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毓秀湖上、图书馆前又添新地标啦!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毓秀湖畔,诗意的灯柱,新鲜的地标……

西政,有诗和远方。



近日,毓秀湖面多了一层诗意的波光,那光来自翻新的灯柱。

与毓秀湖的秀丽相衬,与图书馆的广博契合,灯柱营造出校园里更浓厚的文化氛围,引来无数同学合影。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那灯柱、那诗和那美妙的光。


湖畔意乘兴


风乍起,吹皱的是一处湖水;灯亮起,温暖的是一抹意境。

漫漫中华文化史,在诗词曲赋间吟唱。

赞的是美景,叹的是离愁,咏的是壮志,悲的是落寞。

亮起的是灯柱,照亮的是前路,增添的却是代代积蓄的情怀……



新“上任”的灯柱和毓秀湖相得益彰,给学校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它们为西政增添了浪漫和文艺情怀,以人文艺术为媒去感悟人生。

毓秀湖畔沐浴阳光,品读诗词佳句,这正是属于西政学子的“小浪漫”。我们是严谨理性的法科生,但更应是有血有肉的年轻人,浪漫和理性兼具方是人性之大格局。

——法学院2017级 徐维咛


美景,好诗,一派诗情画意。心中激荡的是深深的自豪和浓浓的沉醉。

这是我们爱的诗,更是我们爱的景!

我爱我们的诗,我爱我们的景,更爱我们的家——西政!

——国际法学院2018级 吴东玲



单纯的灯只是照明,而附上诗词的外观后,古朴的灯柱不仅能充当夜里明灯,更蕴含了中华文化的意蕴美。

灯与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意象,普通行人会在走路时不经意注意它们,爱诗之人会在品读中愉悦身心,文化的滋养便在潜移默化之中。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 李淋


湖边的古诗灯柱,能够让诗词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让诗词的熏陶不再仅仅局限于纸上,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晨读时偶尔抬头品读一二,感觉到的是一种宁静;途经时的匆忙一瞥,赶路的脚步似乎也逐渐放缓。

——商学院2016级 许菊彬


一墨韵,一素笔,临摹写意,没有惊艳的奢华,没有繁华的耀眼,更是剔除了那些斑斓的妖艳。轻轻浅浅,若隐若现,阑珊灯火,远远望去,满是远山如黛的朦胧。

这灯柱独特的诗意设计拨动了同学们的心弦。



我个人很喜欢诗词,读诗能够涵养心灵。然而,诗词的大众普及度还不够,要想推广古典诗词,融传统经典于现代生活,就需要更加丰富多样的载体。

这次借毓秀湖畔灯柱传承经典古诗词,在丰富了校园景观的同时更是点燃了我们的感性情怀,让传承经典的星星之火在每个人的心中生生不息。

——民商法学院2018级 姚斯嵘


每当晨昏背书之时,我会立足于灯柱之下,看到熟悉的小诗会读一读,一颗心就此平静下来;看到不熟悉的小诗也会读一读,学习新诗之余心里更有一种被知识充盈的感觉。

古诗让人来人往的校园多了一丝慢的韵味,让生活更加值得珍惜。

——外语学院2018级 刘薇



灯添夜色明


白日,它是毓秀湖的风景,吸引上下课的学子驻足阅读。

茫茫黑夜,它是毓秀湖的眼睛,为深夜回寝的同学,照亮了前进的路。



夜半时分,踱步前行。图书馆前的灯柱散发出幽幽的光,给这冬日的毓秀湖着上华丽的长纱……

——经济法学院2016级 刘蓓


湖畔夜行,灯光点点,古诗的墨香暗暗浮动,让每一位学子的心灵在晚风与诗行的陪伴下,一步步一字字地走向宁静与心安。

我想,这就是一道独属于西政学子的最美风景。

——行政法学院2018级 孙浚洪



西政

光落在你脸上

可爱一如往常

愿西政和西政人永远明亮


推荐阅读


1.去牛津大学还是?


2.今日以您为荣!中国新闻奖里的西政身影


采访:王祖琨

文字:陈新月、钟炉悦

图片:李悦、陈维、焦志伟、陈新月、罗嘉盈、黎宇、王宇辰

编辑:焦志伟

执编:陈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