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很暖,这里是西政!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多措并举,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谋大事、干实事、创新事,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学校将办实事落到实处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学校的你,相信一定看到了
聚焦法治中国建设谋大事,贡献西政力量
学校坚持“十个明确”,不断强化全面依法治国使命担当,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抢抓发展先机,努力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排头兵”。
习近平法治思想座谈会
01
突出学科特色,助力法治建设
学校大力建好监察法学院、生态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地方立法研究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智能司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实施“法学+大数据”工程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参与资政服务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承担编纂和修订重庆市干部考试用书《新时代领导干部法治概论》(第2版),向中央有关部门报送的相关资政要报377篇,其中286篇被上级部门批示或采纳。
西政专家参与编写的著作
学校专家学者受邀走进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河南、青海等地党委中心组、政府常务会议等开展法治专题辅导报告。
开展专题辅导报告
依托全国首批“民法典宣讲团”、学宪法讲宪法宣讲小组、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等,线上线下面向公众宣讲600余场次,覆盖受众逾百万。依托“老马工作法”特色培训项目培育基地,开展近200期基层社会治理人才培训班。
普法宣讲和专题培训会
02
发挥地域优势,推动成渝发展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西政“五大行动”,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贡献西政智慧、打造西政品牌。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法治教育联盟”,参与四川省天府中央法务区法律服务项目建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法治教育联盟”成立大会
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法治科技园,与新加坡管理大学、重庆市相关区人民政府共建重庆市陆海新通道经济与政策研究院。与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团队”项目。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传播研究院,报送相关信息100余篇,得到上级部门高度重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与实践项目
03
深化教育教学,紧抓人才培养
学校牢固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率先设立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研室,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专业必修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对学生的分类覆盖。在成人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中主动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内容,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课程思政建设。
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出版发行
组织“习近平法治思想”系列培训,主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区域法治建设”学术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座谈会。
“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区域法治建设”研讨会议现场
承办教育部和司法部联合委托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培养项目,办好“西部地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三个高端应用型法治人才试点班,办好卓越法治人才(人工智能法学方向)、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等实验班,服务国家亟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左:重庆市两江新区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会议现场
右: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联合学士学位座谈会
学校坚持师生至上,聚焦解决师生“急难愁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300余场“面对面”行动,先后印发三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清单,涉及重点任务21类,工作举措100项。
01
解难事,提升师生获得感
服务学生群体。开展百千万模拟课堂,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思政工作者等教师党员在学生中的思想引领作用,用心解决学生在学习、心理、就业上的愁难事;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线下活动
开展就业帮扶,调配资金450余万元,落实助理岗位300个,提供求职指导60余场,截至11月22日,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较去年同期增长8.06个百分点;
......
就业帮扶活动
打造属于学生的一站式便捷服务平台,建成学生事务大厅,自9月起累计为学生办理各类事务452项。
学生事务大厅投入使用
服务教师群体。开展“面对面”专项行动,畅通沟通交流机制;依托附属学校解决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共计118名;启动网上合同审签系统,提高合同审批效率。
“面对面”专项行动会议现场
服务校友群体。进一步完善校友云卡,方便校友使用学校图书电子资源;畅通交流渠道,为各地校友办理查询学籍、成绩单等。
02
办暖事,增强师生幸福感
改善师生学习办公条件。开展渝北校区学生宿舍、教学楼及办公楼专项维修改造,新增全天候自习场所,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更换渝北校区4000个(套)学生宿舍公寓床、教室课桌椅;改造沙坪坝校区老年活动中心卫生间,推进高层楼电梯安装,方便老同志出行。
校园设施维修改造
开展关心关爱师生行动。策划组织2次“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动态管理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通过面询等方式累计接待学生及家长729次。为全体教职工购买大病医疗保险,增设健身器材,在校内公共场所和宿舍楼配备急救箱和急救药物,向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便民医疗服务。
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
03
添好事,强化师生认同感
推出一批智慧平台。建成5间智慧模拟法庭,推进智慧校园移动应用建设,改造升级智慧校园系统,共享数据中心新增对接26个信息数据系统,实现各功能界面直达;开通“西南政法大学基后处”微信公众号,启用线上报修系统及水电费云支付,为学生生活提供便利。
智慧校园建设会议现场
增设一批公共设施。协助开展轨道交通十五号线西南政法大学站建设,开展轨道地面配套设施的设计论证工作;切实推进宝圣湖校区建设,解决实体化和省部级科研机构用房问题;配合渝北区加快推进附小扩建工程建设,改善附小办学条件;在教学楼、办公楼增设自助咖啡机18台。
校园公共设施建设成果
建成一批文化景观。精心打造基金会平台,论证建成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景观,加强师生精神文化建设,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校园文化景观
学校坚持开拓创新,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在教育改革、人才汇聚、文化建设等工作中,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凝心聚力,不断激发校园活力,在推动发展上力行。
01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治理能力
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制定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1+9”系列文件,思政工作1+22系列制度等,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聚焦“新文科”“新工科”建设,以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利用好移动端评教系统,建立完善学生课堂建议反馈机制,推进专业交叉融合。聚焦科研创新及评价机制改革,制定《西南政法大学科研绩效管理办法》《西南政法大学代表性学术成果评选办法》,修订《西南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西南政法大学智库成果认定和奖励办法》《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实施细则》,加速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教育部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我校申报的两个项目入选
02
推进人才强校,强化队伍建设
聚焦人才管理。学校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为人才办实事,助人才作贡献”人才工作座谈会,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人才机制,设立教学、科研、财务报销、手续办理等“绿色通道”,加快人事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为人才提供便捷、暖心的个性化服务。
聚焦人才成长。持续加强推进校级122人才支持培养工作,把师德师风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标准,组织开展入职培训、教学培训、外语培训等。加强新型智库型科研机构建设,构建学术创新团队申报-培育-产出机制。制定实施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建设方案及《新兴交叉学科支持计划》,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实体化建设。
“为人才办实事,助人才作贡献”
人才工作座谈会会议现场
03
强化文化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举办“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师生歌会,联合光明网推出说唱MV《看花YOUNG青年唱响“十四五”中华新气象》,首发当日点击量突破一亿人次,并作为中国外宣艺术作品,由光明网在推特和脸书等平台发布。《风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转发。
《风华》MV截图
组织“翰墨书盛世 丹青绘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展,创新打造美育小课堂,在校内搭建固定舞台,定期展示美育成果。组织师生开展参访红色资源、聆听红色故事、观看红色影片等全方位“沉浸式”体验活动175场,参观各类红色基地4400余人次。开展社团文艺展演、红色经典诵读、“周五音乐餐吧”、辩论赛、棋艺比赛等文化活动45场次,师生近3万人次参加。
文化活动
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发挥文化育人实效,提升师生文化获得感,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细致入微办实事
点滴温情真暖心!
办实事很有效!
这里是西政!
推荐阅读
素材来源:西政网,西南政法大学视频号
编辑:杨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