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政记忆|纪念刘伯承校长诞辰130周年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2023-06-30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一片苍翠环绕着刘伯承元帅的半身铜像,它见证了西政学子的朗朗读书声,也见证了师生党员铿锵的入党宣誓声,更见证了峥嵘岁月里西政人的光荣与梦想……




12月4日是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

横戈铁马,他身经百战
南征北战,他屡建奇勋
他是唯一被称之为“军神”的元帅
他是西南政法大学前身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的首任校长


刘伯承,1892年生,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辛亥革命时期从军,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起任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1982年后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1949年11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此时,烽火方歇、百废待举,摆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管理、建设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而首要工作就是要解决干部极度缺乏的问题。鉴于此,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设立一所专门教育培养人才的机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1950年3月1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致电中共中央宣传部并转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拟请创立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以统一对旧公务人员和知识分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改造教育和培养提高。3月21日,政务院回电同意创建。于是,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在重庆正式成立,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任校长。


▲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是西南人民革命大学


5月14日下午,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总校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在重庆红岩村西南革大总校大操场隆重举行。西南区和重庆市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部队、教育界、工商界代表人士,以及学校全体干部师生共7000余人参加了典礼。

典礼上,刘伯承校长以《坚定我们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题,给全场人员上了开学第一课。他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次开学,使我联想到抗日战争初期,在延安和各区办了抗大,那时是为了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而创办的。现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了,为了要使这批学生参加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设,我们遵照毛主席指示来办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也就是继承抗大精神来办学的。”


▲刘伯承在1950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为更好地向大家阐明筹办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的目的和任务,刘伯承从“学什么”着手,着重与学员探讨了“学了做什么”的深刻问题。他指出:“西南革大的办学任务就是为建设西南人民的新世界培养人才,西南革大的学子今后都要为建设西南,解放台湾、西藏,肃清各处残余土匪、特务分子贡献力量,参加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建设工作。”

▲刘伯承司令员与邓小平政委


对于怎样建设西南人民的新世界,刘伯承说,首先就要求把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确定下来,唯有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方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关于如何“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根据西南地区的现实需要和自身经验,抽丝剥茧,逐步层层剖析。

刘伯承的开学第一课,不仅照亮了西南革大培养西南建设人才的前行之路,同时引领广大学员向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业奋勇前进。

左图:刘伯承校长在西南革大成立暨开学典礼上的报告

右图: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手册上的刘伯承题词


除了重庆总校外,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还建有分校。学校第一期招收学员2万名,其中重庆总校6500名,毕业后即投入到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中去。学校成立初期只对学员进行短期培训,到1952年4月,西南局决定由中、短期培训的办学模式逐步向正规大学过渡,随后将西南贸易专科学校、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川东教育学院等并入进来。

到1952年底,西南革大已初步成为一所综合大学。考虑到西南革大规模太大,刘伯承、邓小平等决定把它分成几所稍小的专科大学。至此,西南革大正式结束历史使命,成为后来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大学的前身。


▲原革大图书馆


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成立了西南政法学院(即现在的西南政法大学)。  

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西南政法学院;1995年西南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正是这些特殊的建校背景,使学校既汇聚法学名流又吸纳实务精英,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从1950年3月批准成立到1953年9月结束,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秉承“坚定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西南地区培养了10万余名建设人才,为建设新西南的宏图伟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是我们的首任校长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刘伯承元帅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也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一生。刘伯承元帅出生贫苦农民家庭,是从群众中走来的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他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深知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他时刻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在抗战时期,他叮嘱“部队不要与民争水”,行军中要“脚下留情”,不要踩倒百姓的庄稼。他强调从人民群众中找办法。解放战争时期,面对黄河堵口溃堤危险和背水一战的艰难,他强调“多和群众商量”“办法从群众中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初步酝酿奔赴大别山。他把功劳归之于人民群众。在战争中,他反复强调“必须永远与群众站在一起”“人心相背是决定因素”;他把“常胜将军”的功劳归之于“是党的功,人民的功”,他说:“我不敢‘贪天之功’,我只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人民给吃给穿给人,军队就不能打仗。”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设中,他给家人讲不要搞特殊化,高级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他办学为人民。1950年5月14日,在我们学校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总校成立第一期开学典礼上,刘伯承校长给全校师生上了《坚定我们人民大众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学第一课”,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西南人民的新世界,就办了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坚持人民至上,永葆人民立场是刘伯承元帅一生的真实写照,是老校长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马克思主义学院商爱玲教授



今天是开国元帅刘伯承同志诞辰130周年。刘伯承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做出了卓越贡献。

今天我们缅怀英雄。刘伯承元帅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以崇高信仰铸就坚定的理想信念。刘伯承元帅生前说到:“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刘伯承元帅一生坚持崇高信仰坚贞不渝、坚守理想信念矢志不移,这样的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今天我们传承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我们从刘伯承的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铸魂育人,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

——新闻传播学院赵文丹副教授



刘伯承元帅的一生与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联系密切,他的事迹勾连起中国革命战争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军事家,刘伯承元帅少年入将校学堂学习,又血洒丰都,民间誉称“军神”;此后参加南昌起义,跃进大别山,挥师渡大江,解放大西南,功勋彪炳史册。作为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元帅留学苏联,人到壮年从头学习俄语,积极学习先进理论;回国后扎根现实需要,在马背上、坑道边翻译、校对军事著作。作为军事教育家,刘伯承元帅主张“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积极筹备军事学院,培养专门人才。作为西政前身——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的创建者和校长,刘伯承元帅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是我们无数西政学子的典范和榜样。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广大西政学子要传承红色血脉,秉持西政精神,坚持心系天下、胸怀梦想,始终脚踏实地、善作善成。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夫波副教授



我们美好的今天是老一辈革命家用无数血和汗换来的,在当年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不放弃、拼尽全力地为我们创造了如今安稳和谐的生活。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生在新时代,伴随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成长。我们更应该牢记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肩负强国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勇担时代重任,有担当,敢作为,能经历磨难,能扛住重压,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要不惧困难,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行,在我们这一代将红色精神和故事不断传承和延续下去。

——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盛铢渝




刘伯承是我国抗日史上有名的“军神”。他在治疗被打穿的右眼时,要求医生不用麻药,术后他不但没有疼晕过去,还告诉医生“一共七十二刀!”,这超乎寻常的毅力与耐力让医生都五体投地。同样“硬核”的革命先辈还有杨靖宇。他恪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原则,在毫无补给的情况下,竟拿军大衣的棉絮、树皮和雪下草根充饥并坚持了十多天!正因为有千万个像刘伯承元帅、杨靖宇将军这样的仁人志士的牺牲和努力,才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传承革命精神,让革命精神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熠熠生辉。

——经济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施仪然



致敬,缅怀
1950年化龙桥畔的发端
1953年歌乐山下的兴起
2002年宝圣湖旁的壮大
2022年第三个校区的启用
在时光卷轴里
我们和衷共济,自强不息
承红色之基因,历创业之维艰
传奋进之薪火,育时代之英才
续写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璀璨华章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政人的力量


西政师生唱响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校歌《学习歌》

推荐阅读


1.发布会•回应关切丨核酸愿检尽检,非必须不用检;采样点设置调整中


2.对气溶胶传播说 “不”

素材来源:重庆日报、重庆党史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