,李老师停下正在讲的课,对我点头微笑示意。我红了脸,快快找了位置坐下”,田宇芳一直记住这个细节,“而后在课程中,发现李老师对生物,特别是植物和鸟类抱有极大的热爱。日后在与李老师的交谈中,听李老师讲他在中学时便受其老师影响喜欢上了生物,在大学选择了生物专业,而后一直从事与生物相关的工作。”


“李老师在课上曾经说过一句话影响我至深,他说,生物是活的,如果你把生物学成了死的,那便背离了初衷。李老师让我认识到,我自己好好学习生物,也许不是为了什么分数成绩,也许只是自己的一种热爱。人要有热爱,不能背离初衷。连芳叔还建了一个叫“生物研习社”的QQ群组,入群的成员即包括高校师生,也有生物爱好者。此外,在群相册中还放了很多他多年来积累的照片,很多漂亮的鸟类令我们大开眼界。同时他鼓舞我们将自己学习生物的点滴放在群组里,照片也好文章也罢,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一起成长。


生物科学133班几位同学同时表示,“连芳叔待我们这些后辈如朋友,我们也都尊敬他佩服他,今后的日子,希望连芳叔对我们多多指教,我们也要做的更好不辜负他的努力。”


责任编辑:陈欣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