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与中国农大紧紧相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Author 李熔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作者食工193李熔


杨丽,2006年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植物保护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后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为北京大学与耶鲁大学博士。2015年取得理学博士学位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之后在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作为博士后进行科研。2020年回到母校中国农业大学任教,现任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

她,从中国农大学子成为中国农大校友

她,从中国农大校友又成为中国农大教师

今天,让我们走近植物保护学院杨丽教授



念民生多艰,奋发图强

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专业、园艺专业和农学专业仍同属“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学院采取大类招生的方式,大二才开始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专业。怀着对植物研究的兴趣,杨丽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并成为植物病理专业的一名学生。

勤奋刻苦的她在大一期间就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这个不小的奖励使她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然而在本科生涯中对她影响最大的,冥冥中指引未来方向的,并不是这张始终优秀的成绩单,而是在“农村发展研究会”社团的经历。

农村发展研究会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关注于农村发展的各种问题。彼时青春正盛的中农学子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自觉要将所学所想积极应用于农业实践,农村发展研究会就成了这些学子共同实现理想的地方,而杨丽正是其中的一员。

当跟随社团走出校园、来到农村,杨丽一下子从书本的刻板知识中跳脱出来,推开了中国农业实况的大门。“因为从小在城市里,我没有想到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差距这么大。”回想起当初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她依旧充满感慨。“那时候才突然明白,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还是和现实有差距的。而我们作为中国农大学生,要做的应该是为农村干一些实事,这远比考取高分更为重要。”

在农村中,杨丽与同学们一起为村民讲解技术知识,搭建小型阅览室,鼓励大家多读书。为了更好地调研,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白天走山路做问卷,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夜晚灯光下再讨论,分析有哪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那时候还没有开始实行乡村振兴,农村的生活真的是太苦了,不亲身体会根本想象不到。”一次次实践活动带给了杨丽独一无二的宝贵收获,也就是在那时,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做贡献的理想扎根在了她的心中,随着学业生涯的不断向前且历久弥坚。


寻年少理想,初心不忘

从中国农大到北大到耶鲁再到中科院,最后又回到中国农大,不同的科研环境带给杨丽不同的思考。

“我在北大读博的时候,我的导师邓兴旺教授主要是研究植物光形态建成,并不做植物免疫相关的研究。但是他非常包容,支持并鼓励我在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同时还会给我介绍植物免疫方向的研究专家,便于我向这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老师请教学习。”导师的惜才与理解给了她轻松自由的环境,从而使她有了更多的科研产出。

前往耶鲁求学后,国内外的情况差异使得她对于科研和教学的思考更为深邃。“其实国内的硬件条件并不比国外差,但是国外的科研环境有两个很好的特点:一是师生之间能换位思考,相互体恤理解;二是他们非常乐于交流,包括不同实验室之间也经常交流。”

学成归来的杨丽首先进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做助理研究员。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求学经历,以及多年前踏足农村时内心受到的震撼,让她不愿再遵从别人的课题,而是不断萌生出想要自己带实验室做课题的念头。对于如何应用植物病理知识帮助中国农村发展,杨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中国有广大的农民群体,金融、IT等热门专业对社会固然重要,但植物保护、土地科学等学科可以更细化地满足农村和农民的需求,我想这就是农学专业存在的独特意义。”谈起自己的研究内容,杨丽对其前景自信满满。“我的研究方向很好解释,就是让植物少生病。现在国内还不能广泛接受转基因,但其实我们日常吃的很多东西就是天然转基因的,比如甘薯。考虑到这些因素,我还是选择了更稳妥的方法——杂交。虽然这项研究偏基础,但它真的很有用。”

清醒的自我认知与规划,为她的果断选择增添了保障。2017年,她辞去了中科院的工作,进入北大做博士后提升自我。三年之后,这位在植物病理专业扬帆启程的中国农大学子,带着满满的知识与热忱,学成回归她的母校。



从这里,杨丽推开了新世界的门。成为教授后,她希望用自己的付出为每一位学生展现新的天地。学术上,她不仅严谨求真、一丝不苟,还时常鼓励学生们进行交流、表达自我。作为一名老师,她在注重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注重锻炼学生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安排讲解PPT、开组会、听学术报告等形式,她力求把国外科研环境的优点带回国内,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通识性的农学人才。


寄青年希望,语短情长

对于如何选择发展方向,杨丽简单凝练地表述了心得。在行业认知方面,“如果你要确定工作方向,首先要知道行业特色。但是不要用主观认知去判定事物,而是应该多方面地收取信息,了解它的工作特点和性质。”足够且准确的信息是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保障,找到预选的行业后,需要把握每一个可以接触业内人员的机会,尽量广泛接触各个层次结构的人,才能组成高效信息网络。在热门和兴趣之间,她认为学生们应该选择后者。“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最好都可以拥有好的生活,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擅长之处和兴趣点。本科阶段时间宝贵,应该多做尝试,积累经验。不能仅仅依靠主观认知去作选择,因为每换一种选择,沉没成本都很高。”从杨丽的言谈语气中能明显感受到她对于植物保护这门学科的热爱,以及这份工作带给她的快乐。而在“内卷”变为社会热点话题的今天,人们对于“热爱”的关注,显然变得越来越少。如何克服“内卷”?这大概是大多数青年和一部分中年人都曾思考过的问题。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其带来的疲惫感,像是一件湿衬衫贴在思想上,裹起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在各个论坛和问答社区上,有层出不穷的帖子从各个方面分析这个现象,最终给出的方法五花八门,或积极、或无奈、或大至国策、或小至个人。然而当杨丽从入学到工作讲述起自己的青年岁月时,她透露出的是从事科研时收获的喜悦,是对于每一次机会的感激,是带领学生步步向前的幸福。她坦言自己在各个阶段结束时,都没有非常强烈的焦虑不安感,只是顺着做学术研究这条路往前走。这看似“凡尔赛”的话语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在求学阶段有意识的观察积累和清晰的自我评定。


她就是这样谦虚而自信地推开一扇扇新世界的门,每次转身都在迎接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

编辑|张弛

责编|武慧媛 姜萍萍 勾琳萱 张梓瑜 于秀博

支持 | “双一流”文化建设项目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200+岗位,职等你来!

这份邀请函,你收到了吗?

校门,开了!(文末有惊喜)


查分啦!中国农大等你“上岸”!




 为杨丽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