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说说说你爱我,我我我我说不出口……
“沟通与写作”是什么?
“沟通与写作”课程是首门学校规划建设的核心通识课,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设。
它是一门思维训练课,写作即思考;它是一门开拓眼界的课,没有专业门槛的主题设置,带你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它是一门全过程深度浸润的课,通过阅读、写作、研讨、展示以及一对一面批修改论文,让所有同学都能获得个性化指导;它是一门让你表达更为流畅优雅、心态更为开放平和、心智更为敏感成熟、思维更为逻辑锐利的课。
课堂上会讲什么?
你见过十二个主题的课堂吗?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天有十二时辰,“沟通与写作”有十二个美好的主题。
——课堂上,老师讲述“爱情”这个话题
“从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到徐志摩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文人墨客不吝笔墨的描述中,我们想象着爱情的模样。”
“就像消防演习要在没起火的时候进行一样,大家应该在热恋时就商量好以后吵架的时候要怎么沟通,设计一下分手时的场景和方式。”“情书”主题授课教师英郑欣在课堂上诙谐地说。
英郑欣认为,爱情和微积分一样都需要学习,然而从“高考前恋爱打断腿”到“毕业就把婚催”,我们的恋爱时间非常有限,课程从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理性学术角度出发,学习看似纯属非理性范畴的爱情,希望同学们用文字思考和表达自己爱情观的同时,能将课堂所学用于日常,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课堂上,体验非凡智慧走过的刀耕火种“还记得孩提时代的懵懂,跟着姥爷学写春联,‘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然后很有仪式感地贴起来,兴奋地期待着节日的鞭炮、美食以及来年的风调雨顺。”“农耕食韵”主题教师李学贤回忆到。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课堂从农耕视角回望文明,学典籍、品诗词、览农史、知农艺,传承华夏经典。
——课堂上,探寻乡土中国的“活力密码”“无论城市如何发展,中国发展始终保留着乡土的味道”。“乡土中国”主题授课教师马雯秋,透过各类文本和图像,带领同学们学习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描绘的乡村图景,运用创新性思维为乡土中国赋予全新价值与意义,尝试以不同技巧与风格来续写中国乡村图谱。……
同学们有话说
上过这门课的同学对于这堂有趣的课程也有很多话要说。
我们有分享会,同学们会在课上分享自己、朋友或者名人的故事,有甜蜜也有苦涩,但无论怎样,在课堂上分享出来,都会得到一定的释怀,我们甚至会签订保密协议,不可以将同学们的爱情故事随意外传。这门课使我有机会能在课堂里和同学们一起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爱情。希望通过文字思考爱情的同时,能在生活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孙悦
牛俊老师的讲课方式非常新颖,带我们在江河中学习写作,在黑板上画出写作结构,像是倒置的堤坝,像是置水的沙漏,像是渐渐明晰的思路……每一堂课都以江河有关的古诗开始,瀑布有“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江河有“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我们从江河出发,沿着一路历史文化、生物百态、地理变迁,看一条江、一道河,甚至一汪水的生命旅程。
——张悦
在《汉字、农业与文明》的课堂上,同学们围坐一起,讨论猜字,了解汉字背后的含义。从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到农耕社会再到如今的现代化社会,我们通过文字留下我们的思考痕迹。从汉字入手,重新认识中华农耕文明一路走来丰富精彩的故事,让我感到收获颇丰。
——廖佳艺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已经大概了解了转基因技术具体的操作,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转基因产品能给我们带来的益处等。除了收获丰富的知识,我还获得了与其他课不同的、丰厚的上课参与感。交流研讨、头脑风暴、角色辩论、大咖授课,课下细致的面批面改,都让我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赵婉旭
我主动旁听了5个课堂,张俊争老师幽默、李学贤老师深沉、刘子瑜老师健谈、程楠老师有激情、英郑欣老师细致,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现出积极回应老师问题、参与小组讨论的意愿。作为大四老生,我建议学弟学妹把“满足探索事物和学习知识兴趣”作为学习重要动力,并养成对所学知识和身边事物的敏感度,提升思辨能力。
——王皓
沟通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这项能力不仅在大学期间必不可少
工作后也会受益匪浅
如今这门课已经成为
CAUer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在这里
我们感受多姿多彩的故事
在这里
我们真正意识到沟通写作的价值所在
欢迎同学们加入
言之有物、言之有趣
一起表达出你我最真实的情感吧!
责编|武慧媛 姜萍萍 仇莹 勾琳萱 吴笑含 郑诗盈 宋梦洁
支持|“双一流”文化建设项目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我们,从未忘记!
一场最美的约会!
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