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党员标兵,赞🥳!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3-12-24

常忆常思,初心还记

我躬我行,践行真知灼日尚灼我作雁此行且长不畏远


杨勇琴,中国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201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北京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01

情起农业 情定农业

杨勇琴在山东德州调研吨半粮

回忆起小时侯,杨勇琴仍清楚地记得在山西老家,每当收获时,需要将小麦堆成垛,脱完粒儿之后,一部分要上交给公社,剩下的才能留给自己。在那个年代,“吃得饱”其实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需求。那时候杨勇琴便想:“在土地固定的情况下,如果能多打粮食的话,那家里剩下的粮食是不是就会更多了呢?”虽然小时候从未听过农业的概念,但在杨勇琴心中,从事农业的种子自此种下。

进入中国农大,从本科到博士,杨勇琴更加坚定,投身农业也就是投身于人民的温饱事业。学农的九年,也让杨勇琴切切实实感受到——我们所从事的是“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伟大事业。


02

解民之需 解民之艰

“2018年5月份,机缘巧合下,我去到了怀柔的深山区。一个四面漏风的敞篷面包车把我们拉到一个山梁。”

“当地有一种野生的核桃资源,叫核桃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山核桃,皮厚个头小,可以用来做手串。那儿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核桃资源,村支书说:‘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们实现变废为宝?’”

核桃楸在园艺领域很有价值,然而杨勇琴是农学院出身,接触的基本上是大家熟知的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核桃属于果树类,是园艺专业的范畴。尽管如此,村支书这个跨专业领域的问题也没有难到杨勇琴。

杨勇琴团队主持起草书写项目计划书,帮助梁根村申请到35万元的怀柔区扶贫专项资金的项目启动资金,得到了怀柔区农委的大力支持。杨勇琴团队引进核桃嫁接技术,在梁根村当地开展试点工作,建立160亩的野生核桃高接换优食用核桃产业推广基地,先把这160亩搞起来,随后在全镇进行推广,而今这160亩已成为野生核桃高接换优食用核桃产业示范基地。

杨勇琴在梁根村开展核桃技术推广

“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学校时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能只把目光局限于一隅。”

“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永远不是孤身一人。”回头就能发现我们身后还有一群一起奋斗的新农人——我们中国农大的老师与伙伴们。集合中国农大的力量、新农人的力量,发动一下身边的资源,很多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在沟通、讨论群体较为单一、局限时,问题的突破面会相对狭小,但是如果两个大的资源群当中的两个个体,因为某一个问题产生了联系,而把这两个大的平台结合起来了,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杨勇琴分享党建经验“新农人与基层的诉求应该建立起双向关系,双方都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杨勇琴分享着他的经验之谈,“我觉得诉求是双向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有需求,然后我们去解决这个需求。”发现需求,解决问题。在这简单的八个字里,中国农大与全国农业、基层人民之间的关系牢牢交织,变得越来越紧密。


03

学业之路 上下求索




杨勇琴留校期间做实验














科研工作是一个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杨勇琴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要下一番绣花的功夫”——不能急躁,只能精雕细琢。一蹴而就不可能,看待问题过于天真也不可,但凡能简单研究的东西早被别人研究过了。

“届时我们所需的就是更多的阅读。”首先要了解这个领域,通过阅读去了解它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与前沿方向。针对一个问题,要了解它大致衍生到了什么情况,知道它的前因后果,然后它突出的难点和问题在哪里,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准定位,去做好事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中国农大人走到基层、一线的时候,要面对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脱离书本的问题、各类学科的交叉问题、跨专业跨领域的问题比比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各个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各个平台进行交叉融合,才能把事情完成得更好,让福泽绵延后人。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做科研不能用完美的眼光看待,总会有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时候,每个科研人都会遇到迷茫与属于自己的瓶颈期,但是科研这条路上会遇到的迷茫与困难数不胜数,与其顾影自怜,不如迎难而上,及时走出误区,找到新的方向。且将它们视作试金石、通天梯,磨练我们的心与志。柳暗花明之后天光大亮,小舟不觉已驶过千山。


04

疫情时期 带头冲锋

参与家乡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疫情时期,杨勇琴虽然有过担忧,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惶恐退缩,他认为危难当前,有一份力便要出一份力。当时家乡实行的是值班制度,24小时需要人坚守,村里大部分党员都上了年纪,一波值班轮完,大家都十分疲惫,身体能支撑下来的人也所剩无几杨勇琴力高奋勇,当机立断将自己签好字的“请战书”发给村支书,表示自己“可以干!能多干!”并且号召返乡的年轻人一起来参与抗疫。面对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这一情况,杨勇琴又提出“一对多”的建议,即年轻党员作为中间群体,每个人以电话的形式对接5户或者3户人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实现了村委会和村支部重心在疫情防控的同时,统计工作也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疫情防控期间参与毕业季志愿服务活动

杨勇琴在西城区松树街社区开展理论宣讲

“总书记说要走进乡土中国一线解民治学的,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农科学子的要求。”一个人想要取得一定的进步需要什么呢?需要个人成长努力和国家的需求进行双向奔赴。

对于未来如何发展,杨勇琴十分坚定:“希望未来能够在乡村一线工作,有机会为我们国家的三农事业,为某一地某一域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 ★ ★

数度冬夏,血汗筑丰田

数来春秋,岁月不觉长

脚踏黄土,情系三农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青春奉献给祖国
中国农大人一直在路上!





文字 | 徐乾艺 吴嘉鑫图片 | 受访者提供编辑 | 刘舒责编 | 武慧媛 姜萍萍 徐世贤 蒋智如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不到一个月!!你准备好了吗

“公主,王子!请用餐!”


巴啦啦能量!西区图书馆变变变!  

CAU考研人秘籍,快来查收!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