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进入倒计时!他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人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读书,这个历史使命我认为只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这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孙其信在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上的一段话。
这场世界级大会,定了!
时间回到两年前的夏天,2021年7月26日,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平谷调研农业中关村建设时指出,要搭建好创新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服务好入驻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农业科技力量,带动社会力量参与。
孙其信出席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大咖对话”
在蔡奇的支持下,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启动筹备!
科技创新始终是驱动
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
作为一所有着118年历史的中国最高农业学府,中国农业大学自成立以来为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孙其信认为,中国农业大学在作物、畜禽种业方面创制出了以“农大108玉米”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观察“农大108”果穗表型
如何发挥高校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着力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疏通从原始创新转化到关键核心技术的渠道,为涉农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及市场资源,为涉农企业转型升级搭建快速通道。
科技创新赋动能,校企融合显优势。“大学有自己的优势,企业也有自己的长处,如果把这两股力量结合起来,一定会越来越强。”孙其信说,我相信大学更加开放地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通用科技创新共同驱动国家新战略。通过科技创新达到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质量和营养目标
当今世界正处于发展变革时期,全球农业食物系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突显,亟需向着营养健康、绿色低碳、高质高效、共同富裕的方向转型。“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中国的农业发展如此迅速,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可以达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质量和营养的目标。”孙其信说,“在全球范围内,我坚信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捍卫世界食品安全,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签署《共同打造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合作框架协议》,将办好农业国际国内交流活动,推动北京市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大会纳入协议任务内容。《北京市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6年)》部署了举办农业科技合作国际交流活动,打造国际知名农业交流合作平台的重大任务。“通过全球科技创新,使农业食物系统更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孙其信认为,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平谷举办,既是贯彻落实“要办好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也是立足服务建设农业强国,服务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北京加速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的重要契机,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培育卓有成效的国际会展平台。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走好农业强国之路
同世界其他国家大学一样,中国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谈到涉农高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孙其信认为:
一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中,一切都更依赖于人才和教育。过去40年,中国的涉农高校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千百万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一些涉农企业,经常可以看到农大的校友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就业做出很大贡献。
二是为技术创新做出贡献。在中国,大学、研究院等公共机构拥有大量参与技术创新的资源,在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转化技术向农业部门,以帮助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发展。
三是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涉农高校有责任帮助地方小农户,提高生产力,改变他们的生活。
来源 | 《农民日报》
编辑 | 罗依依
责编 | 武慧媛 姜萍萍 郑诗盈 宋梦洁 李蓉业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秋分,看中国农大好“丰”景
怒赞!燕赵楷模!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