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建功,这是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者按
风展红旗起新航,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已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攀高峰,勇毅前行向未来,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做出应有贡献,为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贡献西政力量。西南政法大学以“自强不息,奋进建功”为主题,推出各学院巡礼式采访报道。
今天,我们走近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学院源自建校伊始设立的政治理论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及科研工作。1958年,更名为政治教育系,同时招收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1960年,分设政治教育、政治、行政三个系,并分别招收本科生。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重设政治理论教研室,同年开办“哲学”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个本科专业。1988年,学校成立马列主义教研部。教研部承担全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哲学和中共党史教研室曾被树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百面红旗”之一。2001年,马列主义教研部同时加挂“政治学院”的牌子,学院在继续加强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开办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形成公共课与专业建设相辅相成的办学格局。2003年,学校成立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2012年7月,为进一步加强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2个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与党内法规建设2个博士学位培育点。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点。2017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哲学专业纳入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培养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项目。2018年9月,学院入选重庆市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时入选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内法规3个市级重点学科。
学院教学成绩显著
马克思主义学院7名教师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学校师德师风标兵,3名教师被学生推举为“全校最受喜爱的十大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重庆教育系统优秀党员,5名教师在2019年、2021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队伍建设有所突破
马克思主义学院有重庆市第三届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1人,重庆市英才计划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重庆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名教师入选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建设项目,5名教师入选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
科研工作卓有成效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红旗文稿》《教学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术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人民日报》(理论版)等核心学术期刊、省级及以上党报(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1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37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95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
坚持“马院姓马”是本色,以党建引领“筑院”。一是牢记“1个使命”。学院党委时刻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二是做到“2个坚持”。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严格政治生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守意识形态阵地。三是贯彻“3个加强”。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全国、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教职工每月政治学习制度,积极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政治意识,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党建引领效果显著
政治建设统领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2018年9月成功申报重庆市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夯实思想建设根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按要求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形势研判,将意识形态管控和安全稳定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教职工每月政治学习制度,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思政课教师“六要”严格要求教师。
做细做实巡察整改,不断完善制度修订
2021年4月至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坚决落实学校巡察工作和反馈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措施导向、结果导向,抓实成果运用推动“治效”,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学院党委加强对制度规章清理,全面梳理、修订、完善了党建工作具体制度37个,编辑印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制度汇编》,推动党建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支持群团工作,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代会”代表积极向学校提交提案24项;落实工会“五必访”制度,以党建带团建,重视离退休和关工委工作。加强与党外人士、少数民族师生的联系,关心、支持学院无党派人士、归国留学人员的学习和生活,坚持班子成员重点联系1-2名少数民族学生等。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按要求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形势研判,将意识形态管控和安全稳定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教职工每月政治学习制度,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全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思政课教师“六要”严格要求教师。
着力强化党员思想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永恒课题,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定“同心育人”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为师生办实事42件。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加强在优秀大学生和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自2018年以来吸纳139名优秀学生、9名青年教师入党。
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成长驿站
马克思主义学院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大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接受重庆市委和学校巡察整改督查工作
奋进建功,书记、院长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邓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将聚焦首批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目标,坚持“四位一体”,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即坚持“马院姓马”是本色,以党建引领“治院”,坚持“在马信马”是底色,以教学改革“立院”,坚持“在马懂马”是特色,以学科科研“强院”,坚持“一马当先”是亮色,以人才培养“兴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文学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追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大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西政情,老师说
欧阳锐璇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1994级校友,2005年7月入职学校。现任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与传播等。先后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能手称号、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重庆市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西政好老师”、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荣誉。
我很清楚地记得,2002年初的时候,我听说西政要在渝北建新校区。那个时候的自己还在重庆电视台做记者,又好奇又兴奋,专门跑到渝北来看新校区。还记得好多人都来看,有老师站在高地上,给我划了一个大圈。“哇,简直是一大片荒坡坡嘛。”这就是初印象。“什么时候能建好呢?”我有点期待又有点急迫。因为在歌乐山下的老校区其实面积并不大,西政要发展,校区肯定要扩大。虽然已经毕业,但大家仍然心心念念母校的发展。没想到的是,就在当年,渝北校区就建好了。我和好多在重庆工作的同学又跑去看新校区,尽管还是有好多工地,周边还是好荒凉,“大峡谷”里还有田地,但已经初具规模。我们在校区里转来转去,看到熟悉的地名,心情激动,隐隐觉得某种精神已然传承到位,还是我们的西政,“当浮一大白!”同来的同学们兴奋不已,回去后纷纷给外地同学讲起学校的变化。到了2005年,学校正式提出“两地办学、重心北移、统筹资源、协调发展”的方针,随着办学重点逐步转移到渝北,大家也越来越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宝圣大道上的这个校区。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也顺利完成赛道的转移,从记者成为老师,终于能为母校发展贡献微薄力量了。这些年,我看到毓秀湖的水丰润起来,教学楼门前的黄桷树绿了起来,宿舍楼下的腊梅暗香幽幽,图书馆门前的早樱洁白绚烂,西政大峡谷伴随着轰隆隆的声响,变了模样......以西政为核心,周边的一切都变了。幼儿园有了,小学有了,附中有了,菜市场有了,商业街有了,人气旺了,交通方便了,附近楼盘建起来了,新校区又多了。眼下,轻轨也将开通。当年的“荒坡坡”已然成为了渝北教育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地区。一点一点的,我们的西政在大家的努力下慢慢变得更好。
时光荏苒,日就月将,我们能看到校园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学校的发展;岁月变迁,开来继往,我们能读出潜藏其间的坚持,我们能体味出西政精神的传承。“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经烙印进我们的心灵,滚烫着我们的骨血,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西政情,校友忆
黄伟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2004级校友
2007年8月入职学校。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法等。
我与西政结缘已近30年,情深谊厚。1993年,我中师毕业刚参加工作,决定自考法律专业专科,就报考了仰慕已久的西南政法大学,1995年取得专科毕业证书。2001年,我又通过成教专升本考入了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自考的几年间,我虽然到西政上课的时间不长,但对西政的向往激励着我,西政精神感召着我,在精神上我已成为西政人。
2004年,我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12年,我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2017顺利毕业。至此,我在西政求学长达25年,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都在西政就读的学子。
2001年我正式迈进了西政的校门,开始有机会领略大师的风采。老师们讲课都充满了激情,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引人入胜,每一堂课都是一场精彩的视听体验。同学们也对知识充满了渴求,下课后,许多学生还围着老师提问,甚至还有学生在老师回家的路上,伴随着老师,边走边问。
在新校区,我收获颇丰。厚德重法,博学笃行,西政给我们指明了为人处事的方法和路径,提供了追求事业的毅力和智力支持。西政精神塑造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判断是非的价值观,为我们的后续进步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祝福西政在新时期,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续写新篇章!
彭雪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2010级
硕士2014级校友
2017年度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重庆市高校线上一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讲人。先后荣获2021年度重庆市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2022年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岗敬业好青年)等荣誉,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一等奖、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和省级奖项5项。
2010年9月我从四川一路向东来到了重庆,在菜园坝乘坐619路公交车从北门走进了心向往之的西政,开启了在西政七年的学习时光。初入校园,就从大家口中听到了许多那位于三教和四教之间“绝望坡”的传说,后来这也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忘却的记忆。我住过位于学校最南端和北端的东园和北园,那时还没有校园巴士,而我住东园时上课的教室大部分在四教,住北园时上课的教室大部分在三教和五教,“绝望坡”成为了我每天“求学”的必经之路,同样她也是我学识和能力提升的“见证者”。在西政求学七载,浓郁的学风深深影响着我,图书馆、教室是自习的好去处。还记得每年暑假很多同学都要留校备战司法考试、考研等,每当最后一门期末考试结束时大家就扛着书包、拿着水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教室寻觅一个暑期自习的好位置,据此大家还结合专业优势制定了“西南政法大学占座法”,试图以“法”来约束占座行为。后来,学校还专门在三教和四教分配了暑期自习室,在炎炎夏日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凉爽、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我们常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从18岁到25岁,从本科到研究生,从稚嫩到走向成熟,在我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西政给予了我丰厚的滋养。“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博学楼前石头上的励志名句“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同西政精神一起根植于我的精神血脉之中,融入我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西政的学习生活,不仅培育了我发现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对我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有着至深至远的影响,是我后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梦想的起点、是我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和不懈奋斗的追梦实践启航的地方。
王璇琰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2013级校友
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大学期间曾担任重庆市学联外联部部长、学院学生会主席,大三入选腾讯总部IEG市场部品牌经理实习生,毕业入职DJI大疆创新总部,现任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媒体)广东站地方运营中心主任,西政深圳校友会副秘书长。
“母校是一系列连续的建筑,建筑里连续的人,人身上连续的事件,以及,事件身上连续的情感羁绊。”近期翻看毕业前后的朋友圈,想起自己、朋友、老师和校园生活,甚至校外的小商贩,每个人都生动且具体,让时隔七年的我感恩能有这样的一程。在学校时,我忙于学生工作和自我提升,也有一定创业实践,自顾自前行的背后,是来自老师、同学、师弟师妹们的很多支持和鼓励。我常想起深夜奥林匹亚音乐广场远处星光一般的灯火,东山路下我们面试开会的敬业楼,操场上挥洒着青春气息的健美操队和跑圈的年轻身影,图书馆和博学楼自习大家埋头苦学的热切,甚至小北门外夜雨中冒着热气、人声熙攘的小摊。也有幸去过老校区学习,见过老校区遮天蔽日的林荫和朴拙肃穆的教室,又因守着歌乐山,感觉重庆湿热的风到这都有意冷冽下来,那时抬头望天,满心闪过“人杰地灵”一词。
离开校园后,我有幸又和深圳的西政校友圈产生了交集。前辈们多已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却不忘以各种形式和母校发生着联系:捐款捐物、提供工作实习机会、资助优秀师弟师妹、凝聚五院四系、传播法律精神。我也发现西政人虽四散天涯,但在人群中仍是可辨识的——他们可以嬉笑怒骂,可以在纷繁的世界里直面复杂,骨子里却始终有一份庄重和克制,并永远为西政人敞开怀抱。原来的朋友们联系不多,但偶有沟通,一秒就能回到校园时期简单干净的状态。
感恩西政给我们留下这样的记忆和底色。母校不言,笼罩在她的光芒之下,我很幸运。
张志正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2020级校友
重庆共青团“青年讲师团”成员,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讲习所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2020级班长。曾获重庆市三好学生、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歌乐莽莽,嘉陵泱泱。2020年9月,从小喝着黄河水长大的我怀着憧憬和期待来到两江回环的重庆。那一年正值学校建校70周年,我第一次踏进“西政园”。当时的我十分庆幸自己能在如此有纪念意义的时刻遇见西政,也庆幸自己当时选择了西政。此时回想在西政已经度过的两年时光中,西政精神、历史底蕴、淳朴学风等不断感染并激励着我,使我从懵懂无知的“西政人”变成一名成熟的“西政人”。
饮水思源,结草衔环。感谢伟大的时代,让我们能够见证历史并参与历史。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研一的我有幸参与了党史宣讲活动,赴梁平区、两江中学等地开展党史宣讲,相关活动被《人民日报》《重庆日报》报道。感谢西政,让我有了能够施展能力的平台。研二期间我很荣幸作为重庆市学生代表参与“重庆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向重庆展示青年学生的风采,展现西政人的风貌。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让我有幸遇见各位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的老师,是你们的“匠人精神”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使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想。
时光虽逝,记忆如磐。过去的几年中,我见证了拼搏中的西政不断呈现新气象,奋进的西政人持续展现新作为,而西政精神也在我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记得在开学典礼上,付子堂校长寄语我们在这个宏大而又需要弘毅担当的新时代,作为有使命感的西政人需要回答好自强题、责任题、合群题、谦逊题、梦想题这“西政五道题”。明年,我即将从西政毕业,我依然会在未来的时光中用实际行动回答“西政五道题”,将西政校训铭记于心,将西政精神践行于学习、生活之中。
杨豪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
重庆市优秀学生干部,重庆市2021年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曾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席,连续三年担任年级总班长。
西政的时光已经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经历过在920操场上挥汗如雨、嘶声呐喊;也经历过拉着小推车在“绝望坡”奋力攀登、勇往直前;还经历过在深夜的二食堂挑灯夜战、奋笔疾书……
西政,一个让梦想起航的地方。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是西政给了我最好的成长机会。我第一次站上万人瞩目的舞台、第一次在庄重的会场发言、第一次担任主持人、第一次组织大型活动……虽然过程很曲折,但很磨练人。我从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一步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青年。
西政的这几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立足新征程,桃李芬芳、再创辉煌!
\ | /
★
推荐阅读
1.祝福您!西南政法大学(5010)考点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须知
素材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段玲玉
编辑:刘熙媛 谌御寒 赖雨菲
执编:赖雨菲
素材审核:邓斌、文学平