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万人迷”老师“风靡”校园的秘诀!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4-03-23

有这样一项称号

“国家级教学名师”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重要组成部分

是唯一面向全国各级各类教师

侧重考察教育教学和育人实绩的

国家级人才项目

而这个奖项

颁给了

中国农大理学院化学系杜凤沛教授


他身上有这样一些数字

从事本科教学25年

年均承担430自然学时

主持30余项科研项目

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凤沛老师的故事

杜凤沛,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才。现任理学院副院长、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制剂创新技术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农药应用与发展协会农药制剂与助剂委员会副主任、中小学化学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农药学学报》《现代农药》常务编委等社会职务。

在胶体与界面化学、农药剂量传输的规律与调控机制、高效绿色农药助剂和农药制剂研发、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及高等学校化学教育教学等领域有深厚造诣。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4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其中5项实现成果转化。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2项。指导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50余人次,培养研究生60余名。


教育不是灌输

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很多老师认为学时不够用,知识讲不完,但杜凤沛是这样做的:把有限的课堂学时变成钓鱼的诱饵,让学生们喜欢这门课,只要学生们喜欢,自然会利用业余时间去主动学习,这门课就成功了。

所以,杜凤沛认为大学老师在教学中要首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未知的兴趣,最后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杜凤沛始终坚持常教常新、常教常精,认真备课,课件年年变,且变化的幅度很大。“重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努力由主角向导演转变,让学生成为主角和主动的学习者”,他认为好的老师一定要努力去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师德风范、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艺术、渊博深厚的知识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有发自内心的爱。老师最大的成就是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比什么奖项都重要。杜凤沛回忆起2020年春季学期的线上课,本来是两个班53个人的课堂,实际上全学期下来每节课都有70人左右,很多都是来旁听的还有不少同学因为喜欢这门课而保送来课题组读研究生,这就是对老师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老师最大的荣誉和骄傲。

好的课程就是好的思政

杜凤沛认为课程思政最根本的教学目标是立德树人,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因此好的课程就是好的思政。他认为好的课程在知识层面需要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与重构,在能力层面要实现六个能力即适应力、学习力、思辨力、创新力、践行力、领导力的有效培养,在素质层面要实现科学精神、价值观、人文及家国情怀、使命责任等的有效养成。

杜凤沛提出课程思政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课程思政是教会学生基本的做人道理,成为一个“三观”正确的人;第二个层次的课程思政是教育学生把自己的事业发展跟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有机融合,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第三个层次的课程思政是教育学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杜凤沛坚持不断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以农业化学领域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选题,开展挑战性学习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分析、创新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理科文讲,在讲授理科逻辑性和科学性知识的同时,有机融合一些故事性和现实性的例子,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理农结合,在讲授理学的普遍规律时会重点介绍这些原理在农业领域应用场景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加大非标准答案型和学生自主命题型考试,合理即给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他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加强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操作规范建设,强调“手脑并用、手脑并重、手脑协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将4项实验竞赛获奖项目转变为本科生实验,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实验,将挫折教育贯穿到实验;通过延长单个实验的学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分工合作式、双语实验教学,实验报告按研究论文撰写等方式,提高了实验课程的“两性一度”,将追求卓越、树情炼能的人才培养新理念落到了育人实处。

人才培养要服务于

国家战略需求

杜凤沛面向党和国家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涉农领域高层次化学创新人才的战略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新农科育人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聚焦深化农业院校化学专业创新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定位、特色、“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能力等共性问题。明方向、确定位、寻路径、突特色,确立了“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突出特色、树情炼能”的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情怀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五育”并举,构建了“需求导向-情怀培植-能力提升”的“中农大化学方案”;理农结合,科教融合,突出农林特色、注重因材施教,重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形成了“厚基础、筑能力、勇创新、敢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育人大纲”,着力建设能力与情怀课堂、学思结合课堂,努力为国家培养适应并跑、领跑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2035年的生力军、2050年的主力军。

杜凤沛认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农业院校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能力,但未来的世界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些不确定性当中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能力强的人在任何时候能力都强,在别人不知道如何走时,他会知道怎么走、会引领着大家往前走。他通过深入研究,明确了该类人才须具有的能力六要素及其逻辑关系和培养途径。即通过培养学生的精准识变、主动求变、科学应变能力来培养适应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来培养学习力;培养学生在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下的独立批判性思维来培养思辨力;培养学生的直面挑战、勇于实践和脚踏实地作风来培养践行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来培养创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组织和领导能力来提高领导力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一批“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农业特色化学创新领军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相关研究多次获得各级成果奖励,既引领了我国农业特色化学人才的培养,也为我国行业院校的理学专业如何形成特色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并在国内几十所学校推广


致力学科交叉

助力国家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杜凤沛自1999年进入中国农大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利用化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农业领域问题的研究。农药的减量增效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但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农药会流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为此,他以“四个面向” 为指引,通过界面与胶体化学、材料化学与农药学等的交叉与融合,深入开展农药高效剂量传输的规律与调控机制、高效绿色对靶农药助剂和制剂的研发、快速评价与科学应用等研究,为提高农药剂量传输效率、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和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理论、新策略、新产品和新技术。他重视科普,2022年在中央电视台科普了纳米农药的相关知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杜凤沛一直有三个愿望:第一是助力更多优秀学生成长成才并实现自己的梦想;第二是希望研发更多绿色高效农化产品并在市场上应用,助力国家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第三是在农业与化学的交叉研究中做出更多有益探索,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来看看学生们的课后感想!

赵浩然 理学院化学系 保研至北京大学

与杜老师初见是在大一的化学与社会课,当时就对老师幽默风趣的风格有了较深的印象。后来随着更多课程,还有实验竞赛,对杜老师的认识更深了一层:杜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但相处时很亲切,亦师亦友,倾听我们的问题与诉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指点。

实验竞赛过程中,杜老师从选题到实验设计再到报告撰写与答辩,都为我们小队提供了针对性指导,并且时常会和我们谈心,一起打羽毛球帮助我们减压,让我觉得原来自主设计实验是一件有趣且成就满满的事情。
张松豪 农药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杜老师每天早上晨练后会第一个到实验室,对学生很有耐心,很关心我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杜老师的授课风格深邃而幽默,引人入胜,总能用一段趣味轶事或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类比知识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快乐,并对课程内容加以巩固。杜老师的授课讲义时时更新,总是结合最新的文献进展来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们知道,即使是再好的学术文章也是课上学到的简单知识点累积的产物,他努力引导着我们步入科研的大门。
郑子睿 农药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杜老师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这是他的课程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每一个问题,都会一步步引导直至获得最终答案,让学生体会思考和推理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能力。这一点在实验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杜老师要求不仅要会做实验,而且要理解实验中包含的原理,他强调实验是否成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喜欢在课堂中提问,因此很多学生也会在课下找老师答疑,每每都能收获杜老师带来的欣喜和细致的回答讲解。
李林峰 化学专业本科生杜老师在我们眼中是“万人迷”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同时他的课堂幽默风趣,讲课内容精彩丰富,常常会有其他专业的学生慕名来听。课堂上,杜老师能积极调动我们的兴趣,让我们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课下对大家的提问总能一语中的,受益匪浅。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先进行了预习,然后杜老师对大家进行提问,但最后的回答居然和之前的回答发生了冲突,让小组成员瞬间陷入了迷茫。杜老师再次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相关原理,并告诉我们预习不能只是一知半解,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后来,我们小组在杜老师的指导中再未出现错误,也正是这件事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都慢慢地有了思考的习惯。

自教学名师评选以来,我校有效构建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名师培育体系,拥有5名国家级、52名北京市级、76名校级的教学名师梯队,各级名师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将知识散播于莘莘学子心间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为严谨治学、匠心育人的杜老师点赞



文字 | 王若栋 吴梦涵

编辑 | 杜昱彤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勾琳萱 宋梦洁 陆岩博文

设为星标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全体中国农大人!重要通知!

抓住大学生的心,首先要...?

放假啦!全校最全服务指南在这里!

“农”情金婚,携手共白头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