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梦西政人|西政校友陈晓刚:穿上制服是警察,脱下制服是乡亲







“西南开花,岭南结果”,形象地反映了西政人在广东大地的成长与发展。广东约有三万西政人,他们遍布在各行各业,为广东的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也收获了奋斗的成果。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系1999级国际贸易专业校友、中山市公安局联合帮扶工作组驻肇庆市德庆县匝村第一书记陈晓刚就是在广东的一位西政人,今天,让我们了解他的扶贫故事。


2月2日,国内疫情正处于爆发期,陈晓刚提前从中山回到了匝村。匝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位于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距离中山市两百多公里。作为中山市公安局联合帮扶工作组驻匝村第一书记,陈晓刚心系匝村群众的安危,亦担心村里的贫困户会因疫情返贫,原本可以响应政府号召不外出的他,主动申请提前返村。

自2019年5月被派驻匝村,陈晓刚已经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拥有经济学和法学双学位的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协助村民把匝村的三大产业(马蹄种植、肉鸽养殖、药材加工)经营得有声有色,56户贫困户也如期脱贫。


01


穿上制服是警察,脱下制服是乡亲

中山市公安局驻匝村扶贫队共有3人,陈晓刚是队长。2月2日回到匝村后,陈晓刚和同事偶尔会穿上制服,在村里“遛达”,指导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由于部分村民初期对疫情的认识不够,没有遵守当地的防疫规定,扶贫队员身穿制服参与防疫,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防控效果更好。这是陈晓刚在匝村为数不多的穿制服的时候。



大多数时候,他都是穿着便服,在村里“遛达”,和迎面走来的村民聊聊家常,去贫困户家里走访摸底,到田间地头实地调查,热情接待村民来喝茶,很快融入到了村民中。

从陌生人到成为“乡亲”,陈晓刚费了不少功夫。

在去匝村前,他上网搜索别人的扶贫经验,查阅大量国家和广东的扶贫政策,还看了两部扶贫电影《十八洞村》《毛驴上树》,学习怎么和农民打交道,但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匝村山多地少,600多户就有56户贫困户,这和陈晓刚的苏北农村老家很不一样,那里不仅脱了贫,不少人还在县城买了房。走访摸底阶段结束后,陈晓刚发现有些贫困户好吃懒做,有些瞒报虚报,工作难以推动,急得他想骂人。



扶贫队决定各个“击破”,为愿意外出打工的贫困户介绍工作,不愿外出的则教他们做小生意,不愿外出也不会做生意的,则用奖补的方式激励他们搞种植。两三个月后,最难啃的几块“骨头”松动了。

如今,陈晓刚和村民的关系很融洽。邻居经常会给扶贫队送来糯米饼、艾叶饼、番薯、鸡蛋等。与村民的互动多了,陈晓刚觉得自己已经是匝村的一员了。

02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开销路卖农产品

春节前盘点村里扶贫产业项目,陈晓刚高兴地看到,桂皮、马蹄、肉鸽的销量和价格都不错,贫困户通过上山采桂、下地种植,做小生意,享受分红,获得了丰厚收益,全村人均收入远超省定标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工厂关闭,农产品滞销,扶贫成果眼看要“打水漂”。

匝村肉鸽厂占地5亩,养殖4万对种鸽,中山市公安局先后投入了一百多万元帮扶,鸽厂每年能给匝村分红12.5万元。疫情爆发后,肉鸽滞销,鸽厂一天亏损一万多元,扶贫队必须尽快解决滞销难题。



回村当天,陈晓刚就和村书记到肉鸽厂了解情况。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扶贫队几天内协助肉鸽厂解决了车辆运输证和检疫证的问题,肉鸽可以宰杀好送货上门。陈晓刚随后发动了中山市公安局、凤村镇政府等单位的职工团购,同时在朋友圈“吆喝”, 9200只肉鸽在一周内销售完毕。

除了肉鸽厂外,马蹄厂、药材厂也遇到了困难,原本春节后要来村里收购蔬菜的中山和肇庆的两家公司,也因疫情取消收购蔬菜了。陈晓刚多方奔波,马蹄厂和药材厂很快复产复工,滞销的蔬菜也通过其他渠道卖出了。


陈晓刚校友为推销匝村扶贫产品拍摄的视频


销售农产品是贯穿第一书记扶贫生涯的工作,考验着第一书记的资源和人脉。2019年12月底,陈晓刚参加了中山市江苏商会年会,推销了匝村贡柑并吸收了一批就业岗位和赞助学生的资源。2020年1月初,陈晓刚参加了西南政法大学中山校友会的年会,并感谢校友会订购了250箱共计17000元的匝村贡柑。

校友资源渠道,也是陈晓刚销售扶贫产品的渠道之一。还有部分校友为匝村扶贫出谋划策,介绍企业资源和投资项目。


西南政法大学中山校友会订购的贡柑

(图中为陈晓刚校友)

03


商业思维和法律知识,为扶贫助力

匝村的产业发展得较为扎实,走在了贫困村的前列。在西南政法大学读书时,陈晓刚的本专业是国际贸易,同时修读了法学学位。他既对经营感兴趣,又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这对扶贫工作非常管用。

通过广开销路,匝村几个月内卖出了一百多万元的农产品,净利润20多万元。有贫困户不想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种地,陈晓刚就帮扶该户开了一家烧腊店,如今经营得有声有色。他还向村民强调收益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时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引导村民选择收益更高的种植作物。



在扶贫中,陈晓刚发现村民缺少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便寻机组织普法活动。2020年春节前,陈晓刚和中山市的几位律师校友约好,春节后到匝村开展普法活动,谁料疫情突至,活动只能推迟。待疫情过去,陈晓刚会继续推进普法活动,提高村民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让出门的村民少被骗、在家的村民也越过越好。在扶贫措施中,陈晓刚还注重培养村民的合同意识和诚信意识,制定了《信用记录奖罚机制》与《奖补方案》及分红挂钩机制。

04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回首近一年的驻村扶贫,陈晓刚用“但行善事,莫问前程”来概括。驻村之初,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面对个别贫困户的懒怠思想,陈晓刚会愤怒,会有挫败感。但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他开始换位思考——这是在学校参加辩论队训练时养成的习惯,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贫困户的思想慢慢发生了转变,他不得不感慨,扶贫工作必须脚踏实地一点点推进,不能急功近利,只要用心去帮扶,效果自会显现。



陈晓刚用“宽容、放下、感恩”这几个关键词来总结扶贫的收获。与贫困户打交道多了,他发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应该用宽容之心去看待工作中偶然遇到的不顺之事,也不再执着于做了一项工作就要立马看到效果。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陈晓刚对农村有一种情结,驻村扶贫让这种情结得以释放,也令他倍加珍惜驻村的机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廉洁自律,珍惜当前的工作环境”。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全面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恰好精准概括了陈晓刚现在的工作。贫困户全部脱贫后,在学生教育成效显著的前提下,扶贫队的帮扶方向转向了“成人教育”,即“扶志”。

陈晓刚和同事正在拉开匝村“扶志教育讲堂”的序幕。




谈起在西政的记忆,陈晓刚说道:“毕业前夕,年级辅导老师提供了学生助理的岗位,协助学生处接待招聘单位。当时,在学生处副处长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相处和睦、互相学习。在此过程中,我的信心胆量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并成就了自己的最终择业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公安局。毕业前夕的那一段经历是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也是对西政感恩最大的经历。”

他也对母校表达了祝福:“西政的历史很光辉,西政的校友信念坚定并且很努力,祝福西政的将来更加美好。”



推荐阅读



1.赞赞赞!“云比赛”他们拿奖啦!


2.@西政人,迟日江山丽,归期已有期!

素材来源:“广东省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抖音

文字:袁夏岚

编辑:徐骁祺

素材校核:陈晓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