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与苏州市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实现双方互利共赢,7月27日-29日,学校党委书记姜沛民率队赴苏州市考察调研,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分别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举行工作会谈,与苏州市吴中区区委书记丁立新举行工作座谈,实地调研学校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中心(临湖)、临湖水稻生态农场示范基地、东山枇杷科技小院等,就相关重点工作和项目进行沟通对接。

党委书记姜沛民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举行工作会谈

7月28日上午,党委书记姜沛民与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举行工作会谈,深入推进校地合作。苏州市委副书记黄爱军,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潘国强,苏州市吴中区区委书记丁立新,苏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志芳、苏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建明,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宁春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会谈中,姜沛民首先代表学校对苏州市一直以来的全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现状、优势特色和校地合作情况,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其中2017年以来,学校和资源与环境学院,分别与苏州市和吴中区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有机资源循环利用相关研发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工作,逐渐探索出一条“科学技术作为先导,科技企业先行先试,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下联动实现循环”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学校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落地吴中区以来,在科研成果和技术转化等方面涌现诸多亮点,研究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苏州市和吴中区在人才服务、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与地方政府继续保持沟通互动,深度合作对接,围绕环境治理、绿色发展等领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做大做强研究院,树立有机废弃物利用样板,打造成我国有机资源循环利用领域重要的创新研发和产业集群高地。同时,学校将以研究院为平台引入更多优势学科,努力做好国际一流研发团队建设,形成可复制的模式,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推动校地合作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再立新功。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大批优秀农业人才,希望苏州市能够提供更多政策倾斜和支持,吸纳更多学校优秀毕业生来苏州干事创业,我们有责任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够服务好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农大力量。


曹路宝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中国农业大学给予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苏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高水平现代农业作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江南水乡特色优势,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做优特色田园乡村,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之路。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创新成果丰硕,期待双方聚焦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统筹谋划、整体布局,做更多前沿性探索。苏州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在苏州的有机循环研究院发展,走好新型研发机构的路子,欢迎资本力量参与研究院建设,助力科研成果转化。希望农大把更多科研力量投入到苏州,坚持科技引领,深化双方合作,建设更高等级研发平台,携手推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努力向周边城市复制推广在苏州的创新模式,助力江苏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当前,苏州正全力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工作品牌,希望有更多优秀苏州学子到农大学习深造,同时欢迎农大毕业生来苏州发展,苏州将提供各类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广阔舞台。


党委书记姜沛民与苏州市吴中区区委书记丁立新

举行工作座谈

7月28日上午,党委书记姜沛民与苏州市吴中区区委书记丁立新举行工作座谈,双方就有关重点工作和项目进行沟通对接。苏州市吴中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顾晓东,吴中区政府副区长张伟,区政府办、经开区、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党委书记姜沛民讲话

姜沛民表示,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是学校成立的第一个产业研究院,在苏州市及吴中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研究院在成立短短4年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当前,研究院发展站在全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议题。学校将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联系,在研究院的科研、产业、人才工作等方面,谋划符合地方发展政策的全新发展模式,以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助推吴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苏州是一座全球化的创新型城市,吴中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希望与苏州市和吴中区继续加强联系,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在新的起点上寻求更广泛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区委书记丁立新讲话

丁立新表示,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自落地吴中以来,研究院瞄准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这一主业,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实体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吴中区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研究院在吴做大做强,同时积极牵线搭桥,推进三峡集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共同为治理太湖、共抓长江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接下来,吴中区将全力配合、支持研究院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期待与中国农业大学深化多领域、全方位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立足吴中、走向全国。


7月27下午,姜沛民一行实地调研了学校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中心(临湖)、临湖水稻生态农场示范基地,详细了解研究院师生团队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工作。吴中区政府副区长张伟,经开区、科技局、生态环境局、临湖镇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党委书记姜沛民听取学校有机循环研究院

(苏州)工作汇报

在学校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姜沛民听取了研究院运行情况的汇报,实地调研了解相关教学科研场地。他表示,充分肯定研究院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研究院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希望研究院继续做大做强,创新体制机制,狠抓产学研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党委书记姜沛民实地调研学校有机循环研究院

(苏州)教学科研场地

党委书记姜沛民实地调研学校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科研进展情况

党委书记姜沛民慰问苏州专项研究生

姜沛民专门慰问了苏州专项研究生,详细询问了同学们在苏学习和生活情况,激励同学们要在苏州这片宝地努力学习,多出成果。期间,他还会见了苏州校友代表,希望广大校友继续关心、支持、参与到学校和研究院建设发展中来,为学校和研究院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党委书记姜沛民实地调研学校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

利用示范中心(临湖)

党委书记姜沛民实地调研学校临湖水稻生态农场示范基地

在学校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中心(临湖)和临湖水稻生态农场示范基地,姜沛民鼓励研究院师生要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打造我国有机资源循环利用领域重要创新平台和产业化高地,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党委书记姜沛民实地调研东山枇杷科技小院

在东山枇杷科技小院,姜沛民表示要不断探索创新“科技小院”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靠近田间地头,随时帮村民解决技术问题,探索出一条高等农林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功路子。

学校原副校长、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建华,党政办公室主任李青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振岭,社会服务处处长杜金昆,涿州教学实验场场长段刘伟,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院长李季,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国学教授、许艇教授等师生参加了相关活动。


新闻延伸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

2017年7月6日,苏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2018年7月18日,吴中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签署校地合作协议,2019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循环研究院(苏州)落地吴中。截至目前,研究院已建成中心实验室、分子实验室、理化检测中心、人工气候车间等研发场地和综合办公场地共1.4万平方米。

人才梯队:研究院现有员工10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6%,包括外聘专家教授15人、以及一批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的高校硕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围绕有机循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环境微生物组学及应用、废弃物生物转化和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及应用等方面持续开展研发。截至目前共发表相关论文29篇,共申请专利75项,获批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江苏省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等。

技术转化:研究院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长三角分公司共同在环太湖五市开展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先行区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处理中心,正加快推进东山镇、金庭镇等地的处理中心项目建设。



来源|校园网

编辑|叶静雅

责编|赵竹村 于哲 姜萍萍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

竣工投产!



19+15+28

科技赋能天府之国

建设黄淮海上“吨粮田”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