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启育记 | 中国农大臧日宏:经济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一隅
彼时年少
除了年幼无知,很可能是自己愚笨之故,在中学阶段对于好多知识的学习真是不求甚解。比如自己对政治课上老师所教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马克思哲学思想感到很费解,也许当时的教学只是为了高考,老师一般不做详细讲解,一味要求学生背诵,也就无所谓真正的理解了。经过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尤其是留校任教以来,自己才真正对这一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处处留心皆学问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社会形势,党和政府将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其实就是新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新体现,值得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经济学作为一门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社会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好经济学在价值观引领上的作用,成为任课教师的必修课。
我在多年的经济学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来思考人生,仔细回顾起来,每一个经济学的知识点,都成为了我观察生活、分析社会和解读人生的工具,将经济学理论和知识融入思政教育变成我自觉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案例源于社会但紧扣知识点,为学生带来“信手拈来”之感。究其原因,是我对人生社会的用心观察,和在备课过程中的聚焦定位之功,也与我长期秉持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和“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治学之道有关。现择一小段,和大家分享,盼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经济学概念背后的文化底蕴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要善待他人,感恩社会;要求服从组织,热爱集体;要求大公无私,爱国敬业;要求患难与共,大局意识。面对这些曾经被认为“多余”的要求,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经济学里的“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就可以清楚明了地说明这一切。
“剩余”实为“获得”
经济学里研究人们的消费行为是用“效用”这个概念的,欲望是人们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心理状态,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程度,也就是人们消费一定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但就每消费一个单位的商品而言,后一个单位的消费带给自己的满足总是比前一单位消费带来的满足要小,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给人们带来的满足会越来越小,价值就会越来越低。经济学又假设,对满足程度大的,人们愿意多付钱,满足程度小的就少付钱。所以按照人们心目中感受到商品带给自己的满足感来确定支付的货币称为“愿意支付的货币”。将商家按照价格乘以购买数量要求你支付的货币称为“实际支付的货币”,愿意支付的货币与实际支付的货币之差就是“消费者剩余”。说得通俗点,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从购买物品中获得的好处,或者说消费者在购物时占了便宜。
意识“剩余”的存在,学会感恩
很显然,消费者剩余是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如果问大家,到底自己在购物时有没有获得额外的好处,站在自身立场上,谁也不会完全认同有这样的便宜可得,终究自己是付了钱的。问题来了,如果现实中真不存在,那经济学的理论就不会被人们认可,经济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要学习消费者剩余首先解决她的存在性问题。结论很明确:消费者剩余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反证法。回想一下,生活中我们总有种遗憾,叫做“失去了才懂得珍贵”。用这句话可以来解读很多身边事,比如我们通常说“活在当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唇亡齿寒”等等,都说明世间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拥有的时候并不在意和珍惜,但失去时才显出英雄本性和价值。试想,如果没有队友的陪练、队医的保健、食堂师傅的膳食和教练的指导,单靠一个人,如何获得运动会冠军?所以每一个获奖运动员都无偿获得了消费者剩余。如果没有学校,有学校而没有班级,有班级而没有学生,你能否就读大学?老师能否成为教授?一言以蔽之:消费者剩余无处不在,我们每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从这个世界中无偿得到了很多东西。
既然上述事实都是生活的本然,就足以证明消费者剩余的存在,就说明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占有着各种剩余!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同样我们无偿获得了利益,自然也要对别人对社会有回报,那就是要——学会感恩。
感恩之余,学会珍惜
消费者剩余对人们的教育意义既深远又广泛,学会感恩仅仅是其中的一隅,但感恩却显得异常重要。1998年夏天,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各地军民共同抗洪的壮举感人至深,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人们的心声,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在经济学课堂上像这样的分享唤起了大家的学习兴致,触及了学生的心灵,引起了思想共鸣,对人生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自律,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感恩。在每一次的经济学通识课的结课课堂上,我都会带领大家进行课程回顾和总结,目的是要同学们能够在整体上把握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同时也借此机会再重现经济学的精彩瞬间,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有所启迪和帮助。我觉察到,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求知欲和满足感十足,这是一名老师最幸福的时刻,自己所教的知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在一次课程结课后,一位同学在其他同学离开教室后,有些胆怯地分享了课程感言,不停地说老师谢谢您!在这份感言里,既有对我个人的感激,又有对教学团队的盛赞,关键是改变了同学对大学教师的看法和态度,这是多么大的收获!这会成为她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相信该同学在以后的道路上必将信心满满,带着无穷的正能量踏入社会,走向成功!
倡导价值理念,让教育回归课堂
经济学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思维,经济学的学习带给人们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课堂是思政教育,价值观人生观确立和提升的不二舞台!整个社会都要倡导价值理念,让教育回归课堂!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姜蔺
供稿:经管学院教授 臧日宏
责任编辑:胡珍瑜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cauweix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