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西政出发!
歌乐钟灵,东山毓秀
今年是西政70岁生日
时光交错,栉风沐雨,创校复校,生生不息
西南政法从肇创、发展到复办,
从耕荒开石到东山再起
每一步都有老一辈西政人坚定的脚步和坚持的身影
我们在西政
我们从这里出发
奔向海角天涯
我们从这里出发
点亮人生的第一盏灯塔
……
我们在西政开始灿烂的年华
为献礼西政70年校庆
西政教师刘川郁自发创作歌曲《我们从这里出发》
献给天南海北的西政学子
快来和小编一起听听吧~
我们从这里出发
词曲:刘川郁
编曲:覃晔
演唱:梦苇
吉他:陈焕明
小提琴:张毅
伴唱:爱乐合唱团
混音/母带工程师:Steven Chen@London Soho Studios
音乐监制:芮文斌
音乐制作:上海星外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品:西南政法大学
向上滑动阅览歌词
我们从这里出发
奔向那海角天涯
怀揣着亲友的期盼
梦想心中悄悄发芽
经历过几多的辉煌
经过几多泪如雨下
风里来 雨里去
告诉自己要坚韧不拔
我们从这里出发
点亮人生的第一盏灯塔
走过春秋 走过冬夏
坚定的信念从未放下
我们从这里出发
与时代同行 大浪淘沙
越过高山 越过大海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我们从这里出发
奔向那辽阔天下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有乡村偏远都市繁华
路上横着许多的荆棘
经历许多痛苦挣扎
山一程 水一程
一定会见到遍野鲜花
我们从这里出发
点亮人生的第一盏灯塔
走过春秋 走过冬夏
坚定的信念从未放下
我们从这里出发
与时代同行 大浪淘沙
越过高山 越过大海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我们从这里出发
点亮人生的第一盏灯塔
走过春秋 走过冬夏
坚定的信念从未放下
我们从这里出发
与时代同行 大浪淘沙
越过高山 越过大海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词曲作者:西南政法大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院研究员刘川郁老师这样说:
《我们从这里出发》这是一首站在校友视角写的歌,歌词虽然里面没有提西政两个字,但从中能找到政法学院披荆斩棘创业之艰辛,能看到西政人筚路蓝缕、扬帆前进,砥砺前行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而奋斗的身影。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新的起点,西政乘风破浪!
我们从西政出发,经历几多辉煌
经历几多辉煌,经历几多泪如雨下
与时代同行
越过高山,越过大海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学校前身: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校门
50年代:西南政法学院校门
70年代:学生在简陋的教室上课
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
胡泽君、种明钊接过西南政法大学校牌
2002年:在新建成的渝北校区举办2002级普通本专科生开学典礼
2004年:西部地区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挂牌仪式现场
2012年:部市共建协议签字仪式现场
……
2020年:民法典宣讲现场
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70周年校庆
在西政人的热血征途中,我们从未忘记自己是为何出发。走过春秋,走过冬夏,坚定的信念从未放下。山一程,水一程,见遍地开满鲜花。从歌乐山下到毓秀湖畔,西政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他们砥砺前行的身影……
我们从这里出发,老前辈寄语西政新青年
张宜伯(88岁)学校原公安教研室主任
同学们:
你们好!从事教师行业数十年了,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感受颇多。
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教师是摆在很重要的位置的。所谓言传身教,不管是在道德、才华知识上,还是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教师都必须为人师表。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实际上是互教互学的。老师教学生,也要了解学生,从学生那里学到东西。在这一点上,询问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询问深入了解学生看过的书、从各方面学到的知识,从而实现互教互学。在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中,老师和同学都能有收获。
同时,教学也必须与现实相结合。一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比如我们学校有很多学院,就需要根据不同学院的特点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二是要与时俱进,不能拿很久之前的知识讲。
新时代,大家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现在是防疫时期,卫生劳动就显得更加重要。听说学校现在在积极推进“光盘行动”,希望同学们都能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西政精神在许多方面都引领着西政人前进。孩子们,无论是现在投身于学习,还是之后参加工作,你们都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如果我们所学的东西不能运用于人民所想、人民所需,那就失去了意义。
朱锐(82岁)原校纪委书记
西政的孩子们:
你们好,我是西政的一名老员工,同时也是你们的老学长。我1960年入学,毕业以后就留在学校工作,一直到退休。今年是我进入西政的第60个年头,也是母校西政70岁生日,在这个节点,我想同诸位聊一聊。
1960年我考入西政的时候,正处于国家自然灾害时期。那个时候没有政府蔬菜部门给我们供应蔬菜,都是靠我们自己开荒种地,我们还要自己挑粪桶施肥。当时粮食不够吃,为了吃“肉”,我们把馒头做成鱼型,做成鸡腿型……我们还曾偷偷地把芭蕉树的树头挖出来,交给食堂去做饭;到农村,帮农民公社收过小麦;冬天没有棉裤,也没有棉被,只有稻草编的草甸子;重庆夏天一把蒲扇便是我们最好的纳凉方式……即便如此,大家的意志还是很坚定,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都会好起来。
环境很艰苦,条件很艰苦。当时学校要修办公大楼,我们就每个人挑两桶沙、两桶泥去修建。因此,我们对办公大楼有很深厚的感情。此时的学校没有学杂工人打扫卫生,只有一个负责办公室清洁的人。我们就负责打扫学校的花园、公共厕所、教室……检查的班干部会带上白色手套在栏杆上摸,如果有灰就不合格。所以说那个时候通过劳动也培养了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时有句话叫“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
同学们,你们今天真是太幸福了,所以说你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传承西政精神,让西政法学教育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寄语里见师道传承
在殷殷嘱托里
赓续薪火、青蓝相继
我们从西政出发
谨记“博学笃行 厚德重法”的校训
带着心系天下的担当
自强不息,严谨求实
扬西政精神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推荐阅读
文字:黄文浩
采访:蔡丽萍 马静漪 陈雪慧 梁晗
排版:何珊珊 冼天祺
执编:曹佳涵 刘红
素材审核:谢仁勇
素材校核:刘川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