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政记忆|侠之大者,胸怀天下!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逝世,享年94岁。


年轻时的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并以笔名“金庸”发表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他的作品屡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

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一颗总编号为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以表彰金庸的贡献。据说,这是我国唯一一颗以文学家名字来命名的小行星。



一代宗师,一纸一笔述江湖
一世传奇,如云聚散拂衣去

人们感念金庸先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

欣赏那份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悲悯

叹服“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奇绝

读金庸、品金庸

我们

缅怀金庸


老师、学生、校友……无数的西政人都是金庸作品的拥趸,都在默默地缅怀金庸先生,追忆和金庸先生的故事。



早在1999年,一批幸运的西政师生就与金庸先生结缘。当时,我校作为全国8所参加第五届全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的队伍,有幸与评委金庸先生在赛后合影。


辩论队师生与金庸先生合影,第一排从左向右第四位是王安白老师


带队的王安白老师对这次经历印象颇深。他后来说道:“先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逻辑清晰的点评,他在点评中所阐述的理念,也已然成为我们论辩文化中宝贵的思想元素。”


金庸与西政辩论队

(王安白)

1999年,我们学校接到上海教育电视台邀请函,邀请我校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日立杯”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这是我校辩论队第一次走出盆地走向全国,从意义上讲,应该是开创性的。到了上海,我们第一次和重庆之外的辩论队、包括港澳台地区辩论队进行交流,确实眼界大开。更加令人激动的是,金庸是我们这次比赛的评委兼点评嘉宾。第二天,我们被组委会安排和金庸合影,这可是千载难逢啊!当天上午,我们来到金庸下榻的酒店,怀着朝圣的心情等待金大侠的到来,一会儿,大侠缓缓到来,全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侠气,倒是慈眉善目,一脸的和蔼可亲,一开口“同学们好”,轻言细语。跟我们合过影,大侠轻轻说声“谢谢”,我们顿时目瞪口呆,应该是我们谢谢他老人家,可那时我们还不习惯礼貌用语。比赛点评,金庸先生心平气和,娓娓道来,那年他75岁,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怪不得他的武侠小说给我的感觉是:在逻辑中想象,在想象中逻辑。

这一次与金庸的合影,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同小可,这上世纪最后一个月的比赛,是我们学校辩论队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而就这第一次,我们有幸和金庸先生合影,这确实是莫大的荣幸。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启动了我们创建学校论辩文化的竞赛模式,虽然这次比赛我们输了,可我们从这次比赛中感受很多,体验很深,尤其他在点评中所阐述的理念,已然成为我们论辩文化中宝贵的思想元素。

金庸先生永远与我们同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我校1996级法学院校友杨延超,作为西政辩论队的代表参加与金庸先生的座谈会并获得了一本由先生亲笔签名的赠书。虽然时隔19年,但与金庸先生的一面之缘却令他难以忘怀。


侠之大者,胸怀天下!

(杨延超)

我经历了“从文学到电视”转换的时代,小学时候看金庸先生的书,稍大些就看经由小说改变的电视剧,金庸先生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偶像。

见到崇拜已久的人,我很开心。金庸先生精神很好,很健谈,也给青年人交流提问的机会。而令我俩距离骤然拉近的,还是座谈会上先生的一句话,他说:“我也是法律人”。原来,金庸先生也是学法律的,当他得知我来自西南政法大学,是名法学学子,便格外“照顾”,允了我三次提问。

一问一答间,金庸先生说过的几句话给我很大启发。

谈到什么是侠,他说:“侠之大者,胸怀天下!”

谈到江湖侠义与法律,他说:“(书中的)江湖最终还是要有规则,而法律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就是基本的规则,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谈到对青年的期许,他说:“青年需得脚踏实地,做任何事不要着急;青年人得拥有眼光,要有想法,有抱负,有理想。”


《射雕英雄传》剧照


“读过金庸偷得些许侠肝义胆、意欲仗剑走天涯而憾未能、如今逡巡三尺讲台、寄情后生圆梦之法律匠人一枚。”行政法学院莫江平副教授这样形容与金庸先生的缘分。闻得大师逝世,他提笔写下对联《侠客行了》。


侠客行了

(莫江平)

无半寸武功,呼风唤雨笑傲江湖,差点儿登临百岁;

有一腔柔情,神雕侠侣编织童话,庶几乎影响千年。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夫波老师是金庸作品的忠实粉丝,他熟读原著,不仅对小说情节了然于胸,甚至对具体的篇目章节都顺手拈来。


此是人间性情,侠与义

(武夫波)

惊闻金庸先生仙逝,忆昔拜读往事,攒先生诸作回目于一处,以志哀思,砥砺吾辈西政学人为国为民之侠义豪情。

海宁查氏,少经战乱,英雄年少,负笈东吴,终成法科巨子草香港法制;

明报金庸,多历世事,是非善恶,斗转星移,遂为武侠宗师定千古春秋。

一代文宗,青衫磊落人间行,向来痴,从此醉,一派溪山千古秀;

千年侠义,剧饮千杯男儿事,昔时因,今日意,三河合水万年流。

幼读金庸,不觉韦编三绝,以为民除害方称侠,剑光烛影昭阳;

长学侠义,方知世事倥偬,却试问几时把痴心,青衿彩笔画中。

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金庸先生千古。


《西南法律评论》副主编、行政法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莫林也是金庸迷,他从小说、电影、电视中解读先生的家国情怀。


作别历史的江湖

(莫林)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品味江湖,绕不开金庸。这一次,先生真的驾雕西去,留下烟波浩渺的乱世江湖,供后人品读千年。

初读金庸,感佩于其深厚的历史学养,想象的江湖与真实历史在他笔下水乳交融,幻化一体。改朝换代之节点尤为先生所情迷,“乱世天教重侠游”,易代之际,民族矛盾凸显,正是大侠横空出世的契机,亦是思绪驰骋沙场之华幕。

后期作品中先生超越华夷之辨、高扬民族和平的努力,更令人景仰。再读金庸,渐能体悟先生烛照人性的幽微洞察与绝妙解读。那些忠厚、良善、野心与卑鄙,皆有其因。即便扭曲的灵魂,先生也能给予宽容与悲悯。

如今侠客远行,去了天堂的光明顶,与他笔下的各路豪侠论剑于天山昆仑,我又再次捧起书卷,重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八字箴言。我想,这是最好的纪念。



金庸开启我的武侠梦

(民商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  余扬)

我和金庸的故事开始于这本祖传的《书剑恩仇录》。从我爷爷的床底下翻出来的小说早已缺页泛黄,但这并不妨碍我夜晚用手电筒在被窝里和陈家洛一起闯荡江湖。

金庸的小说满足了我对英雄的幻想,满足了我对武侠的憧憬。我甚至细心去琢磨小说中的一招一式,还曾为了练就“亢龙有悔”的招式,在放学路上一掌掌劈树。

是金庸先生开启了我的武侠梦。


一个“江湖”的童年

(人工智能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  靳紫薇)

武侠已不再是臆想,他是有血有肉的乌托邦,无论是旷世绝恋下的悲怆婉转,还是刀光剑影里的命运弄人,金庸老先生都给了我们的童年一个黄金时代。

我们悼念金庸,悼念他笔下有血有肉的江湖,悼念异彩纷呈的青春,悼念流光易逝的童年,悼念我们自己的孤勇。

先生一路走好!



先生去,江湖远

桃花岛 ,峨眉山

大漠与江南,再无绮幻

或许先生带走了江湖

可侠骨却永远镌刻在了每个读者的心中

“侠之大者,胸怀天下” 

 “心系天下,自强不息” 

19年前的寄语暗合着西政精神

已经刻在了西政人的记忆之中

放马金鞍溢才华,甩袖银绦抖精神 

 谢谢您,金庸先生

留下如此多的侠客豪情于我们平凡的生命之中

………

江湖路远,先生慢行

江湖未远,侠骨永存


推荐阅读


1.原来您是这样的西政老师!


2.秋招来啦!你准备好了吗?


素材来源:成都商报等

编辑:江坤、孙佳、张悄悄、张雨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