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
在中农大有这样一群人
怀着对新闻的一腔热爱
怀着对真相的不懈追求
探访每一处风景
叩询每一个故事
新时代的中农大篇章
从这里流淌
我们追寻学校发展的脚步
铭刻这一路
激荡人心的历史瞬间
我们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
勇立新潮浪尖
深入新闻一线
我们与校园呼吸相连
我们与世界同频共振
我们拜读大地上的论文
寻访田间地头的大师
相机和话筒
一面对准学术大雅、科技攻坚
一面聚焦天下饱暖、人民安康
我们雕刻光阴的细节将中农大人的独家记忆一帧帧珍藏其间校园 四时 风物生活 求知 青年
看,这里有校园中脉动的青春听,这里有少年郎未悔的誓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中国农大新闻工作者们
站在过往与当下的交汇口
长风满怀,晴光万里
在追寻真实、叩问时代、启发青年的路上
从未停歇,奋力向前
下面,把目光转向镜头外
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吧
出版社新闻宣传员
童云
转眼间我“扮演”宣传员这个角色已经快20年了。作为一名老宣传员,在出版社的新闻宣传工作上由以前的被动宣传,历练成为今天的主动宣传。这得归功于时间这朵漂亮的玫瑰花。多年来,我坚持阅读中外经典,努力弥补学科知识缺陷,加强文化自信,提升工作素养。这期间经历了从见林得木到见木得林,再到见林得木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后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发挥出版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特色继续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闻宣传员 鲁君悦
非常荣幸能够加入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战线的队伍,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宣传员,我会努力做好校院两级对接的桥梁,严把稿件质量关,创新思路,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沟通协作,做好学院新闻宣传工作。
烟台研究院新闻宣传员
王玉婷
迎新、校庆、毕业季…哪里有新闻热点,就第一时间奔赴到哪里去。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一年多来,我用文字、照片记录着校园里的发展变化。熬夜写稿子,加班做推送……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当发布的新闻、推送得到读者的好评时,那一刻一切付出和努力都值得!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教职工党支部宣传委员
苏华维
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感谢组织的信任,委派我担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教职工党支部宣传委员。作为宣传委员,首要任务是在自身加强学习的基础上,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大家,传播党的声音。其次,要做好支部各种特色活动的宣传工作,并与其他支部委员相互协助,高效完成支部的各项工作。今后我会努力发挥好支部宣传委员的责任和使命,争取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学生记者勾琳萱
(右二)
我第一次出任务是采访中兽医林珈好老师,尤记得当时看到新鲜事物的那份激动与好奇,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作为记者真的能用自己的文字带来一些改变。在我看来,“脚力”和“笔力”是记者重要的能力,只有保持对事件的敏感性,奔走四方、踏破铁鞋,才能网罗天下资讯,把最新鲜、最真实的内容呈递给读者。一年来,我采访过教授、同学,也曾用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校园四季,用生动的文字报道了身边事件。“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我希望就有怎样的底气”。未来,我也会继续锻炼“脚力”,磨练“笔力”,更好地践行与传播学校“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
学生记者张梓瑜
(左二)
第二年过记者节,以不一样的身份体验这份工作,我才懂得各种岗位的辛苦。从根据老师的建议写稿改稿的实习记者成长为可以独立选题策划审稿,我非常幸运,遇到了一群严谨负责的老师,认真专业的学长学姐和相处融洽的小伙伴。记得一次去采访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蒋建科,与他的对话让我获益匪浅,“记者就像小蜜蜂,要承担起传播的重任。”在校园新闻工作中,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归属。未来还要继续努力,为永葆“讲好农大故事,传递农大声音”的初心而不断进步!
学生记者苏伊丽莎
(第一排右二)
作为一名大一学生记者,入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在收获了成长的同时也愈加认识到加入校园新闻工作队伍是个正确的选择。记得组成小队“探绿”圆明园,从刚开始的拘谨到最后与其他文字摄影和新媒体成员共同圆满完成任务,我不仅了解了校园记者的工作流程,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的决心,我将以“记者”的身份在大学校园里发光发热。值此记者节,也祝愿每一位校园新闻工作者都能产出更优秀的作品,朝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进发。
学生记者杨婧瑶
(右一)
时间过得好快,今年是我成为学生记者的第二年了。回望过去一年,我做过许多有趣的推送,也见过许多有意思的人。
我见过中国农大分布在祖国各地实验站的晨光,看到《千里共朝阳,他们与晨光共舞》;我站在光芒万丈的舞台,问出《你你你你要跳舞吗?》;我采访百万粉丝博主范志红老师,写下《今天这个日子,她讲给你听》;我对话食品学院胡小松教授,讲述《这位教授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感谢学生记者这个身份,是它让我看见、走近、触摸中国农大的每个角落。
学生记者张悦
(左一)
虽然刚加入校记者团半学期,但是收益良多——
喜欢这群积极、乐观的朋友,做每一次任务都能收获新朋友,学到新知识;喜欢这里的工作,金秋九月,第一篇推送开启了我的新闻工作,可能还不熟悉,同伴不断鼓励我。绚丽十月,我实现了从对采访的懵懂到逐渐放松、熟练,我真正体会到了记者的责任与使命;喜欢这里提供的机会,让我可以从更多角度全面了解大学,了解他人,在采访中沟通、在别人的生命中发现自己。
记者团的经历于我来说是一份美好的礼物。正如阿贝尔·加缪所说,“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我相信在每一个“现在”,都是无悔的青春;也相信在记者团的每一个瞬间,都会助力我奋力走向未来,异日图将好景,落花远随流水香。
学生记者尚岳洲
一年前,机缘巧合下,我与校园新闻工作结缘。
于是我拿起了相机,日复一日,穿梭在人流与光影中,记录着人间百态与鸟语花香。
学生记者周熙媛
对我而言,做一名记者的精髓在于“发现”。新闻是记录的载体,而发现是记录的前提。发现美,于是记录美;发现事件,便记录为新闻。我始终认为,在现当代,新闻是为群众发声的快捷通道,是记录事实的有力武器,这也是我想要接触的初衷。诚然,如今的我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我所接触的新闻也不过是这一领域中的皮毛,但是这却给我埋下了一颗坚持自己念想的勇气种子,同时给我打下了接触这一领域的必要基础。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和各位小伙伴一起加油,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学生记者赵效北
开学季的迎新现场,我作为摄影记者参与活动报道。在拍摄“绿色通道”时,脑中突然出现一个声音,于是我使用大光圈,将焦点放在“绿色通道”四个大字的绿色牌子上。作为一名工作两年的记者,这是我全场唯一一张“对焦失误”的照片。丢掉的,是清晰;留下的,是温度。
很多同学往往记住了记者团十字格言中的“观察”,当然,将最真实的现场还原给每一位观众,是我们的使命与职责。但我们不应忘记的,还有“温度”二字。
记者从来不只有钢笔与镜头下的冰冷,更有文字与照片中流淌的温暖。我们传达的不只是客观的事实,还有人间的温度,是对观众的承诺,是对人民的尊重。
学生记者施欣彤
当我首次举起相机
咔嚓 照片模糊而笨拙
我该寻找什么 我该捕捉什么
我想呈现眼中如何
当我穿上棕色马甲
寻觅 任务在脑海浮现
穿过车水马龙 聆听言笑晏晏
我想勾勒心上如何
当我拥有记者身份
聚焦 每一个真实时刻
无论人间烟火 抑或沧浪草芥
我想摹刻人间如何
学生记者古稀雅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虽工作时长不足三个月,但在这段时间的实践中,还是收获颇丰。从基本的调节相机参数,到寻找拍摄角度,再到创作构思,这是一个不断思考与感受的过程,接触不同的相机,感受不同的外部环境,不同的参数带给一幅作品的改变。在我看来,好的作品是需要技术和时机的,好的技术让作品呈现更应景的画面,而好的时机让作品更具有深度,更耐人寻味。经历了几次拍摄后,我发现自己在无意识中增强了对周边事物的观察思考,感受到了以往没有注意过的细节,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的视野所见与之前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感触,我觉得这是摄影带给我影响比较深刻的地方,他给我的生活添加了更多的光彩!
学生记者张弛
开展校园新闻工作已经一个多月,在学姐学长的帮助下完成一篇推送,经历人生中第一次值班,也拥有了自己的实习记者证,可谓收获颇丰。
我曾遇到过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学长学姐都很耐心地帮助我,我真切感受到了温暖和快乐,期待自己能够有所收获、有所转变。
学生记者姚佳锐
在大三荣幸地成为了校记者团的一员,非常开心能认识一群温暖又真诚的伙伴和同事!这半个学期以来,我感受到了这里对于每个任务的用心和别出心裁。尤其是能近距离体会到每一篇爆款推送或是惊艳的摄影作品背后蕴藏成员们的付出与创新,这也是团队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不同种类的日常任务,以多种打开方式发现校园不一样的惊喜。最后,祝愿所有校园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学生记者傅瑞辰
这是我在学校度过的第三个记者节,也是我作为学生记者在学校工作的第三年。作为视频中心的台长,我见证了中国农业大学视频中心的成长,同时,我也与视频中心一起进步和发展。这三年来,我随学校党委宣传部参与了许多的重要活动,采访了像康邵忠院士,杨作民教授这样的学校杰出人物,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年五四青年节采访了与党同龄的杨作民老教授,虽然教授年事已高,但是我们到先生家里时仍热情接待我们,并且生动的与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在采访的过程中,先生提到一句话,“干一行爱一行,学农人要脚踏实地,热爱这份事业。”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我们中农学子在专业上的标准,作为学生记者,我们也应对自己高标准,精进个人能力,同时也要承担起“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社会责任。学生记者黄雪霜
记者,记着。我们既是记录者,也是见证者。记着时代,记着社会,怀揣理想,发现新闻,永远在路上。从大一到研一,这是我成为学生记者的第五年,我想作为一个学生记者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至少毕业后你对农大的印象是多面的,立体的,丰富的,也是有温度的。但有时候我仍会思考记者的意义是什么。南方周末1997年的发刊词给了我答案“我们自以为饱经沧桑,阅透了人生,心早已磨出厚茧,可是,一篇朴素的文章,一段质朴的对话,一个感人的细节,仍足以令我们鼻子发酸,心头发烫。”我想,不管多久,讲好中农大故事,传递中农大声音,仍然是我们作为中农大记者的初衷和初心。
最后
让我们向全校新闻工作者
致以节日的祝福与衷心的问候
未来
让我们携手共进
绘就光辉灿烂的明天
文字|吴梦涵
统筹|张雨杨
图片|大学生记者团
编辑|颜旭
责编|于哲 姜萍萍 张黛眉 任林萱 勾琳萱 尚岳洲 郑诗盈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
宣讲先锋队,亮相!
同学,你的钱钱都去哪里啦?
非凡十年,我们这样培养人才
连续四年夺金!
为记者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