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西政赵万一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2021-12-05

为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2891个集体和个人。我校民商法学院民商法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万一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赵万一  教授

赵万一,《现代法学》主编,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民商法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广东佛山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等。

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1983),西南政法大学民法学硕士(1986)。1986年起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

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做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被聘为副教授,同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十佳青年教师”;1997年被评为教授;200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获“中国第三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4年获“中国第四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6年8月获重庆市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称号,2018年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

赵万一教授是怎样和西政结缘的?

怎么成为一名法学领域学者的?

......

关于赵万一教授和西政的故事

请接着看


点击查看赵万一教授和西政的故事

初窥火光 承接火炬


"研究真问题,永远聚焦社会发展对法律的需求。"

赵万一是山东巨野人,本科就读于山东大学经济学系。

和当下许多一开始就在法学氛围中耳濡目染的学生不同,赵万一最初对法学并不了解,甚至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彼时正逢改革开放建设,全国都如火如荼发展经济,经济学是大学专业里热门中的热门。而法学恰恰相反,看不到落在实处的效益,在当时是学生不学、民众不管、社会不兴的冷清。

赵万一原以为自己会在高屋建瓴的经济学一直走下去,直到大学三年级的一次选修课上遇见法学。

那门选修课叫"经济法"。虽名为“经济法”,但实际上更像是包含法学基础理论、民法、经济法在内的一门“法学概论”。该门课程不是必修课,大家去得随意,但来的教授却有真本事。

那天,教授在台上旁征博引,谈笑风生间拎起生动案例,将法讲得淋漓透彻,法的精妙和烟火气一道在学生们眼前绽放——那些被震住的学生里也包括赵万一。

光从窗棂间透过,打在教授身上,几经折射,也照进了赵万一心里。

课后,赵万一在学校图书馆找来法学著作和课本研读,又认真评判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文科学习能力,他好像找到了一片更适合自己的天地。

1983年,赵万一本科毕业,同年,他来到西南政法大学民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在这里,赵万一遇见了一位对自己的青年时期乃至今后的法学工作影响最大的人——导师金平教授。

在专业教授中,金平老师严谨治学、因材施教,组织开展专属于学生自己的分享会,学生以授课的方式分享自己参加学术会议或写论文后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在当时获取学术资料困难的环境下,既锻炼讲课能力、巩固知识,又将知识利用率发挥最大,知识获取事半功倍。几场分享会下来,参加的人都受益良多;在平日和学生的相处上,金平老师从不吝自己的关怀,温情被熨进所有学生心底。

金平老师要求学生"德才兼备",从开学第一课就告诫"法科生,需明白能做的和应做的。研究真问题,永远聚焦社会发展和法律地位。"

"社会责任感"一词在金平老师的言传身教里被标红,烙刻在赵万一今后数十年的法学事业道路中,赵万一深深铭记,一生践行。

而那些珍贵的授课经验、对学生的关心关怀,也被赵万一引用、传承了下来。

多年后,赵万一的学生武翠丹用"谦虚亲和、睿智儒雅"八字评价自己的老师。"以前歌乐山的时候,老师经常带学生们一起爬山,吃面,后来到了渝北,也经常邀请我们学生到家里聚餐,譬如冬天老师家里会熬羊肉汤,叫我们去喝。他指导我们写论文,即使学生思绪混乱,表达不清,老师总能给我们找出研究体系直击要点。”

炬火悄然间已经承接到赵万一手上,那炬火尚带着前辈的余温,和烈烈火光一道照亮中国法治建设的前行道路。

 

广借火种 沿路点灯

"那个年代的人似乎天生有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和舍我其谁'的激情与魄力。"1985年,赵万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赵万一看来,身为党员,应该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要位置;身为法律人,应该让法律服务于党的事业。作为民商法学院的首任院长,赵万一始终把责任担在肩上,关注社会,服务育人。

他开始更贴近脚下的大地,看那些已经存在但法律尚且空白的区域、听时代发展浪潮下社会急需良性规则的声音。

合同法、房地产法,国内相关经济高度发展,但法律方面还相当不成熟,弥补相关领域的法律空白亟待解决,但平地起高楼显然也不现实。赵万一便一步一个脚印到处借鉴学习:国外的相关法律值得考量,多看看资料;香港的房地产法做得不错,去走走学学……广泛研究,仔细钻研,博采众长,再以适应国内实际情况的方式进行研究,最终缓缓渗透需要立法完善的区域。

法律和社会彼此成就、约束、延伸,立法工作服务于社会,立法研究便无法脱离对社会的思考。在赵万一看来,对社会发展的聚焦应贯彻到法律的所有研究当中。感悟社会、捕捉热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法律研究是为了更好反哺社会,同时社会又是法律研究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他认为做研究很重要的一点是"交流"。有了研究成果,但无法有效表达;或写出文章却只是自己看懂,别人无法接收到思想,都是行不通的。问题要转化、传达、表达;已有经验学会探索、总结、积累;要有技巧,更要有训练。而在进行思想传递时,一定动笔时便考虑其他利用者,来达到交流目的。

他担任主编的《现代法学》就是一个保障交流的平台。广大相同或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以文会友,高效碰撞思想,同时保质保量,传达国家方针政策,为国家社会发展而努力,体现学术杂志的生动性和生命力。

学术路上,赵万一也遇到过诸多困难。做学术往往枯燥辛苦,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早年间教育环境下外语学习的缺失落后导致一开始的阅读交流举步维艰;来自外界的纷繁诱惑始终在身边,因为经济原因,一些曾经的同僚也转行当起了律师、顾问……

执着的信念是最好的应对困难的方法。赵万一在做学术的寂静途中悦纳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不足便多交流多尝试;从不停下学习的脚步,在和各个领域学者交流的同时提高国际视野、获取新知识、新能力和思想观念。数十年间他出版专著、编著、教材60余本,在核心期刊、重要报纸发表了百余篇真知灼见的学术论文。

脚踏实地,目光放远,将提升自我和交流共赢共同发展。光靠近光,汇聚成光芒,也点燃更多的炬火。


传递火炬 星火燎原

 

"泽被社会之心不改,江湖总有少年来。"

1986年起,赵万一在西政任教。并从2003开始连续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长16年。

数十年教育教学生涯,赵万一亦像当年金平教授要求自己那样要求如今的法学学子:"专业素养和品德一样都不能丢。“

他亲自拟定了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的院训:民本天下,商达经纬,智德兼备,崇法修身。这一院训既包含了民商法学人的情怀、志向,也提出了民商法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达至目标的途径。作为法科学生必须明白为何而行,行何处;必须有坚守,有信仰。

作为一名法学领域前辈,他说,法科生是特殊的专业。他们如何坚守法律、如何使用法律、如何使社会接受法律,都影响着社会对法律的评价。法律人不但应当是社会的脊梁,更应当是社会的良心。

作为院长,他强调大学的承前启后性质,"大学正逢与社会衔接的关键时期,培养思维、研究、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社会责任感"这个关键词被他再一次沿用到新青年的身上。

老一辈的传承,中间一辈的承接,新一辈的又接过。泽被社会之心不改,江湖总有少年来。于是法学的精神永不消散,法律人的能力和信仰,源自社会、反哺社会。担起社会责任,光明聚向光明,炬火终将璀璨。 

如今的赵万一作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科的带头人之一,是重庆市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多个学术职务。

2021年4月,赵万一名列中华全国总工会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表彰名单。他说,这对他来说不过是对即往的总结,是荣誉和认可,更是责任和义务。

"成绩属于过去,使命还在延续。"

百舸争流,火炬依旧燃烧。


推荐阅读


1.西政青年永跟党走!学校隆重举行2021年五四表彰大会


2.知史爱党|西政师生重走“长征路”

素材来源:民商法学院、工人日报

记者:文奕

编辑:杨倩

素材校核:赵万一

素材审核:张伟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