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操场这个无人售水摊,谁开的?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3-01-27


今天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日前,在中国农大的校园里

操场边一个无人售水的摊位

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

无论是上体育课的同学

还是跑完闪动大汗淋漓的朋友

都可以及时、便利地在这里购水畅饮

听说这是一项学生开展的志愿活动

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无人售水项目


原来,这是《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课中的一项小组实践,该门通识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晓红开设,旨在让学生了解志愿服务,并且在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们的各项能力,进而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服务。

参与奥运志愿 成为开课契机

“《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开课于2009年。” 张晓红回忆道。

2008年,张晓红以志愿者经理的身份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承担着参与志愿服务、协调管理所辖志愿者队伍的工作。

“北京奥运会的全球招募报名中,青年人占绝大多数,志愿者管理使用馆校对接,大学生录用超过80%。”正是通过此次亲身参与,张晓红看到了志愿活动给大学生们带来的成长与帮助,发现志愿服务可以成为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段经历也成为张晓红开展志愿服务课程的契机。 

2009年,张晓红向学院申请开展《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课程,并很快得到批准,“出于对学生外出实践安全性的考虑,学校未能同意实践部分的课时设计。不过三年后,北京市开通了志愿者注册,这门课的志愿活动实践也就随之开展起来了。”

新生入学志愿服务第一课

“十几年前,志愿活动并不像如今这样欣欣向荣。那时青年学生接触到志愿活动的消息和途径都比较少”,于是张晓红开始给学生介绍她认识的志愿活动负责人,并请他们带着学生去做志愿。在这些拥有丰富志愿服务经验人员的带领下,青年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志愿服务带给个人和社会的变化,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如今‘志愿北京’平台开展了全北京市的志愿者活动注册,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通过平台发布志愿活动,青年学生也能快速、便捷地在平台上寻找志愿项目,开展服务工作”,张晓红介绍道。


理论与实际结合 追寻精益求精

随着志愿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张晓红也开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志愿活动,使青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知识后,直接在学校里付诸实践。

《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课堂PPT

“这门课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由学生开展的志愿服务,譬如‘助人看包’服务,在操场上跑步的同学过来免费存包,‘校园垃圾捡拾’服务,在固定时段捡拾操场垃圾。”张晓红介绍到,还有一些志愿活动延续至今,如“口罩驿站”在各个教学楼及食堂入口给同学们提供免费口罩......课堂中萌发的各项志愿服务,皆从学生视角出发,以小切口关注同学们的实际需求,为校园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助人看包服务

口罩驿站

此次无人售水服务开始前,张晓红曾和小组同学深刻地讨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无人售水实际上是一个物质化帮助,但志愿活动则讲究非物质化,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帮助”,张晓红表示,“然而无人售水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为了让同学们喝水更加方便,这也正是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所在。”

“大家应该认识到志愿服务的边界性,风险大不研判盲目去做不叫志愿,商业运营也不可参与志愿”,张晓红说道,“当今社会,由于对志愿服务的认知不够,招人当廉价劳动力、招募观众进行商业演出等行为时有发生,这都不符合志愿服务的本质,所以志愿者权益需要在立法中得到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本质也是我们课程开设的意义。”



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是志愿意义所在

2008年是令张晓红记忆深刻的一年。

5月12日,汶川地震,山崩地裂,伤亡惨重,急需大量救援力量,全国各地广大志愿者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实施救援。

作为成都人的张晓红也毫不犹豫地加入救援队伍,先行到达灾区,为即将到来的救援队伍接送、调配物资。为了使救援物资成功运往汶川等重灾区,张晓红尽最大努力动员了在成都的家人、朋友和陌生人参与志愿。无数涓涓细流,最终汇成蜿蜒水道奔赴大江大海,那一刻,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不怕牺牲、坚强勇敢的精神令她感动不已。




张晓红在汶川灾区

在张晓红看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高度契合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内部也存在着递进关系,平等友爱待人才可以互助、自助,进而促进共同进步。“志愿服务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前叫好人好事,现今的志愿服务就是有组织地做好事,比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志愿服务研究基地去做调研时,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募集款项完善音响设备,帮助山里的孩子用上更现代的设备,这就是一项很好的公益志愿活动,更如学校里成立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伴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热情不断高涨、队伍逐步壮大、项目日益多元,校内外越来越多的场合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我希望培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精神和习惯,并通过志愿服务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正向价值的社会化的人。”

多年来,张晓红获得过“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首届魅力教师”“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众多荣誉,但“志愿者”这三个字一直是她最骄傲的称谓。

张晓红为全国科技志愿者培训录制网课

深耕志愿服务研究,传播友爱互助精神。张晓红正将志愿服务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践行动,鼓励着学生们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探索创新服务社会,去奋力追寻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据了解,目前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超过2亿人

在脱贫攻坚的田野

在乡村振兴的一线

在抗击疫情的前沿

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他们用细心、耐心、爱心、真心服务群众

让我们为志愿者们点赞

纵使寒风凛冽

但你我始终心暖如春


\ | /

张晓红,中国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16年荣获北京市首批思想政治教育特级教授。北京市五星志愿者、志愿服务时数超过万余小时,曾被评为汶川抗震救灾模范,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张晓红作为志愿服务领域的践行者和研究者,长期从事志愿服务事业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工作。2011年发起成立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担任执行副会长。目前兼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监事,北京志愿服务基金会理事,全国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标准化委员会技术专家委员等。

\ | /




素材 | 张晓红教授提供
文字 | 蒋智如 唐菡
视频  |  孟祥慈
编辑 | 郑佳敏
责编 | 于哲 姜萍萍 张黛眉 勾琳萱 尚岳洲 郑诗盈 杨婧瑶


往期回顾

RECENTLY RELEASED

你好中国农大,我们一“研”为定
@CAUer,每个人都是抗疫链条上重要的一环!

凌晨三点,他们要起床工作了 






花式宅寝不emo,返乡“约车”护平安







为志愿者们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